【元大都遗址】追寻“蓟门烟树”

标签:
北京元大都遗址公园蓟门烟树文化旅游摄影 |
分类: 人文摄影 |
摄影:光影骑士 拍摄时间:2011年8月6日
元大都城垣遗址在海淀区的学知桥由“东西“方向折转为”南北“方向,从桥向南约 三百米即为"燕京八景"其中的一景"蓟门烟树"景区。所谓的"燕京八景"是指“琼岛春阴、太液秋风、玉泉趵突,西山晴雪、蓟门烟树、卢沟晓月、居庸叠翠、金台夕照。"《燕京八景图》曰:"门之外,旧有楼馆,雕栏画栋,凌空漂渺,游人行旅,往来其中,而门犹存二土阜,树木蓊然,苍苍蔚蔚,晴烟浮空,四时不改。"故曰"蓟门烟树"。此段的城垣遗址人工雕刻的痕迹很少。城墙时断时续、有起有伏,城墙上树木茏葱,城墙外侧的小月河与土城如影随形,始终相伴。在小月河与土城墙之间的空地上,种植了了花草树木及少量的仿古建筑。土城墙两侧只有很简单的小路,看来少有游人行走。而在“起”的土城墙最顶部却铺有地砖,游人可以沿两侧的小路登上土城墙在顶上行走。而在“伏”的的地段,已看不到土城墙的影子,基本夷为平地,栽植着很整齐的树木,行走其间,每位来访的客人仿佛在接受列队欢迎。早在明清之际有人认为这里就是古蓟丘,是燕京八景之一的蓟门烟树所在地(此说尚有异议,有人认为在会城门附近)。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在土城之上立一石碑,汉白玉石质的碑体坐北朝南,高3米、宽0.8米、厚0.25米。正面为乾隆皇帝御书“蓟门烟树”四个大字,背面(但我看不清)为其所写的御制诗一首:
十里轻杨烟蔼浮, 蓟门指点认荒邱。
青帘贳酒今何少? 黄土埋人即渐稠。
牵客未能留远别, 听鹂谁解作清游。
梵钟欲醒红尘梦, 断续常飘云外楼。
1985年由北京市园林局进行重修,以石碑为中心,兴建了亭台和城墙,植树绿化,定名为“蓟门烟树碑”,以供游览。“蓟门烟树”描绘的是郁郁葱葱的树木,在晴朗天空下,仿佛阵阵青烟直拂苍穹。现在,通过近几年对的环境保护、治理美化,我们所见,既有“青烟拂空”之感,更有别样的景致引人入胜。(主要内容选自网络并整理)
▲02
▲03
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在土城之上立一石碑,汉白玉石质的碑体坐北朝南,高3米、宽0.8米、厚0.25米。正面为乾隆皇帝御书“蓟门烟树”四个大字,背面有御制诗一首
▲04
▲05
▲06
这是“蓟门烟树”景区东的院落,右侧为十几米长的“蓟门烟树”的情景文化墙,共雕刻诗四首,另有一首是关于“蓟门烟树”的介绍。
上士城墙的小路,不过,要从诱人的,长满半红枣的枣树丛中钻过才行。
▲11
▲13
这是土城墙“伏”的的地段,已看不到土城墙的影子,基本夷为平地,栽植着很整齐的树木,行走其间,似乎在接受列队的欢迎。
▲14
漫步在这里,使每一个人都要油然而生“静”意,将思绪放逐到久远的过去。感觉元大都的文化神韵释放了出来。
▲15
在幽静的小树林中,行走在曲曲弯弯的小路上,是不是有一种做神仙的感觉?
▲16
我走这段路真是游人不多,这位女子在遐想什么?咱不得而知,作为景中景留在画面中。
“城垣怀古”景点位于明光桥附近。元大都城的肃清门,就是今天明光桥的位置,它是元大都城垣遗址的西南起点,两座现代化的高架桥把遗址夹在中间,元大都土城墙到此处就被掩埋在喧闹的都市中。
▲19
站在元大都城垣遗址的西南起点的城墙顶上向南望去,高楼林立,人字型的快速路向远处延伸……这一切的一切又让人猛醒,从七百年前的时空隧道又回到了现实中。
试谈追寻“蓟门烟树”的有感而言:
“蓟门烟树”碑在土城墙上,下面是一院落。院西侧有一个风雅亭,因当时亭下堆着水泥,没有拍照,但对柱上的那付楹联却记忆犹新:“想当年那段情由未必如此;看今日这般光景或者有之。”这楹联的内容我感到必有寓意。我琢磨,楹联作者的寓意可能有以下两点:其一是含蓄地说明真正的“蓟门烟树”本来不在这里,但如今既然把碑立在了此处,附近又有以“蓟门”命名的桥梁和饭店相呼应,那不妨就顺水推舟,认为如此。其二我们可以理解为,此处现在应该可以称之为“烟树”了,元大都遗址公园让残旧的土坡环境完全变了模样,郁郁葱葱的树愈发显得茂密,青青翠翠的草愈发绿得养眼,让那元大都城垣遗址的文化神韵一下子释放出来了,使每一位漫步到这里的人们都要油然而生“静”意了,将思绪延伸,放逐到久远的元年。这只是我有理解,也敬请大家雅正。
敬请关注相关博文:
【元大都遗址】巡游掠影(图文) (2011-08-12 06:45:39) 【元大都遗址】龙泽鱼跃景区,人工湿地野趣 (2011-08-16 06:18:01) 【元大都遗址】震憾的大都盛典 (2011-08-23 07:20:59 【元大都遗址】海棠花溪醉游人(图) (2011-04-18 17:27:33) 【元大都遗址】古垣新韵 (2011-08-27 07: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