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定目标 自我管理 自我评价
用自我教育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 临汾九中创建养成教育特色学校纪实
陈宝贵
习惯是一种力量,是一种能量。
一个好的习惯,可以使人终身受益。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呢?学校依靠严格的制度、严明的纪律,久而久之使学生形成习惯,是非常必要的也是行之有效的。但在教育实践中,我们总是感觉到有些遗憾,那就是学生这个活动的“主体”缺乏自主性、自觉性,甚至会产生一些莫名其妙的逆反心理。比如:不乱扔杂物这一习惯,在学校有人值班检查时,学生可以做到这一点,但一旦脱离了这个时间空间,就很难下结论了。针对这一问题,我们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遵从习惯养成的自身特点,以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完善为突破口,通过学生自定目标,自我管理,自我评价的过程,在有目的、有计划、有意识的训练中,使之形成习惯,进而落实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一、提高认识,自定目标
要培养一个习惯,首先必须研究它的重要性,才会产生培养这个习惯的愿望,才能
有坚强的决心和坚决的行动,只有有了一次次坚决的行动,习惯才能逐步养成。每学期开学初,我们专门安排一次主题班会,在认真学习“中学生行为规范”的基础上,联系个人实际,开展讨论,在使学生明确自己需要什么样的好习惯,养成这样的习惯会对今后的人生产生哪些影响以后,再制定自己的目标,从而提高认识,增强了自觉性。
要培养一个习惯,开始前的可行性分析很重要,只有这样才能把培养良好习惯建立在理智和科学的基础上。否则,脑袋一热,盲目去做,常常会半途而废,因此,学校要求学生在确定自己的目标时,要具有可操作性,要提出通过努力肯定能够达到的目标,切忌假、大、空。
习惯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像大树一样,有根有干、有枝有叶,它可以是学习上的习惯,也可以是健康上的习惯,消费上的习惯,与人相处的习惯等等。这么多习惯在培养时应分清主次,明确先后,要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由渐进到突变。因此,学校要求学生自己制定目标时,坚持宁少勿多、宁易勿难、宁小勿大的原则,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从具体微观,细枝未节抓起。在“学生行为习惯自我训练记录评价表”中,我们看到学生制定的目标确实不大,如“坚持每天早上跑两圈”“坚持每天记10个单词””养成不乱扔纸片的习惯”“养成上课积极回答问题的习惯”等等,可以说琐碎至极,但这正如学生所说,它所展示的是“小目标,好习惯,大人生”。
二、强化意识,自我管理
美国著名教育家曼思说过:“习惯像一根缆绳,我们每天给它缠上一股新索,要不了多久,它就会变得牢不可破”这个比喻非常形象、智慧,它把习惯比喻为一根绳索,每次行为的重复,就相当于又为它缠上了一根绳索,很显然,每天缠,不断缠,绳索会越来越粗,终于有一天,会粗到牢不可破。有研究材料表明,一个习惯的形成需要21天,90天的重复才会形成稳定的习惯。
学生明确自己的目标后,进行了过程的自我管理。在本班中自己聘任助手,可以是同学,也可以是老师。每周班会时由专管人员组织,班委会负责,助手和学生本人共同填写一次表格,对学生每天的行为进行登记,也就是对照目标画个“√”或“×”。他们这样的做法,:其一给了学生一定的自主权,让学生自己选定自己的助手,学生有了养成习惯的主人感。其二,“助手”刚开始时,他们叫“监管人”,实践证明这样的效果不好,容易产生逆反心理。更名为“助手”后学生没有了被监管的感觉,而把“监管”的行为定义为一种帮助他人的行为后,助手更负责、更认真,
在活动中体会着助人的乐趣,其三,日常监督他们原来只是周一至周五,现在他们变成了每天都填写,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克服学生校内校外表现不一样的做法。有些行为在校外不能操作时,画上○;其四,采用这样的登记形式,节省时间,易于操作,能够长期坚持下来。
三、不断总结,自我评价
对学生习惯的培养,学校把一个学期作为一个周期,每学期都要组织一次自我评价。评价的结果分三个等级:
(1)一个“×”也没有的为优,表示已养成了该习惯;
(2)有1—5个“×”的为良 ,表示基本养成了该习惯;
(3)有6个“×”以上者为差,表示没有养成该习惯。
对照评价标准,学校要求学生本人和助手共同填写结果,班委会进行审查,并把它作为学生思想品德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他们建立了该活动专题档案,每学期每名学生填写一张“学生行为习惯自我训练记录评价表”,平时由政教处保存,期末填完后,放入学生的成长记录袋中,作为学生毕业综合素质评价的一项重要依据。这份表格也许简单,也许很不起眼,但它传递的是真情、是期待、是信任、是温暖,当然也许还有其它更多的信息。
