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爱与孩子同在
(2013-12-11 18:38:54)
标签:
家庭教育爱心理育儿 |
分类: 心理教育 |
高质量的陪伴对孩子的身心有非常良好的作用。与孩子在一起时,心无旁骛,完全用心,仿佛这个世界上只有她存在,在意她的一举一动,每一个表情,每一个语言表达,每一个游戏,每一个事件的逻辑因果关系,在她不需要时,默默关注和陪伴,在她需要时,用心合作。
孩子很多时候需要的不只是身体的陪伴,而是心灵的陪伴,需要父母关注和陪同,高质量的陪伴就是全身心的陪伴,孩子从父母高质量的陪伴中获得爱、理解和肯定,从而获得自尊、自信、自我价值的确认,形成独立的人格和能力,进入自动自发的成长节奏。
在陪伴孩子的时候,父母如果能够做到适当的无我会比较好。“适当的无我”就是不要太在意自己的外貌,不要太在意别人的看法,不要太关注自己的感受,不要太坚持自己的要求,不要太固着自己的期望,不要太在意孩子的表现,自己是什么样的接受,孩子是什么样的也接受,在同一时空,用心陪伴着孩子,放下自我,保护孩子的基本安全,相信她会自己玩好自己的游戏,开心安静的陪伴着她就行。
在陪伴妞妞的过程中,老婆值得我尊敬和钦佩。一种全身心的投入,完完全全的将心思放在妞妞身上,不管在家里还是在外面,一种爱的包围,平等的尊重,细心的呵护,每一个细小的动作她都懂,都能及时的关注和反应,让女儿体会到妈妈的存在,不是身体的陪伴。
陪伴不是指挥。每一颗心灵都有自己的节奏,过多的指挥和控制会剥夺孩子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如果不尊重孩子的意愿和需求,以后孩子的独立自主就没有内核,只是在完成你的要求和期望,最后适得其反。在陪伴孩子玩的时候,不要去指挥和指导,除了发生特殊的事件,比如与其他孩子冲突了,比如摔倒了,比如受伤了这些,其他时候放心的让孩子自己玩。而不是你告诉孩子要怎么玩,和哪些人玩。你可以带孩子到哪里玩,然后陪伴孩子自己玩。
陪伴不是忽视。现在手机能上网之后,孩子很多时候变成了第三者,看似人在陪着孩子,其实心已不在了。我有时在陪着孩子的时候都忍不住去偷看下微信什么的。陪着妞妞在游乐场玩的时候,我都会在她身边,关注她的一举一动,她会通过多种方式来跟我互动,我会一一应答和反应,她就自己玩好自己的。很多爸爸妈妈也在陪着孩子,一般都是孩子一个人在滑滑梯上玩,父亲或母亲拿个手机坐在旁边的凳子上,偶尔抬下头看下孩子,或者当孩子呼唤的时候应答一声,然后继续自己的“看机事业”。这在心理上是对孩子的一种忽视和冷漠,孩子会认为自己没有价值,经常会通过发生些意外来吸引父母的注意,这就成为了心理游戏的起源。我需要通过表现(好的和坏的)来吸引父母的关注,一旦有效,就变成了心理游戏。
陪伴不是条件。父母陪伴孩子是无条件的,这是父母的本分,不是要孩子听话的武器。你好好吃饭,待会带你去玩;你听爸爸妈妈的话,然后带你去哪里玩;你怎么样,我就怎么样。陪伴孩子是生活的一部分,不是要求孩子来达成父母的意志和目的。
陪伴只是陪伴,每一份每一秒都细小,都有意义和价值,因为这是涉及到一个心灵温暖的事情,一个呵护灵魂的工程,一点一滴的陪着一个神灵的自然成长,世界上还有比这更伟大的事业吗?
阿苏心理咨询:爱是深深的理解与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