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与我从哪里来

标签:
精神分析哲学自我信仰内在精神健康 |
分类: 精神分析培训 |
哲学三大命题:我从哪里来?我是谁?我到哪里去?
精神分析可以很好的解释我从哪里来这个问题,对于我是谁,更多的注重自我和社会功能,对于我到哪里去的问题,只停留在死之本能和回归无机物的解释上。
精神分析认为人是由童年经历决定的,潜意识决定意识。古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也就是说人在早期的成长经历决定了他以后的人生。就像建房子,地基很关键,地基决定了房子的样子、坚固程度和使用年限。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佛洛依德有个比喻,这个就像罗马建筑史,我们看到的现在罗马建筑是建立在原来罗马的基础上的,随着历史的往前延伸和考古学的发掘,我们还能发现近代、中世纪、古罗马建筑的痕迹,如罗马斗兽场,甚至更远的历史的建筑痕迹,这些就是底层的潜意识。
毋庸置疑,精神分析通过专业的手段,分析师和来访者的精诚合作,帮助人们认识认清自己,分析我们现阶段性格的起源,我们爱恨情仇的习惯性模式,我们移情的关系,我们生活中的强迫性重复的起点,我们问题的根源,让潜意识的东西呈现在意识中,从而得到成长。比如湖南人爱吃辣椒,不是天生就爱吃辣椒,是因为童年的时候,我们生活在吃辣椒的氛围中,我们慢慢习惯了辣椒的味道,适应了它,带着这种习惯生活着,最后离不开它,无辣不欢。当然你经过成长,或者在别的地方生活了很久,或者更懂营养学,会慢慢的摆脱这种模式,但这种习惯不是那么容易就摆脱的。(北方人吃面食,上海人吃甜的,西方人吃面包都类似),我们像是鸟笼中关着的鸟,笼子禁锢着我们,精神分析就是帮我们把这个笼子打开,解放我们限制的自己,然后面对的广阔天地就是另外一个命题了。
有时我们会问:“我知道我从哪里来,(我们适应了社会),就代表了心理和心灵成长的终极了吗?”这会是一部分人的需求,比如受着身心问题折磨的人来说,能够成长到这个部分已经是非常值得珍惜了。但对于更多对于心灵有更高要求的人来说,这是远远不够的,这就涉及到更高和更深的心理层面的认知和处理,涉及到宗教、信仰、真理、自性、实相的层面。
精神分析是没有信仰的,当然后来人将“精神分析”当成一种信仰除外。佛洛依德说:宗教是乱伦禁忌和弑父禁忌的补偿。(《图腾与禁忌》)他因为本身没有体会到,也无法理解永恒的感受,一种无限的,不受限制的“浩渺般的感觉”,认为是一种幻觉。(《文明及其缺陷》第一章),他强调升华,而不重视超越。在本我、自我、超我人格三结构中,并没有其他成分的存在。
这可能与佛洛依德所处的文化氛围有关,德语文化体系(日耳曼语体系)下,更强调科学和理智,对于不能理解的东西是压抑的。在这个方面,荣格弥补了佛洛依德的缺口。随着集体无意识的阐述,原型的表达,曼陀罗的呈现,易经的体悟(《金华的秘密》),实现了东西方内在精神的联结。还有佛洛姆的《禅宗和精神分析》,也开启了东西方的对话和交流。后期的超个人心理学走的更远,研究和呈现各种不同的意识境界。(推荐肯-威尔伯的书。)
故,精神分析是很重要的,对于了解我们自身在此世的来源,明了我是从哪里来的。但不是究竟的,我们可以只停留在这个层面,如果我们满足的话。同时我们也还可以有更多的探索空间和境界。我是谁,我到哪里去,这些命题,需要我们从更大的视角去摸索和体会。这些可以在东方智慧中去体悟,中国文明和印度文明是这方面的杰出代表,值得我们慢慢去领悟。
心灵无极限,成长没有限制,让我们在心灵的世界里自由驰聘。
阿苏心语:除了你自己,没有任何东西可以限制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