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走质量立校之路,兴科研兴校之风,创特色强校品牌

(2011-12-24 09:08:38)
标签:

教育教学、

文化

教育

分类: 大墙文学

走质量立校之路,兴科研兴校之风,创特色强校品牌

——锦阳公学发展纪实系列报道之一

通讯员  石毓江

    锦阳公学是一所集小学、初中、高中十二年一贯制,寄宿与走读相结合的现代化民营学校。学校现拥有31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300余人,教职员工120多人。自2003年建校以来,锦阳公学始终坚持“把最好的教育献给孩子,为学生终身发展负责”的办学方向,积极营造“乐学、善学、优学”的良好校风,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宗旨,以“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特色强校”为目标,以“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做人”为重点,几年来,已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办学风格和品牌。

   一、质量立校,以质量求生存

    实现目标,靠的是认认真真地思考和踏踏实实地工作。锦阳公学一班人深刻地认识到,对于公办学校来说“质量是声誉”,对于民办学校来说“质量是生命”。学校领导班子的要求是,教育要有新理念,管理要有新思路,工作要有新举措,教学要有新办法。集中优势资源,打造优势品牌,形成优势影响,办特色教育,创一流学校。

   1、抓好教学常规管理,增强规范意识。首先,在教学管理方面,锦阳公学建立了备课制度、上课制度、点课制度、听课制度、作业批改制度、考试制度、教学常规考核制度、教学质量奖励办法等,以此来规范全体教师的教学行为;其次是不断更新学校领导层的管理理念,不断更新教师业务学习的内容与方式,不断更新教师课堂教学的方法与模式。一是坚持周日备课检查制度,每周日由教研组、教学处、教学校长检查各科教案层层签字;二是每月教学处检查一次各科作业;三是期中、期末全校性进行一次教学工作大检查;四是校长不定期对教师教案和学生作业进行抽查,并及时反馈各种检查结果;五是每学期大力开展示范课、公开课活动;六是严格学科成绩检测,同时要求对卷面进行详细分析,及时召开质量分析会,找出差距弥补缺陷,制定改进措施,促进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2、落实素质教育目标,强化质量意识。教学处对各年级段实行“质量目标”考核制,对各年级各科的合格率、优秀率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并严格按质量达标情况实行奖惩兑现。每学期每人发放2000元的常规考核和教学质量考核奖金,不断强化教师质量意识。

   3、实行分层管理,促使学生全面提高。锦阳公学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提出不同要求。对“双差”生要求是:遵守纪律不捣乱;对中间学生要求是:刻苦学习争上线;对优秀学生要求是:努力奋斗创佳绩。每学期对每个年级10%的同学实行奖学金制度,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对学生作业布置要求是不直接借鉴和照抄,要多渠道筛选,精心设计,同科目教师要通力合作,做到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错必纠,最大限度的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作业的可信度和有效度,达到巩固提高的目的。并通过推门听课、学生座谈会、学生问卷调查、教室日志等途径了解教师执行各方面要求的情况,并将检查情况在一定范围内公布,与教师的常规考核挂钩,做到即知即改,立竿见影。

    几年来,凭借雄厚的师资、科学的管理,扎实的工作,锦阳公学连年中考均取得了重点上线率40%的优异成绩,2011年中考我校重点上线141人,上线率60%,较上年净增89人,提高37.5%;总评452分,较上年提高18.2分,位列全市前茅。

 

    二、科研兴校,以科研促发展

要提高教学质量就要有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开展教育科研,促进每个教师的专业成长,旨在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从而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面提高。在开展教育科研过程中,学校领导十分重视,全校上下团结一心,不断建立和完善学校教科研制度,探索教育科研的新途径。要求全体教师共同学习,共同参与,共同奋斗,创造条件,利用学校可利用的一切资源,积极开展教育科研活动。我们坚持以校本教研、校本培训为载体,开展各种有针对性的教研活动,不断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1、建立教育科研机构  加强教育科研管理,

学校成立了教育科学研究中心,专门负责全校教科研工作。由教学处一名副主任主管,聘请特级教师指导工作开展。针对我校青年教师多的特点,我们制定了《学校青年教师成长计划》,充分利用省市区骨干教师、教学能手这一宝贵资源,引领青年教师迅速成长。对青年教师进行专题培训(师德、业务);加强青年教师的基本功训练;举行“青年教师赛讲”活动;建立个人成长档案;制定个人三年成长规划等。让老年教师发挥余热、让中年教师担当重任、让青年教师茁壮成长。

