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的魅力 ————看《跨学科主题单元教学指
(2008-12-19 22:15:41)
标签:
教育模拟活动新大陆语言活动 |
分类: 书海拾贝 |
《跨学科主题单元教学指南》是好友推荐我的一本书,当时我刚跨入这个学科,感觉不知南北。
在略知一二的今天,重温这本书,感觉书的逻辑之美和教学之妙,尝试写下来,供大家欣赏。
一、哲理的感悟
关于探究
当我们思考永恒之神秘、生命之神奇、事物结构之美妙时,我们不禁惊叹不已。
任何事情都应尽可能简化,但并不是简单化。
探索世界的好奇心不仅需要激励,而且需要自由
关于评价
评价可以用三个P来描述。
评价是无处不在的(pervasive)因为你一直在做它,
评价是“关键性的”(pivotal),因为它为你做出影响学生的决定提供数据,
评价是头等重要的(primary),因为它是你教学的中心和重心。
二、可操作的细节
呈现问题
将学生分成若干由3-4人组成的小组,向每组提供下面的信息:
背景你是威廉王子号轮船上120名旅客中的一名。你们在12周前离开英格兰。你们经历了许多苦难,包括暴风雨、有限的供给、疾病、寒冷和潮湿的天气、闷热恶臭的下层船舱等。在你们前往新大陆的10个移民中有3个孩子。他们在路途中死了,葬身大海。现在,船在离新大陆海岸不远地方停靠,船长相信这是佛吉尼亚州北部的某个地方。海上条件艰苦,食物又少,你和你的同伴们决定在此安顿下来。一个先遣队带着绘制好的该地区的地图回来了。作为一位年长者,你必须马上决定在哪里驻扎下来。商人想沿着河边住下,这条河的水很深,但目前正处于枯水期,在10个月内,你和其他人都希望从英格兰来的深水船能带来更多的居住者和商人。在你们队伍中的农夫说,他们看见一些武装的土著人在队伍靠近时逃走了。他认为必须确定定居留地,以防御土著及海上的侵犯。
呈现指示(略)
对教师的建议
进行讨论时,教师可以在写字板或幻灯中展示一幅大的地图,以便在上面对每组选定的地点做标记,并让同学们看见和讨论。在每组陈述自己的选择、评论其他组的选择后,教师将各组的选择标记在图上,并让学生以个人身份独立投票。这时,教师可以结束这一活动。教师可以说:如果大多数学生都赞同这个观点,这就是这些殖民者驻扎的地方。不久以后,学生会问“我们可以结束这一活动。教师可以说:如果大多数学生都赞同这一观点,这就是殖民者驻扎的地方。不久以后,学生会问:“我们做得对吗?”“正确答案是什么?问这些问题是因为在学校中,学生习惯于解决正确答案的问题。然而,现实世界的问题是没有对与错的(当然,有些答案比另一些答案会好些),重要的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应鼓励学生对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信心,并理解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解决方案具有尝试的特点。
为本单元策划学习活动(略)
附:图2.11学习活动阶梯
语言活动
三、逻辑的美
我们常常感叹文学的美,对生活点点滴滴的感悟、了然、不同常人的理解和解释,像梁实秋的那句话:“良辰美景,赏心乐事,随处皆是。智者乐水,仁者乐山。雨有雨的趣,晴有晴的妙……”然而,我发现在跨学科的研究中,教师的教学也会随着科学的美,体现出逻辑思维的曼妙与教学现场的艺术。
你可以将目的理解为自己希望达到的理想状态,或者希望实现的理想。
目的是概括性的,而目标则是具体的。
与目的不同,目标是期望学生表现出来的实际行为。简言之,目标就是学生所做的事情。
在评价学生学习的工具中,那些目标变成被评价的学生学习的核心内容,它们就是学习的目标。
这种美,也可反复琢磨,不断体会,同时更能体现时空的延伸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