自我教育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才刚刚一年多,尽管开展时间不长,但许多事情似乎都在悄无声息地发生着变化:操场上晨炼的学生越来越多了,校园里纸片杂物越来越少了,按时完成作业的同学多了,楼道里的追逐打闹现象少了……对此,我们感到欣慰,特别是看了学生亲笔写下的心得体会后,更使我们惊喜。现摘录几个片断与大家共同欣赏:
初三年级105班学生王楠这样写到:以前,我总觉得体育是最令人头疼的事情,但自从开展了这个活动,我坚持每天锻炼,虽说我跑的速度不快,甚至在100米加速赛跑中跑成倒数,但我感觉绕着操场跑三圈已不是什么难事了,现在,我可以轻松地跑完三圈了。
学生聂文婷这样写到:“以前,我经常很慢,做任何事情,而且总是拖迟,为此,我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节约时间,今日事,今日毕。”经过上个学期的努力,我没有得一个“×”,最后总评上写着一个“优”,我真的把原来坏习惯改正了,不仅如此,我感到自己的心情很愉快,因为以前,我因为一件事没做完,在心里老抹不掉,自然就成了重(负)担。而我现在很快的把事情做完了,玩也罢,学也罢,我总是有时间去做。
还有一名同学他这样写着:以前我总是比较懒,作业总是一托再托,只要老师不着急收作业,自己就不写,于是根据这个陋习,制定出了“每天按时完成各科作业”这条目标。制定完之后,自己身后总是像有无形的人督促自己来努力完成自己制定的目标,虽然刚开始的时候有时偷懒,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通过自己的努力,再加上同学的督促,我已经几乎改掉了毛病,一学期之后,就算别人不监督自己也会去按时完成作业。最后总结的时候我很开心,因为我改掉了一些不好的习惯,就连妈妈都时常夸学校开展的这个活动很好,很有效。
最后再来看一看,自称是“小混混”的张武童同学是怎样写的吧:在刚升至初一时,我就慢慢当上了本班的小混混,上课不认真听讲,而是在下面吃东西、玩、说话,反正是门门课都说话。当老师发下“养成良好习惯,赢得美好人生”的那个表时,我还把表不当回事,还像从前一样说话,到了第二个学期时,我看见我的违反课堂纪律是33个错号,我那时不知为什么流下了眼泪,从这开始,我下定决心,一定要把我的坏毛病改好,就从那一天起,我努力改正,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竟然全是对号,当时,我还以为是在做梦呢?后来我才知道是真的,从这以后,我也没有再想过当什么小混混,总想的是怎样可以考好,怎样可以学习好,上课也敢举手发言了。在这,我要谢谢老师对我们的关心、爱护,也要谢谢那份表。
看着学生一份份可能还不太通顺,还有不少错别字的心得体会,我们在暗暗地欣喜和振奋,这难道不正是我们所苦苦追求的么?当然我们也深知,这一活动,还有很多值得推敲需要研究的地方,比如:学生目标的制定,如何体现层次性,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如何体现班委会的作用,尽量减少学生走过场的现象;如何更科学地在学生思想品德考核和综合素质测评中,体现学生自我评价的结果等等,这都是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进一步去完善。
养成教育是教育工作者一个永恒的话题,我们愿与各位同行一起,共同努力,共同探索,使每个学生都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赢得美好壮丽的人生!
班主任论坛
师生关系就是教学质量
杜霞
我们从事同一个职业-----------教育学生
我们热爱同一个事业-----------塑造灵魂
我们拥有同一个心愿----------当好人师
从事教育事业近十年来,到现在才逐渐的悟懂教育的真谛是爱,即师爱,这种爱在性质上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计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在原则上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而这种爱正是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
“信其道”,换句话说爱是搞好师生关系的前提,也是搞好教学的前提和基础,而且这种前提不仅提高眼前的教学的质量,同时足以影响学生的成才和成人,故而,师爱是师德之魂。台湾教育家高震东先生在其著书的扉页上写道: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疼爱别人的孩子则是神圣的,并不是每一位教师都能把整个心灵献给学生,并坚持一视同仁,要和学生建立深厚的情感是一件很费心的事,要达到这一点教师要下一番功夫。那么怎样才能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呢?