    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青蓝工程”,师徒结对,互帮互学。让老、中、轻教师携手结对,优势互补。新老教师以老带新,以新促老,教学相长,产生了强大的教科研“向心力”。采取“请进来教”、“送出去学”的办法,让一批骨干教师向一流的专家名师学习,进行面对面的交流。选派骨干教师观摩名师的风采,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另外,通过“引路子”、“架梯子”、“压担子”、“结对子”、“搭台子”等多种形式,让这些骨干教师很快脱颖而出,成为学校教科研的“领头羊”。 学校每期都坚持开展“四个一”的教研活动:即确定一个教研专题、上一节教学汇报课、写一篇教学论文、制作一个教学课件。要求全员参与,全方位落实,增强了教师学习的自觉性,营造了浓厚的教研氛围,促进了教师业务水平的不断提高。

    2、采取多种方法途径,培养教育科研能力

为了让教研更有针对性,学校提出了“问题就是课题,教学就是研究”的理念。要求全体教师要带着问题,以研究的状态走进课堂,在教学中提升自我,提高质量,共同为学校的发展服务。

   (1)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创设浓厚的研讨氛围。运用“以学促思,以思促研,以研促改”的工作思路,学校经常性地开展理论学习、业务培训、集体备课、专题讲座、公开课、示范课、观摩课等多种教研活动,从组织形式上有:①学校集体教研(学校组织全体教师集会,校长负责,开展教学教研,解决学校一些重大教学问题);②教研组活动(学校每周组织一次教研组活动,教研组长负责,解决学科重点问题);③个体教研(不定时间地点,自主探究、学习、反思)。从内容方法上有:①备课教研、上课教研、听课教研、评课教研,即“校本教学教研”;②学科课题教研;③教师学习教研。在每一个教研环节里,我们坚持做到有领导,有目标,有计划 ,有内容,有措施,有成效。让每个教师在教研活动中有自主权和主动权,形成互动交流,团结协作,文明和谐的教研团体。通过多样化的教研活动,不仅极大地丰富了教研内容,而且有效地帮助了教师把新课改理念运用到了课堂教学实践。

   (2)强化教学反思,增强教研能力。要求每节课后教师都要进行教学反思。每周要上交一到两篇优秀学案的教学反思。经常组织教师如何进行教学反思进行专题研讨,树立教师课堂教学的反思意识,增强教研工作能力,提高了教师的教学预测和分析能力、教学调控能力、应变能力、总结能力和评价能力。

   (3)建立听课制度,提高教学效能。规定每学期每位教师听课不少于20节,行政人员不少于30节。要求教师互听互评,听课教师提出自己的观点与授课教师交流,取长补短,达到互相学习,相互促进的目的。同时,每天开展点课活动,周学期开展公开课示范课活动。各教研组、年级组之间广泛开展课改实验的研究,让教师们就一节课中的某一个环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某一个问题,探究活动中的某一个细节提出质疑,由教育专家、业务领导、学科能手、骨干教师等,作出教学操作优化的建议和方案,因事因人及时即地解决问题。这一举措在教学中切实解决了不少问题,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能。

    三、特色强校,以特色树品牌。

    作为专门培养人、教育人的地方,学校不仅仅是一个教室、操场的概念,同时也是一个环境、文化的理念。校园文化所营造的育人氛围无时无刻不在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学校始终坚持以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彰显特长”为育人目标,以“规范教学,有效教学,特色教学”为中长期发展规划,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优化美化校园环境为重点,以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培养为特色,以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实施“因材施教,分类推进,整体发展”的教学模式,推动形成厚重的校园文化积淀和清新的校园文明风尚,使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和文明风尚的感染,在良好的校园人文、自然环境中陶冶情操,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初步形成了特色鲜明、内涵丰富、品味高雅的校园文化,成为铜川市首家“民办特色学校”。

    1、开发特色教材,实施校本课程

     基础教育要重视基础,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为学校的发展、教师专业的发展、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舞台。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学校坚持以师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积极发展学生个性,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让学生与课改同成长。

    近几年,锦阳公学初步构建起了“基础性课程与发展性课程相结合”的“1+1”校本课程模式,形成了以“诵读课”为龙头,以“篮球、乒乓球、健美操、英语角、声乐舞蹈、书法绘画、平面设计等兴趣活动课”为主要内容的校本课程,努力使校本课程由单一学科向多样化学科过渡,将“各类兴趣活动课”整合为发展性校本课程,不断开发满足学生需要的、富有个性特色的校本课程。学校有专人督查指导兴趣活动类课程的开展情况,学生凭着自己的兴趣、爱好走入课堂,参加自己喜欢的兴趣课程,由原来的行政班组合成了兴趣班。担任兴趣活动课程的教师针对组合班学生,制定课程目标、内容、授课计划和实施方案等,努力使其更加规范、科学。这些课程的开设为张扬学生个性搭建了平台,满足了不同学生的需要,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体现为学生终身发展负责的理念。经过全体教师的齐心努力,已完成14本经典诵读校本教材以及开心周末、特色学科、德育教材的开发与编写。声乐、舞蹈、健美操、书法绘画、平面设计等多项兴趣活动课程的实施,使学生的兴趣爱好得到了延续,内在潜质得到充分发展。   

