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余秋雨对港媒挤兑于丹的心理剖析

(2008-11-19 09:49:36)
标签:

百家讲坛

港媒

一路货

于丹

中国

文化

分类: 文化
  不久前,余秋雨去香港讲学时,接受了香港文汇报记者的采访。

    在那期以《余秋雨大师的专注》为题、有着余秋雨大大照片、占了一个版面的专访中,余大师对于丹的刻薄评价格外引人注目。

    当他与记者讨论中国作品时,记者问余秋雨怎么看待于丹在百家讲坛作品。

    余秋雨的回答是:“这个又有点不一样,于丹的不是作品;如果不是作品,再讨论又有点意义不大。”

    余秋雨的这句答话有两层含义:于丹的那些东西称不上作品;既然算不上作品就不足道了。

    同是大陆文化名人,余大师这样挤兑于丹究竟出于一种什么心理呢?

    首先,是对百家讲坛气焰的打压。在中国的文化现象里,百家讲坛近几年异军突起,从阎崇年到易中天,从于丹到王立群,一些长期在大学里默默无闻教书的老师,一夜闻名天下大红大紫,其中尤以于丹为甚。这个长相平平的女子,就因为有一肚子论语和一张铁嘴钢牙,颠覆了中国传统的审美观,跻身中国十大美女,连李宇春这样的超女都甘拜下风。风头更是盖过了余大师。这还了得?对这种百家讲坛余大师早就有意见了,得了这个机会,自然会打压一下。

     其次,撇清自己不俗。在我们老百姓眼里,余大师那一套和百家讲坛其实是一路货,都是将老祖宗那些东西翻翻新,加一点自己或对或错的观点说给没多少文化的老百姓听的。或许是余大师听到大家对百家讲坛有些“俗”的批评声,为了撇清自己不俗,才以“百家讲坛不是作品”为名,在自己和百家讲坛中间划一道杠,与百家讲坛划清界限。

     其三,典型的中国式文人相轻心理。文人相轻是国人劣根,余大师更是难逃这一法则。

     其实,公道自在人心,于丹和百家讲坛不会因全社会的炒作而高上天,也不会因余大师的打压而入地狱。要说于丹的书不是作品我首先不同意,于丹讲的东西我没听过,但于丹的书我却读了,激起自己的阅读兴趣丝毫不比当年《文化苦旅》差。

                                                      www.0552xx.cn

                                                        蚌埠信息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