首先,我们要走进学生的心灵。中学阶段是学生的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各种问题形成的关键时期,可能存在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诸如情绪消沉、焦虑、甚至于迷恋网吧以致而会逃学、辍学等,当遇到这些问题时老师如何处理,怎样处理直接导致师生关系的好坏,相对来说这时候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理解和帮助,渴望有人能理解他们,家长由于爱得深故而会很不理智,而这种不理智有时会导致家长和学生之间的矛盾激化,背道而驰,唯有老师是他们可信任的人,如果老师能及时的了解并采用恰当的方法并不是一味的呵斥、辱骂、惩罚的话学生就不会产生逆反的心理,适时的用引导说服的办法找出问题的根源并人性化的解决问题那么学生就会信任你。我班XXX学生入班成绩并不差,后来学会了上网,成绩便一落千丈,家长劝,老师劝,好话歹话说了一箩筐,没用。成绩是越来越差,电子游戏打的是越来越好,有一天我上网,一个陌生的号码要求我加为好友,看了看网名:流浪街头
,我就加上了,他很快说谢谢老师,我奇怪就问他是谁,可是他没有说,他只说他感觉我是位老师,不过我的直觉告诉我他就是我的学生,于是聊开了,他问我怎么才能重新找回自信,他说他很想学好,可是爸爸一开口就骂,他就恨不得离家出走,他还说他与父母对着干,可事后他又很后悔,那一刻我突然热泪盈眶,平时的恼火顷刻间就化为乌有,我觉得孩子也好可怜,好无奈,他的本质并不坏。从此之后我就留心,常常的无意的多关怀他几眼,就连写评语也是多表扬少批评,尽管学的很吃力,但他开始学了,我很高兴。
压服下的孩子“不是在沉默中爆发,就是在沉默中灭亡”。出现问题的孩子一定是有原因的,是家庭的缘故?
还是心理的问题?或者是遇到了什么麻烦?总之他一定是有问题的,要不然他不会如此的叛逆。让学生信服你比压服他效果更好,更利于搞好师生关系。
其次公平的对待每个学生。作为一个老师,表扬学生和批评学生同等重要,都需要技巧,更需要公平。如果说表扬学生是正面教育的一种手段,那么批评和处分就是一种辅助手段,老师对于好学生和正处于后进的学生要一视同仁,不能一味的迁就好学生,也不能对后进生的闪光点视而不见,做老师一定要注意做事情要公平合理,学生看的就是这一点。记得有一次期中考试后我要求每个学生在试卷前写一封给家长或老师的信,写出自己对家长或老师得意见,我们班有个学生写了一封信,很诚恳的给我提了意见,说我有偏心好学生的倾向,让我改改,他说:王子犯法还与庶民同罪呢!于是开班会的时候我就表扬了这位学生(没有提姓名),并保证以后一定注意这个问题,请他监督。只要一视同仁,无形之中在同学眼中老师的威信就能提高,而且有利于班级管理工作的进行。当要表扬学生的时候不要看他的身份,只要有闪光点就抓住表扬。不要只对好学生表扬和鼓励,而忽略了后进生的感受,对待后进生更应该抓住他们的闪光点及时的表扬,不停的表扬,让他们感觉他们并没有被老师遗忘,自尊心就不会受到伤害,那么老师要求做的事情他们就会很努力的去完成,做班主任要一碗水端平,让所有的学生团结在你的周围,你的班级就会所向披靡,团结一致。我们班连着两年来都是优秀班集体大概和这有着很大的关系
其三对学生要严慈相济。自古就有“严师出高徒”的古训,这里的严指的是严格,严格的教育学生,从有利于学习得诸多方面如生活习惯,学习习惯,良好的养成教育等方面着手,“严”不是指老师高高在上的威严,虽然说治学是一件严肃的事情,但绝对不是让学生不可亲近。其实我觉得学生和老师更恰当的关系应该是课堂上你是严师,课下应该是朋友的关系,当然要做到这一点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现在我会不失时机的走下课堂与学生聊一聊,开句玩笑,有时也会和他们一起玩,班中胆大的学生会在我穿件漂亮衣服的时候不忘说一句:老师今天好漂亮。我记得刚刚剪掉长发的那刻,学生们跟我说老师这头发剪的好,一下年轻了十岁,我很欣然。多年来我觉得班主任好象学生都怕,总在寻求一种界线,刚刚教学的头几年和学生是朋友多于严师,故而知识落实的不是很到位,优秀的学生不多,愈往后走越体会到知识的可贵,因而严师多于朋友,总之到现在为止才领悟到两者结合的重要,但度又不好把握,不过有一点毋庸置疑那就是与学生很好的沟通,对待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因材施教更重要。
总之教育是一门艺术,把孩子们当做你所钟爱的雕塑不行,还应该投入感情和爱,从事教育是要满怀激情的,没有激情这份关爱就不会燃烧。还是那句老话师生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学的质量。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各位钟爱教育事业的老师们,“路漫漫其修远兮”让我们一起上下而求索吧,站在三尺讲台上播撒我们的青春和热血书写我们无悔的人生!
