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纪念赵荣琛先生逝世十三周年

(2009-02-19 10:00:41)
标签:

旦角

剧目

京剧

唱腔

程砚秋

杂谈

分类: 聆听享受

纪念赵荣琛先生逝世十三周年    纪念赵荣琛先生逝世十三周年

   1996年的2月18日,赵荣琛先生永远的离开了我们,现在已经整整十三个年头了,遗憾的是,在赵老师生前,我没有现场观看过这位程派大家的演出,未能一睹先生的风采,也只是看过他的一些演出录像,诸如1983年纪程活动时与京昆大师俞振飞合演的〈春闺梦〉及程派五老联袂演出的〈锁麟囊〉、与弟子吕东明合演的〈荒山泪〉和〈锁麟囊〉、与钮镖、李名岩演出的〈六月雪〉、与于世文演出的〈汾河湾〉、在上海录制的〈荒山泪〉(选场)、与汪正华合演的〈武家坡〉、〈大登殿〉;还有大量的录音和后来由张火丁配像的音配像等资料。这使我比较全面的了解了赵先生的艺术,同时被他那温文端庄、清淡静雅的舞台气质、细致入微、凝重沉厚的表演风格、沉郁凝重、清越高远的程腔程韵所深深吸引,为之着迷痴醉。对于纯粹程派戏,他唱得酷似乃师;传统戏则能在严谨的规矩中表现出程派的艺术特色;至于自己创作演出的剧目,既保持了程派艺术的精华,同时还展示了他自己的艺术才能,创造了许多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 

    先生出生在一个世代书香的家庭里,祖上一连出过四代翰林,太高祖赵雯楷是清朝嘉庆年间的状元李鸿章一家三代都是赵家门婿。20世纪20年代随家北上,定居北京。自幼常随母亲看戏,对京剧产生了兴趣,上中学时,就是业余国剧研习社的积极分子。1934年他高中二年级时,山东省立剧院到京招生,他应试被录取进入京剧科赴济南学习。入学后初学小生,后从孙怡云青衣,开蒙戏是《二进宫》。由于他会记简谱,接受快、成绩好,受到喜爱,接着又学《武家坡》;关丽卿也为他说了《六月雪》,技艺日增,实习演出赢得了济南观众的赞扬。在校期间向孙怡云学了《御碑亭》、《骂殿》、《三娘教子》、《牧羊卷》、《回荆州》;向郭际湘学习了《穆柯寨》、《战金山》;还向关丽卿学习了《二堂舍子》、《文姬归汉》等程派戏。在校期间还曾从张善庭、郭际湘学纪念赵荣琛先生逝世十三周年戏,从此,他对程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纪念赵荣琛先生逝世十三周年

 

 

 

 

 

 

  

 

 

 

 

 

 

 

 

 

       少年时期的赵荣琛                       青年时期的赵荣琛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山东省立剧院迁往大后方重庆。赵荣琛是剧院的主力,毕业后,成立了以他为首的“大风剧社”,在重庆演出了《玉堂春》、《战金山》、《宝莲灯》、《探母回令》、《十三妹》、《御碑亭》等剧,这些戏都是按照程派路子演出的,当时曾被誉为“重庆程砚秋”。

  经许伯明先生介绍,用通信方式得拜程砚秋为师,通过函授学习程派艺术。1946年在上海补行了拜师典礼。同年,梅、程两派为提携后辈,各率其弟同台演出了《四五花洞》,轰动了上海。一次演《龙凤呈祥》,前、中、后孙尚香分别由赵荣琛、梅兰芳、程砚秋扮演,赵荣琛演以唱工吃重的“洞房”一折,获得成功,上海报界纷纷盛赞程派后继有人。

  在上海一年多的时间里,赵荣琛向程砚秋学了《荒山泪》、《春闺梦》、《碧玉》、《锁麟囊》、《金锁记》、《文姬归汉》、《青霜剑》等程派戏和《玉堂春》、《御碑亭》、《桑园会》、《贺后骂殿》、《二堂舍子》、《汾河湾》、《三击掌》、《四郎探母》、《弓砚缘》、《祭塔》、《战蒲关》等传统戏,技艺大进。1947年赵荣琛回到北京,用秋声社班底,以“大风剧社”的名义在北京演出。

    新中国成立后,赵荣琛去大连、抚顺等城市演出,参加了东北京剧实验剧团,任艺委副主任。1956年调南京市京剧团任团长。1959年在北京参加了纪念程砚秋逝世一周年演出活动,演出了《荒山泪》。1960年调北京市青年京剧团任团长。1980年调中国戏曲学院任教并兼顾问。1981年应美中文化交流委员会的邀请赴美国讲学,讲授中国戏曲与程派艺术。20世纪70年代以来为培养青年演员孜孜不倦。20世纪 80年代致力于程派声腔、表演艺术理论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他演出的程派剧目大体可分为三类:一类是新编的或在传统戏的基础上重新编写的纯粹程派戏,如《青霜剑》、窦娥冤》、《碧玉簪》、《荒山泪》、《春闺梦》、《锁麟囊》、《谐趣园》(《风流棒》)等;一类是传统老戏,但被程砚秋唱出了特色,如《贺后骂殿》、《汾河湾》、《朱痕记》、《御碑亭》、《祭塔》、《战蒲关》、《武昭关》、《玉堂春》、《四郎探母》、《刺汤》等;还有一些是自己参加改编、创作的,如《火焰驹》、《苗青娘》、《》、《婉娘与紫燕》、《皇帝与妓女》、《风雪破窑记》等。

  纪念赵荣琛先生逝世十三周年

纪念赵荣琛先生逝世十三周年

 

 

 

 

 

 

 

 

 

 

 

 

 

 

 

 

 

      〈贺后骂殿〉                              〈青霜剑〉

纪念赵荣琛先生逝世十三周年

纪念赵荣琛先生逝世十三周年

 

 

 

 

 

 

 

 

 

 

 

 

 

 

 

 

 

 

           〈荒山泪〉

纪念赵荣琛先生逝世十三周年

纪念赵荣琛先生逝世十三周年

 

 

 

 

 

 

 

 

 

 

 

 

 

 

 

 

 

 

纪念赵荣琛先生逝世十三周年

 

 

 

    纪念赵荣琛先生逝世十三周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朴素的影像
后一篇:薪火相传(1)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