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苏:教育不要成为杀人之刀,父母不要成为帮凶
(2016-04-18 13:59:40)
标签:
教育悲剧学生自杀成人 |
分类: 心理教育 |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清.龚自珍。
一、悲剧频发的教育
刚看到朋友圈发的一个读小学的孩子因为升学压力跳楼自杀-大学生捅同学九刀致死,去年甚嚣尘上的《双料博士被遣送回国,精神分裂》报道,心感到由衷的悲痛,唤醒许多尘封的记忆,上海复旦大学投毒案,清华投毒案、北大跳楼事件、中科院毒杀案、马加爵杀人案、李天一打人、强奸案、我爸是李刚案、药家鑫撞人案等等等等。曾经在北京开心理咨询中心多年,每年都会听到各大名校多名大学生、研究生、博士生自杀跳楼的消息,心底在滴血,不禁在想:
我们的教育到底出什么问题了?
我们教育培养出来的高材生到底怎么了?
为何如此多青春年少的生命,会因为某些小事而选择放弃自己的生命、糟蹋别人的生命?
风华正茂的生命出现如此多的触目惊心的问题,想起了梁启超先生的《少年中国说》,当我们的教育制造了这样的产品,中国的未来何在?
二、功利化的教育模式
曾几何时,高考成了唯一的风向标,为了高考,我们众多少年们没有了生活,没有了游戏时间,没有了爱好,没有了人生追求,起早贪黑,拖着沉重的行李书包,一心为好成绩,一心为高考,每天没日没夜的学习,数不清的试卷和题目,忙不过来的补习班,在题海书山中挣扎过着独木桥,好不容易挤上了独木桥,进入了理想或不理想的大学,就开始放纵自己,大学寝室成为了网吧,游戏成为了追求,同学们自称屌丝为荣,我们的教育成为了培养“屌丝”的教育?
曾几何时,我们不再关注孩子本身,不再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不再关注孩子的道德,不再关注孩子的人格成长,一切以成绩为目标,高者优,低者劣,成为老师们奖惩的目标,成绩的目标;教育也成为牟利的工具,各种补课、补习班、特长班,最后“学大”上市了,新东方发财了,山木成门了,李阳家暴了。殊不知却让孩子有了知识却忘记了灵魂、迷失了、沉沦了,也许有些家长成功了,孩子考上好大学了,孩子却失败了,不知道怎么为人,不知道怎么处事,不知道生命意义何在,不知道人生的价值几何,自暴自弃,残害生命。
(注:时间:2009年4月10日下午,地点:北京凤凰心理咨询中心,我接到一个电话,我如实的记录了孩子所诉说的内容。)
“我不想读书了,太累了,我要退学。”一个河北小女孩给我打电话时,在电话里和我说的第一句话。
“我虽然成绩是全校第一名,但我真的不想读了,我受不了,我心里好痛苦,我有种要窒息的感觉。”
“我决定了,我不读书了,我实在受不了啦,再这样下去我都要被逼疯了。”
听完这电话我良久无言,只是内心有一种说不出的压抑和痛楚。
此为民族之悲哀,国家之痛楚。这么多的悲剧还不能让我们警醒,让我们反思,让我们选择,让我们改变吗?
三、愚昧而不自省的一些父母
“孩子你好好读书,成绩好,表现好,考上好中学、好高中、好大学(出国),以后就可以找个好工作,讨个好老婆,从此过上美好的人生。”
我们的家长用这样的童话催眠着我们的孩子,真的如此吗?也许我们家长自己都不愿意相信,却成为随波逐流的借口!
如此多的悲剧上演,如此多痛苦的重复,如此多痛失爱子们的父母的悔恨,还不值得我们反思我们到底在做什么?我们到底要相信什么?我们到底为何用这种方式对待我们的孩子、我们的未来?我们还要继续下去吗?
陈寅恪教授说:“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此为教育之目标,而今我们的教育在做什么——做题而不做人。学校成为了监狱,将青春活力的孩子囚禁在题海之中。
四、教育首先是成人
“卢梭:教育即生长,生长就是目的,在生长之外别无目的。
罗素:教师应该把学生看作目的而不是手段。
爱因斯坦:忘记了课堂上所学的一切,剩下的才是教育。
卢梭:最重要的教育原则是不要爱惜时间,要浪费时间。”
声声警钟在长鸣,无数生命在悲戚,血和泪的教训已经够多了,在呼唤我们,呼唤社会的良知,请不要再残害我们的孩子,荼毒他们的心灵,请给他们爱,让他们在安全、信任、自由的环境中成长,让他们在童年快乐的长大,在少年接受真正的教育:爱的教育、生命的教育、心灵的教育、道德的教育和人格的教育,知识只是人生的一部分,不要让高考统治我们的教育,让爱来引导我们的教育,真正的关爱下一代。每一个孩子都值得爱,都是我们的未来,不管成绩优劣,他们都是潜龙,具有无限的可能性,让每个孩子成为真正的人,拥有尊严、人格和选择的权利,走出自己的人生之路。
让孩子先学会做普通人,先成人再成事,能人都做不好,何谈其他?悲哉,叹哉,期望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