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管理的三个步骤
当我们忙碌到一塌糊涂,时间紧张的时候,最容易出的状况就是抓狂的希望赶紧把事情做完。结果,心神不宁,手舞足蹈,忙中出错,本来期望能够快速把问题解决,反而给自己找了更多的麻烦。所以,中国古人讲要每临大事有静气,气定心定神定,才能把事情做好,一次做好,而不用反复多次。
德鲁克也深谙此道,他说:“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并不是一开始就着手工作,而往往从时间安排上着手。”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是去看个清楚明白,再采取行动。
对此,德鲁克给出了时间管理的三个步骤:
1.
记录时间
2.
管理时间
3.
合并时间
记录时间的目的是要首先了解时间用在了哪里。管理时间的目的是尽量将时间用在对成果有帮助的事情上,减少无效的事件。合并时间,是要将时间整合在一起,尽量能够让自己多一些安静的时间,整块的时间。人在安静的、整块的时间中,才有可能真正的创造。
我的时间管理
时间管理确实并不需要多么复杂的方法,只要真正的能够按照这三个步骤去做,就会发现自己的效率有了极大的提升。我基本上每天早上会提前1个小时,到公司附件的麦当劳,吃多早饭,就要做一件事情——当天的工作计划。
我的工作计划制定步骤如下:
1.
根据周计划,将当天要完成的工作都列出来;
2.
将需要完成的工作进行分析,主要的分析包括:
l
重要性和紧急性。由于各种原因,我的紧急性工作通常不多,有时候甚至会忽视一些紧急的工作,而去做一些我认为更加重要的工作。这种方式也会被人诟病,毕竟我将他们重要的工作给放缓了。在这事情上,我总觉得很难做到完美,尽力去做好罢了。
l
先后顺序。哪些工作必须要先做,才能做后面的工作?这有组织内部的流程问题,也有逻辑先后到顺序。顺序反了,往往事倍功半,白忙活,还得回头重做。或者,时机不对,让人觉得突兀。
l
需要合作与否。哪些工作需要他人的合作?这个合作的对象什么时候找他比较合适?特别是老板的时间表,应该要了解。比如,有的老板下班前1个小时不要和他谈重要的事情,他每天的时间分配方案在那个时候可能是在做明天的计划,基本不怎么能接受信息了。
l
工作的类型。哪些工作相对比较困哪,需要大量的分析、创造?哪些工作是事务性的工作?我是上午脑子清醒,适合作分析类工作,创造性的工作。下午1点—3点,相对会适合做一些事务性的工作。4点—6点,又开始恢复脑子的灵活性,做一些与人沟通的工作。
l
工作的用时。每件工作都需要用多少时间?完成全部的工作一共需要用时多久?长期的自我观察和时间记录之后,会大概发现自己的注意力能够集中多久,自己完成各种不同类型的工作需要多少时间,我通常以15分钟为一个单位进行记录。有的工作需要2个小时,有的需要30分钟,有的只需要15分钟。然后将这些时间进行加总,通常时间加到6-7个小时足矣。有时候会有意外的事件发生,有的时候用时超出了预估,这样足够的弹性时间可以保证在一个相对舒缓的时间压力下工作,有利于完成工作。有的时候,也会有时间富裕,这个时候要么逛逛社区网和客户们多多交流,要么看看书,要么就听听音乐,让自己放松一下。
3.
根据上述几条分析的结果,再对工作进行排序。将难做的工作尽可能分配在上午,将大块时间的工作和琐碎的工作进行交叉排序,这样可以利用琐碎的工作(通常也是一些事务性的工作)来放松一下心情。
4.
工作计划做完之后,审视一遍,看看有无遗漏,是否量太大。如果有,再将上述的流程走一遍。
5.
将几个比较难做的工作单独划定出来。再对如何做好这些工作进行一下分析,因为早上我的脑子是最清晰的时候,可能十分八分就能想清楚很多问题。基本上,就可以这件工作进行分解,将实施的步骤想清楚了,其中的关键点也标注出来了。这样好处就是,经过分解,复杂工作中也有简单,事务的工作,这些是可以授权或者留在下午做。最终将那主要矛盾找到,将矛盾的主要方面找到,工作起来就是更加轻松了吧。
6.
看着计划,想象一下,做完了上述所有工作之后的那种成就感,所以相关人员对我的赞赏。这种想象的过程可以为我一天的工作带来极大的推动力。
7.
真正开始了一天的工作。按照计划去推进就好,每完成一件事情画一条道子,那个成就感!另外,每完成一件工作就要对工作的顺序再次进行排序,变化随时在发生,计划怎么能不跟着变呢?
8.
每完成一件工作,都停下来想一下,记一下,哪个地方做的不错,哪个地方做的不好,小小总结,价值很大,既能自我鼓励,又能及时发现问题。做的不好是能力的问题,还是态度的问题,还是其他什么原因,多分析,没有坏处。
德鲁克的启发,让我也总结了自己的习惯。总结过程中,就发现自己好多的地方不够好,但是,还是那句话,关键在于要去做。时间管理的东西不复杂,只要用心做,就一定能做好。不学德鲁克也能做好!学了就能做的更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