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师遗珍梅桩壶 (温振东)

(2015-06-10 08:14:16)
标签:

股票

分类: 文联资讯

大师遗珍梅桩壶

 

温振东

 

http://s10/mw690/001I10Wbzy6SWOdGx0l59&690(温振东)" TITLE="大师遗珍梅桩壶 (温振东)" />

当代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顾景舟早年创作的点彩梅桩壶

 

 

 

        自古以来,"松竹梅"岁寒三友的题材,就在文人墨客诗赋书画作品中广为流行,主要是人们欣赏松竹梅的傲骨亮节和冰清玉洁。毫无例外,明清紫砂器盛行至今,许多制陶圣手、钤刻大师,也将上述题材引入其中,有不少神品佳作留存于世,为人们留下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

        在这里,向大家推荐一件当代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顾景舟早年创作的点彩梅桩壶,以资鉴赏。此壶高11厘米(见上图),直腹,敛口,假圈足。壶体造型端庄凝重,把、的、流梅干曲折挺拔,苍劲有力。通身梅枝、梅叶、梅花分别用绿、黄、粉、蓝彩釉装饰,显得雍容华贵,超凡脱俗,神韵灿烂。用点彩装饰紫砂器,始于清康熙时代,延续至民国从未间断,代表了人们追求富丽堂皇的审美需求。此壶底款为卷草纹方框“宜兴紫砂”阳文印,壶盖内钤葫芦形“景铭”阳文印。

        顾景舟,1915年生于宜兴紫砂世家,自幼受父亲顾炳荣和祖母邵氏熏陶,技艺精湛,少年成名。20世纪30年代受聘到上海仿制历代名作,临摹时大彬、陈鸣远、邵大亨之作。顾景舟做壶60余载,心摹手追历代名家,有过之无不及。每器必精心构撰,出手皆成华章,形成了雄健而严谨,流畅而规矩,古朴而典雅,工精而秀丽的艺术风格,成为承前启后、融古贯今的一代宗师。他早年所仿清代陈鸣远的作品为故宫博物院及南京博物院收藏。直到几十年后,他为“两院”藏品做鉴定时,才发现是自己的作品。

        顾景舟原名景洲,别称曼睎,武陵逸人,荆南山樵,荆山壶隐,啜墨看茶,墨缘斋、墨缘斋景堂制。曾用景、景记、景铭、景洲印。抗战时民不聊生,顾景舟返乡做壶时常用瘦萍、老萍、萍印鉴,以表达身如浮萍,飘忽不定之意。此外,还自号壶叟、自怡轩主人,景舟七十后作,得一日闲为我福,是我所好玩而老焉。

        1995年秋,为了考证“景铭”款梅桩壶是否出自顾老之手,河北省邯郸市资深紫砂收藏家张培钦先生亲赴宜兴鉴宝。张培钦当时带了自己收藏的“景铭”“云记”款两把梅桩壶,经南京收藏家沙志明介绍,在宜兴紫砂一厂拜访了顾老两位高足,高级工艺师徐汉棠和潘持平。徐、潘二人非常热情,并介绍其去找顾景舟大师亲自鉴定。经联系,次日上午张培钦与景舟大师会面。顾老当时已八十岁高龄,但仍能独立活动,思维清晰。对两把梅桩壶,顾老肯定地说:“景明款壶是我的,云记款壶是吴云根的,是我们当年在上海的时候做的。”顾老还表示,那时在上海做仿古器是受雇于人,做了一些以假乱真的东西,不太光彩,因此建国后回购了一些当时的作品自行销毁了。张培钦听后,既为那些被毁的作品惋惜,又对顾老的胸襟和情操深感钦佩。为了表示感谢,张培钦将随带的一件青铜古镜相赠,被顾老谢绝。令张培钦没有想到的是,二人晤面的次年,一代宗师顾景舟就与世长辞了。

        光阴荏苒,物是人非。这把顾景舟手制“景铭”款点彩梅桩壶,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文革动乱,几十年辗转流传至今,且品相保存完好,确属不易。在即将迎来顾景舟大师百年寿诞之际,我们能够共同鉴赏这件大师遗珍,传世佳作,实在是一件难得的幸事。

 

(注:张培钦,男,现年77岁,邯郸市电力局退休干部,从事紫砂收藏研究近30年。原任邯郸市收藏协会秘书长,现为河北省博物馆学会民间收藏委员会会员,邯郸市大乘玉佛寺画院名誉院长,邯郸市书画协会会员。)

 

 

              (作者就职于邢台市政府参事室,紫砂鉴赏家、收藏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