    2、开展分层教学,实行分类指导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由于各个学生的先天素质、教育影响和主观努力程度不同,同一班学生在学习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课堂教学中,无论老师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只能做到面向一部分学生。为了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和提高,我们提出了“面向全体、分类指导、分层推进”的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要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实行分层教学,自习实行分类指导,教辅、作业推行分层布置,考核施行分层评价。让每一个学生都树立自信,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够“吃得饱”和“消化得了”,从而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同学们你追我赶,竞争机制逐渐成型,学习风气日渐浓厚。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①、实行班内分层目标教学模式(又称“分层教学、分类指导”教学模式)。保留行政班,但在教学中,从好、中、差各类学生的实际出发,确定不同层次的目标,施行不同内容的教学和辅导,组织不同层次的检测和评价,使各类学生都得到发展和提高。②、实行分层走班模式。近几年,根据学校的教学实际,首先在九年级的教学中进行了分层走班模式的试点工作。学期初,先对九年级学生进行一次文化课的摸底检测,然后根据学生的知识能力、学科水平的差异,将其分成三个或四个层次不同类型不同的教学集体,安排专门时间和教师进行“走班”教学。这样并不打破原有的行政班,只是在学习这些文化课的时候,学生按各自的程度和需要到相应的层次班去上课。这种“运动式、大范围”的分层教学,它的特点是教师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重新组织教学内容,确定与其基础相适应又可以达到的教学目标,从而既降低了“学困生”的学习难度,又满足了“学优生”扩大知识面的需求。③、实行能力目标分层监测模式。学校自上而下全都实行教学目标分层管理,教学处在期初对各学部,各学段、各年级组、各学科都确定教学目标达标要求,年级组对各科任教师也定有阶段达标任务,教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全部实行目标教学管理。各个层面都要求依据学生的努力情况和后续学习的潜能现状,及时进行目标的调整,避免“一刀切”,使不同层面的学生都得到进步。④、实行教师 “点课制”模式。为了不同层次的教师在教学中都能成长进步,学校近年来在全校教师中实行了“点课制”,学科带头人上观摩课、骨干教师上示范课、青年教师上公开课。通过“点课”活动的开展,促进全体教师积极利用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公开轮讲,同行互评,从研、讲、听、评中探究出优质的案例,不仅促进了课堂教学优化,也培养了年轻教师的迅速成长。        

    针对学生特点有计划、有组织、有目标的实施分层教学,从教案、作业、辅导、考核评价都进行科学的分类指导,不仅体现了因材因人施教,而且形成了师生间的团结协作精神,同时也促进了教师对教学思路、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过程的设计和研究,充分调动了教师教学的主动性、积极性,也从而达到了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了发展和提高的目的。

    3、构建阅读生态,打造书香校园

    “让心灵沐浴书香,让经典成就梦想”,这是锦阳公学开展特色教育的又一个理念。近年来,学校积极投身“书香校园”的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经典诵读”活动,以经典树理想,以经典增智慧,以经典塑人格,使“经典诵读”在学校成为一种风气、一种习惯、一种乐趣、一种氛围。

    每周一国旗下的双语演讲,每周一节的诵读课,每天三前10分钟的经典诵读,每节课前进行的经典诵读课前一吟,每个教研组的诵读橱窗,每天下午广播室的经典诵读栏目均已形成模式。班级内部诵读园地建设风格各异,每期板报的诵读天地,富有班级特色的经典诗文彰显不同的班风班貌。

    此项活动开展以来,校园处处诗情画意,书声朗朗,经典诵读,让学生零距离与大师对话,与高尚为伍,与经典为友,与博览通行。一方面使学生开拓了视野,陶冶了思想,净化了灵魂,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获得了知识,增长了能力。

    4、推进素质教育,构建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一种教育文化,它不仅仅是一个教室、操场的概念,同时也是一个环境、文化的理念,它是一种环境,也是一种氛围,是一种需要长期培育、苦心经营的教育氛围。近年来,学校注重从文化的角度考量学校的发展,通过一种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来达到学校的育人功能。学校始终坚持以育人为宗旨,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积极构建校园文化大厦,全面推进了素质教育。

