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生命的意义转《神话的意义》关于中年危机
(2008-11-26 23:04:57)
标签:
心理咨询心灵成长中年危机人生意义荣格道死亡健康 |
冯仑说:“年轻时相信假的,年长时怀疑真的”。Jung也曾说,人生是一种令人怀疑的实验,“对于我们自己或生命,我们无法拥有任何终极的判断”。
生活的无意义感在中年人身上特别突出。按照Jung的分析,之所以产生这样的情形,是因为“进入中年时期,一个人往往成功地适应了外部环境,功成名就,有了一定的社会地位;由于人生目标已经达到,这些人便会突然发现生活没有了目标,觉得空虚和没有意义;这是人生的又一重大挑战,要是不能很好地应付,轻则抑郁沮丧,重则导致精神崩溃”。的确,在国外,中年男性这一群体的自杀率是最高的。要治疗这种中年危机,Jung
强调精神的作用,“必须唤起和形成新的价值以填补这种空虚,这种价值不应是纯物质性的,而应该是可以拓展人的视野的精神性价值,通过体验内心的存在来理解生命与个人生活的意义,以求得自性的完善……”
显然,这种新的精神价值涉及到人对于“彼岸性”的思考。由此看来,无论是牛顿还是Jung,回归到对宗教或精神本原的思考并非是一种偶然或误入歧途。Jung在企图重建原始的潜意识的精神时,自然不能避开对上帝的本质进行探讨,当然,这种探讨是心理学式的。
在探索潜意识的过程中,Jung发现,意识只是“种系发生性和个性发生性的一种附属现象”,正如躯体有着解剖学上的千百万年的史前历史一样,“潜藏于有意识的精神生命中的能量是先于生命存在的,因此它最初是潜意识的,当它向意识靠近时,它最初以投射的方式出现在诸如超自然力、神祗、魔鬼等形象里”。正是因为潜意识冲动的无法理解、难以抗拒,人们常常会感到恐惧、迷惘或进行逃避,可惜,人与生俱来的原型需要具有神秘的吸引力,“不管他多么想摆脱也是摆脱不掉的”。
这种意识与潜意识之间的永恒的冲突往往会以神话的象征形式表达出来。在Jung看来,上帝和魔鬼的形象正是凡人内心体验的一种投射,他甚至认为,超自然力、上帝和魔鬼都是潜意识的同义词。在基督教里,上帝是全知全能、无所不在、大仁大慈的造物主,而魔鬼是诱人堕落的地狱之主,二者是截然对立、水火不容的。雅各布"波依姆等人却开始认识到上帝形象的自相矛盾性。Jung同样发现了随着光明而来的还有阴影,也就是造物主的另一面,认为上帝其实是诸如善与恶、光明与黑暗之类的对立性的统一体(如果惊悚小说家Thomas
Harris在创作食人魔Hannibal
Lector时意识到上帝形象中其实包含了黑暗的一面,就不会让其失去信仰而噬血成性了)。并且,Jung认为,
“由于上帝是个对立物的复合体,因此从这个词最充分的意义上来说,一切的事情都是可能的-----真与假、善与恶同样都是可能的”(‘星球大战’系列电影中邪恶的黑武士Dath
Vader原是正义的Jedi 武士Anakin
Skywalker,他始终挣扎于原力的光明与黑暗之间,他的一生可以说具有典型的象征意义)。所谓“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也正是这个道理。由此也可以看出,Jung为什么会对强调阴、阳两面的东方哲学和易经那么感兴趣。
尽管这种对于神性和人性的对立统一性的大胆观点,使Jung遭受了不少的指责和误解,他仍然十分重视神话对于人的意义,有关“上帝”的神话揭示了在人的身上存在着一种神圣的生命。对于那些人的感官难以把握的超验的物体或现象,Jung并不草率地予以否定,他认为理性对于把握精神现象常常是无能为力的,神话不能简单地等同为迷信,“科学永远不可能取代神话,而神话也不可能据任何科学而产生出来”。而只有通过意识和潜意识之间的互相合作,精神之内的对立双方得到整合,人们才能真正认识:人从何处来,又将往何处去。
因此,Jung倡导在灵魂迷失的现代需要继续发展神话,而只有“当我们构想出足以说明人在宇宙中的存在意义的世界观时,需要通过神话来表述的需要便得到了满足……有意义可以使许多事物长存永驻”。与雅各布"波依姆用背靠背的两个半圆来象征分裂了的上帝所不同的是,在Jung那里是以圆满的曼陀罗的形式达到与上帝形象的相似,所谓“上帝与你们同在”就不是一句空话。
这听上去似乎十分简单,但实际上,有多少人敢于承认内心真实的冲动呢?所以,人到中年发生的危机可以说正是潜意识向灵魂作出的报复,或者说呐喊。人们无法整合爱与讨厌,真与假,善与恶,责任与需求,好与坏……失去了方向。于是,Rogers希望用真诚、尊重、无条件接纳来唤醒的人们真实的自我,而Jung强调与潜意识的沟通,从而获得自知之明,“即需要最大限度地懂得他自己的完整性,他必须无情地知道他为善能到何种程度,他又能做些什么恶……二者都是他天性中的成分”,而“没有什么东西会像这种对立物所造成的内心冲突那样促进意识成长了”。
Jung自己也是这样身体力行的,“我的一生是一个潜意识自我充分发挥的故事”。在潜意识的指引下,在强烈的使命感驱使下,Jung顺利地渡过了精神的危机,实现了人生的重大转折,“我明白了承认自己的命运是多么重要……接受我所见到和所理解的存在环境,接受我自己的天性……如果要过自己的生活,就必须承担错误;没有错误,生活就不完整”。当Jung开始全神贯注于潜意识的体验和研究后,他决定放弃教学生涯,虽然那条路在他面前是平坦的,“说到底,我是否能当上教授,这又有什么关系呢”?他认为,“我的每一本书都是我命中注定要做的事……我存在的方式及我写作的方式是一个整体”。所以,尽管Jung深切地体会到了被一般世人误会甚至孤立的痛苦,但是,他仍然对心灵的真相孜孜以求----那就是曼陀罗的意象所展现的:“成形、变形、永恒的心灵的永恒创造”。
虽然Jung
谦虚地写道,“我不敢设想在我对人类及其神话的意义的思考里,说我已说出了最后的真理”,但事实证明,或多或少地,人们对于这种梅林式的叫喊声是有回应的。正如Freud在多年前所敏锐地预见到的那样,“如果我是摩西,那你就是约书亚,将要拥有精神医学的许诺之地,而我对此只能从远处眺望”。在这一点上,Freud是无比地具有先见之明。
中心地址:西直门北大街32号枫蓝国际公寓B座1707室
北京凤凰心理咨询:爱是深深的理解与接受
010-62231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