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佛教题材中国画(三)高僧图

(2009-06-18 21:57:01)
标签:

佛教中国画

六祖像

寒山拾得

维摩诘

佛教画

达摩

分类: 佛教锦囊-法语/美图

佛教题材中国画(三)

 

《红衣罗汉图》
  

  赵孟顺  卷纸本设色纵26厘米横52厘米辽宁省博物馆藏
  赵孟烦的人物画大多出于想象,但也有写实之作,只是传世较少,此《红衣罗汉图》堪称代表作之一。
  图中身着红色袈裟的罗汉盘腿坐于大树下面的青石之上,左手前伸,神态安详坚毅,似在说法。根据作者题记所言,因常与西域僧人往来,“耳目相接”,故能对西域僧人的神态特征刻画入微。图中罗汉取梵相,人物的造型及表现手段取法唐代阎立本,以铁线描钩勒,用笔凝重;设色浓丽,以赭石、土黄、石绿与大红袈裟形成鲜明对比;构图采用由左向右的开合形式,引人联想。此图作于作者五十一岁时,是高度表现了其艺术创造力的一幅杰作。
  

佛教题材中国画(三)高僧图


  六祖像图》

 

  丁云鹏立轴纸本墨笔纵127厘米横60厘米  北京荣宝斋藏
  丁云鹏擅画佛像,特精白描。此图以白描手法画禅宗南宗创始人慧能诵经于菩提树下,前有三僧或坐或立,似在辩论经义。图中慧能清眉秀目,尚未剃度,应是东山踏碓时的装束。人物造型古雅,墨色沉稳,点苔布线,纯以笔胜,是丁云鹏的传世精品。但史传慧能目不识丁,传教“不立文字”,而此图却在诵读经书,当是作者的疏忽。

佛教题材中国画(三)高僧图

  六祖斫竹图》


  梁楷立轴纸本墨笔纵73厘米横31,8厘米 (日)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此图描绘六祖慧能斫竹的故事。慧能,俗姓卢,世居范阳,曾为樵夫。为禅宗南宗的开创者。图中的六祖在古树衬托下,一手拿刀,一手持竹竿,正砍伐枯竹。画面以寥寥几笔,就勾画出六祖的生动神态,充分表现了慧能有着丰富生活阅历的这一身世特征。用笔刚劲老辣而又简括,气势非凡,是作者的“简笔”佳作。
  佛教题材中国画(三)高僧图


  八高僧故事图》(之一、二、三)


  梁楷卷绢本设色纵26.6厘米横64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此卷共有画面八幅,其中在第二、三、五、八各幅的树石或船体上,均有细楷题款“梁楷”二字。在每幅画面之后,均附明初人用行书撰写的文字说明,内容简单扼要,书法接近赵孟烦书体。此选录三幅,之一,白居易拱谒,鸟窠指说;之二,智闲拥帚,回睨竹林;之三,李源、圆泽系舟,女子行汲。此图卷是梁楷早年的工整之作,人物情态刻画生动有神。
  佛教题材中国画(三)高僧图

  
佛教题材中国画(三)高僧图
  佛教题材中国画(三)高僧图

  

《寒山拾得图》
蒋贵  立轴绢本水墨淡设色  纵173.5厘米横105.5厘米  (美)普林斯顿大学美术馆藏
  此图画唐贞观年间高僧寒山与拾得二人。寒山亦称寒山子,居天台始丰县寒岩,好吟词偈,状似疯癫。拾得是孤儿,寺僧拾而养之,故名拾得,在寺执炊涤器,与寒山友善。元明清画家多喜以此为画题,此图中左边蓬发者为拾得,右边为寒山。一着淡墨,一似白描,以战笔和铁线描写衣纹。淡墨渲染背景,衬出古树枯蔓覆雪之景。图中右部署有“青山”,为蒋贵号,并钤有印。这是目前所知蒋贵唯一署名的作品。
  蒋贵,生卒年不详,号青山,仪真(今江苏仪征)人。师吴伟,人物画细致逼真,山水画亦重写实。
  

佛教题材中国画(三)高僧图

 