    ①、管理文化。锦阳公学的管理,强调“三化”:人文化、民主化、常规化。学校从教师到门卫,人人职责明确;从教学处到总务处,处处权责分明;从教育教学到后勤财务,事事有章可循。既有人事管理制度、教学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制度、总务后勤管理制度等内部管理制度,又有家长委员会制度等对外关系方面的制度;既有约束性制度,又有引导、激励性制度。学校管理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即把管理与服务紧密结合起来,做到校领导成员为教师服务,教师为学生服务,过程为效果服务,树立管理服务于人的意识。

    ②德育文化。学校开展了升旗仪式、国旗下讲话、双语演讲、雷锋小组、红领巾监督岗、观看爱国影片等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开展了“塑造文明学生形象”、“文明礼仪知识”、“爱父母”、“爱学校”、“爱老师”系列读书活动;开展了征文比赛、演讲比赛和 “爱心救助”、“美化家园”、“环保卫士”、“红五月”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净化了学生心灵,引导学生崇尚团结、友爱、互助、奉献的精神,弘扬了助人为乐的优良传统,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③、班级文化。从本质上说,班级文化是一种教育文化,它能给班级学生一种精神上的感染、吸引、熏陶和改造,对于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培养生机勃勃的班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每个班级,从班徽、班标、班名、班歌、班训到教室里的制度园地、诵读园地、兴趣园地、收获园地再到书海拾贝、英语沙龙、写作论坛、成长脚印、目标瞭望塔、荣誉勉励台等等,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创造力,展示学生的个性风采和集体智慧,形成不同的班级文化氛围。

班级是每个学生在校生活的“家”,它与学生学习成长息息相关,是学生实现成长和社会化的重要基地。营造一个民主、和谐,涌动着生气、活力的班集体,学生在这里获得灵气、智慧、友谊,与人合作、大胆创新,能力得到锻炼发展,并对未来充满希望,让班级成为学生向往的乐园,是锦阳公学人不断的追求。

    ④、寝室文化。寝室文化彰显个性。走进学生公寓,你会发现这里又是一个天地:墙壁洁白光亮,地板干净照人,物品摆放有序,被子叠放整齐。在这里,同学们可以把自己喜爱的名人名言以横幅或条幅的形式贴在自己的床头,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时刻勉励自己;也可以用自己的书画作品和手工作品来装饰自己的寝室,也可以把自己喜欢的工艺品放在床上,也可以将自己喜爱的小花、小草放在窗前……学生们把自己的宿舍美化成一个个可爱的家,在属于自己的时空里自由发展,学习和生活变得更加快乐与和谐。

    ⑤、墙壁文化。让每一堵墙都会说话,让每一块绿地都会抒情,让每一个角落都有美的闪现,这是锦阳公学对校园文化的又一追求。学校正门挂着“为了您和孩子的健康,请勿吸烟”、“安安全全到校,平平安安回家”的温馨提示牌,走进校门,迎面是“强健、文明、博学、创造”八个大字的校训,教学楼一楼是“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二、三、四楼全是师生自己创作的书画作品,综合科技楼随处可见经典诗词名言警句,为校园文化增添了浓郁的人文气息;学校每一处都是宣传的阵地,从校园的LED彩色电子屏、广播站、电视台、提示牌、橱窗,到走廊的名人画像,到班级的黑板报、国旗、班训、《八荣八耻》、《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到图书阅览室的书刊、报纸,无处不体现着校园文化的宣传教育功能,可以说,文化教育的图、文、声、像在锦阳公学已形成了强大的舆论氛围,起到了校园文化潜移默化的育人作用。

    走“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特色强校”之路,锦阳公学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教研氛围、教学质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赢得了社会和上级主管部门的好评和肯定。学校先后获得了“全国民办先进学校”、“全国消防安全教育示范学校”、 “陕西省法制文化教育示范学校”、“陕西省少儿书信大赛先进集体”。 “铜川市民办特色学校”、“铜川市管理规范化学校”“铜川市健康教育示范学校”、“铜川市中小学科技活动先进集体”、“铜川市教研论文评选先进单位”。“陕西省中小学艺术展演”二等奖、“铜川市中学生篮球赛一等奖“、”铜川市教育系统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文艺汇演一等奖“,“耀州区中考质量进步奖”“耀州区素质教育成果展示一等奖”等多项殊荣。

    在成绩面前,锦阳公学一班人清醒地认识到,质量的提升是学校永恒的主题,探索的道路永无止境。今后学校将在各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继续努力,扬长避短,与时俱进,务实创新,锐意进取,不断强化内部管理,落实服务理念,狠抓质量提升,打造特色品牌,为创建陕西省民办规范化学校而努力奋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暖冬
后一篇:走进雨季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