一招一式
特殊的欢迎仪式
曹月红
新学期开始时,我们班转来了一位新同学蒋龙辉。经了解这位新同学来自一所私立学校,是从初二留级的,无论学习纪律还是行为习惯都比较差。我们117班从总体上来讲学生纪律好,学风正,这样一个“问题”学生的加入,真担心影响班级学生。经过入班教育之后,蒋龙辉同学基本上能按老师要求的去做,观察两周之后,我第一次表扬了他。我想:对于每一个学生,老师给他提出适当的要求,及时给于鼓励与表扬,一定会增强他的自信。更要给他提升信心的机会。
3月9日,星期一该我们班升旗了,由谁担任升旗手呢?经慎重考虑,我决定选用蒋龙辉。原因有三:一是由他担任升旗手表示我们欢迎他的加入。二是表扬他加入新班级后能努力完成老师的各项要求。三是希望他再接再厉做同学们的榜样,为我们班增添新的活力。在雄壮的国歌声中,蒋龙辉同学显得格外精神,从他那庄重、坚定的神态中,我得到的是一份放心,看到的是一个希望,尝到的是成功的喜悦。
班主任工作的重心是学生的思想工作。面对来自不同家庭不同环境的学生,要想做好他们的工作,必须从细处入手,从深处了解。选择恰当的时机,采取合理的措施,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案例精选
“感恩母亲”主题班会设计
王保栋
[设计目的]:
让学生在面对面的交流中,学会理解,宽容父母,恰当处理与父
母的关系,从中明白一个道理:爱,需要沟通。
[氛围布置]:以“亲情”为主题出一期板报,黑板书写“理解”两字,中间课桌并拢,摆放几束鲜花。
[内容要求]:熟背孟郊的《游子吟》,准备一首体现母爱的歌曲,被邀请家长的六位同学各准备两块答题板
[班会形式]:读一读
讲一讲
猜一猜
找一找 唱一唱
[班会过程]:
一、 读一读
在音乐《烛光里的妈妈》声中主持人以一篇优美抒情散文《母亲》开场。
二、讲一讲
母子(女)讲述在各自人生岁月中留在自己心中最难忘的故事
三、猜一猜
根据提供的问题母子(女)在各自的答题板上作答
母亲(孩子)最喜欢的颜色是什么?
母亲(孩子)最喜欢的饭菜是什么?
母亲(孩子)最大的嗜好是什么?
母亲(孩子)最常说的口头禅是什么?
母亲(孩子)的年龄是多大?生日是何时?
母亲(孩子)最爱看的电视节目是什么
母亲(孩子)最爱吃的水果是什么
(对孩子)你是否有与父母顶嘴吵架的事?事后有何感受?
四、找一找
.
自己能够和父母做那些沟通。(请在每题前的()内填上相应的数字)
很容易
容易
有困难 很困难
()早上上学给父母打招呼,放学打招呼。
()把学校发生的事情经常告诉父母,主动和父母交流思想。
()父母下班后,主动打招呼,递上一杯水。
()分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在自己生日那天,送一份礼物给父母感谢生养之恩。
()在父母生日的时候,送礼物给父母,或做一件特别的家务事等。
()与父母有冲突后,事后能主动承认自己的错误的地方
五、唱一唱
共同唱《世上只有妈妈好》感受母亲的伟大 、母亲的不易、 母爱的力量
在“祝妈妈节日快乐”声中,孩子献上一件小小的礼物。
结束班会
班主任手记:
用最柔性的力量去感染人,用最人性的力量去说服人,对于青春反叛期的孩子,事实的力量远胜过空洞的说教,这节班会让平时那些自持躁狂的少年在厚重、
博大、 仁慈的母爱面前自惭形秽,受到心灵的冲击。学会做人, 学会感恩, 学会感动,这是我们班主任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