《补衲图》


  
刘松年  立轴绢本设色  纵141.9厘米横59.8厘米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画的格式像是屏条,估计原有多幅,今存其一。画一老僧坐禅榻上,后有山水画屏风。他以布包头,须眉尽白,显得老态龙钟,却还亲自穿针引线,表现了节俭的生活方式和禅家的信念。旁坐青年僧人,注目于老僧的补衲动作,表示对其师的尊崇和师徒间真切的感情。屏风后一僧一俗,似在为老僧调理药物。背景是栏杆和盛开的花枝。榻前僧鞋之外,还躺着一条老狗,仰视主人。全画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佛教题材中国画(三)高僧图

   达摩像》


  
王震  立轴纸本水墨淡设色  纵172.1厘米横95.1厘米 (日)泉屋博古馆藏
  达摩,南天竺僧,南朝时从海路来华,后渡江至嵩山少林寺,被称为西天禅宗第二十八祖和东土禅宗初祖。南宋以后多以他作画。此图以粗笔浓墨写之,遒劲自由而不失法度。画左边有王震自题:“白云闲绕禹门来,东土从今识初祖。色相悟彻四大空,如愚若讷胸无府。渡江渡海随缘驻,袈裟一袭神光普。神光普,师能度世一切群生苦。戊辰暮春。王震敬写。”此诗贯通画面,与人物相为呼应,更得潇洒写意之神韵。
  

佛教题材中国画(三)高僧图


 济公图》
  
王震 立轴纸本没色 纵107.6厘米横38.8厘米 辽宁省博物馆藏
  济公是南宋僧人,法号原为“道济”,因其不守戒律,嗜好酒肉,举止如疯如狂,又被称为“济癫僧”。有关他的大量传说中,济公总是以嬉笑幽默的方式方法见义勇为,抱打不平,成为一个神通广大的传奇人物。此画中济公蓬头垢面,大耳垂肩,身着旧僧衣,一脚着履,一脚穿屐。手持破扇,回头窃笑,似又要搞恶作剧了。作者以细毫乱写其发,疾笔焦墨略写衣纹,人物表情刻画极其生动传神。自题“说我疯来我就疯,莫怪疯人无道理,我笑他人解不通”。其意与人物形象的刻画可谓珠联壁合。
  王震(1867—1938),字一亭,号白龙山人,浙江吴兴(今湖州)人,寓上海。信佛教。工书画,擅人物、花鸟、走兽、山水,以佛像为佳。学任伯年,精微处得其神貌;画风却与吴昌硕相近。参加沪上艺坛、慈善、佛教各团体活动甚多,抗日战争初期,移居香港,旋因病重返沪,即逝世。传世作品有《饮中八仙图》、《鸦柳图》、《五老图》等。
  佛教题材中国画(三)高僧图


  维摩天女像》


  佚名宋、元  立轴绢本水墨 纵156 厘米横105.2厘米 (日)圣福寺藏
  本图画维摩诘侧身倚坐榻上,似正与文殊菩萨进行论辩。旁逸流畅的美感,衣纹皆由劲利流畅的铁线描绘出,只在衣边、发边站立一个天女。当为对幅之一(另一幅应是文殊菩萨)。画面无缕等处用墨渲染。画面清雅、秀润,突出了人物脱俗不凡的气质。款,旧题为李公麟画。此图白描功
力精湛,作品于严谨中又具飘不失为一幅传世白描精品。
  

佛教题材中国画(三)高僧图


  维摩诘像》


  佚名立轴绢本水墨纵89.7厘米横51.5厘米 (日)京都国立博物馆藏
  此图绘维摩诘据榻而坐、清羸示病之状,与敦煌唐代壁画所绘形貌壮实、辩锋雄健的形象相异。其目光严肃,表情凝重,人物以笔墨勾画渲染,妙得其神;又以细致入微的笔法,绘出衣饰、卧榻,更衬托出人物清朗不凡的气质。世传李公麟作《维摩诘像》流传到日本有两幅,估计此图亦为宋临摹或仿李公麟之作。
  

佛教题材中国画(三)高僧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