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京中华文化园掠影(图)

(2011-03-03 09:56:32)
标签:

北京

大兴

文化园

人文

旅游

摄影

随拍

杂谈

分类: 人文摄影

摄影:光影骑士          拍摄时间:2010年11月13日

北京中华文化园掠影(图)
▲01 文元殿,在秋色的烘托下更加雄伟

北京中华文化园掠影(图)

  ▲02

这是园中的图腾柱,图腾是远古民族崇拜和保护神,姝柱图腾柱是中华民族的图腾物造型,从1.98米到9.98米,象征人类社会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以“天圆地方”衬托,以九数寓意至高无上。

 

 

中华文化园位于北京市丰台区与大兴区狼垡村交界处,占地面积500亩,投资总额3.9亿元人民币。中华文化园是以弘扬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为主导、集文化、教育、娱乐、休闲为一体的主题公园。主体景观由一魂三园组成。一魂为中华魂艺术墙,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沿革、重大事件、著名人物、文化成果、科技发明等用雕刻的手法浓缩于长 2.3公里的墙面上,让人感受到中华民族的魂。这墙上的内容要仔细看应该三个小时。这在世界上类似的人文景观中,中华魂艺术墙当属世界之最。喜欢历史的朋友更值得前往。 三园为静园、动园和忆贤园。静园占地6.2万平方米,整个景区以湖取景。以山造势、以水得趣、以人生情、园内的一个15000平米的湖面可供游人们划船,垂钓和休憩,湖周绿树丛中六桥六亭曲径相连 ,径回路转,步步有景,处处见景。动园中有吉鹿回首、文元殿、竹曲园、文化长廊、音乐喷泉、露天剧场等游乐设施。忆贤园是由18座四合院组成。在动物园和忆贤之间的景区中,最具特色的是堪称一绝文元殿文元殿是按原样模仿清西陵的太另泰陵龙恩殿建造的,取龙福齐天,恩泽万世之意。殿高22,整个大殿巍峨高大,金壁辉煌,令人仰止。特别是独特,999位历史艺术家、书法家撰写的999字,更让喜欢书法的人流连忘返。中华文化园继承了古代皇家园林的特点,又溶入了现代园林的风格。阅览历史长卷、游历湖光山色,了解中华文化、感受龙神龙韵。真可谓,既是中外游人了解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场所,又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即可供人们游览、观光、休闲、娱乐,又可使人们与历史对话,思考今天,面向未来。我是来去匆匆,看的不细。只是门票68元,有些贵了。

 
北京中华文化园掠影(图)

 

▲03 这是文元殿南大门

 

北京中华文化园掠影(图)

 ▲04

文元殿是按原样模仿清西陵的太另泰陵龙恩殿建造的,龙福齐天,恩泽万世之意。殿高 22,整个大殿巍峨高大,金壁辉煌,令人仰止。
北京中华文化园掠影(图)

 ▲05 幼童与鸽子和平相处
北京中华文化园掠影(图)   ▲06北京中华文化园掠影(图) ▲07

这是静园的一部分,静园占地面积62000平米,整个景区以湖取景。以山造势、以水得趣、以人生情、园内的一个15000平米的湖面可供游人们划船,垂钓和休憩,湖周绿树丛中六桥六亭曲径相连,径回路转,步步有景,处处见景。


北京中华文化园掠影(图)  ▲08

艺术墙处于文化园的中心地带,它是将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明用雕刻的手法浓缩于高2.4,长达2.3公里的墙面上。在世界上类似的人文景观中,“中华魂艺术墙当属世界之最2300之长的历史长卷会带您步履先人的足迹,聆视先人的音容,让您飨深我们民族五千年来生生不息的文化精髓。当人们站在中华魂艺术墙前,与历史会面、与历史对话、与历史交流,就会感受到中华民族五千年生生不息的精神,就会追寻到中华民族五千年立足于世界之林的根。

北京中华文化园掠影(图)
▲09  艺术墙局部
北京中华文化园掠影(图)
▲10 艺术墙局部

北京中华文化园掠影(图)▲11

    一道独特的,999位历史艺术家、书法家撰写的999字绵延于墙面。古城,偕挚友,雅园揖龙宾”,让游客领略中华民族8000年龙文化的深厚的积淀,共享作为龙的传人的荣耀。
北京中华文化园掠影(图)  ▲12 这是文化园外的“福”字墙,共为999个北京中华文化园掠影(图)

▲13

  这是东门的“迎宾门”造型采用仰韶文化的曲腹彩陶盆和山东龙山文化的陶鬶组成,描绘敬洒迎宾的动态瞬间。寓意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北京中华文化园掠影(图)

▲14 这是园中一景,叫“吉鹿回首”
北京中华文化园掠影(图) ▲15

北京中华文化园掠影(图)
▲16 这是南门,为司母戊鼎造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