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岁宝宝的十宗“最”

(2009-11-28 14:11:50)
标签:

1岁

总结

宝宝

习惯

睡觉

说话

走路

动作

搞笑

分类: 总结篇

     眼看大圣就快14个月了,虽然还是个小婴孩儿,但和襁褓时期比起来,可就是个大孩子了。不用再整日躺在床上,虽然走起路来还有些跌跌撞撞,但至少可以自由支配方向。想想他一天天的长大,一点点的变化,那种发自内心的喜悦总是难以抑制,不由自主的就笑开了花。现在来盘点一下大圣的十宗“”,保证你笑掉大牙!一岁宝宝的十宗“最”一岁宝宝的十宗“最”

十宗“最”之一:

    最骄傲的成长指标---16颗白白的小牙,另有4颗还属于“小菏才露尖尖角”的阶段。总之对任食物都可以所向披靡,来者不拒了!

十宗“最”之二:

   最经典的表情---皱眉头。动不动就眉头紧锁的怒视着对方,那样子真是堪称经典中的经典,我保留了一张照片最为证据,不过要过些日子再呈现给大家看,先吊吊胃口吧!

十宗“最”之三: 

   最招牌的动作---就指你。长时间以来,大圣最经常使用的动作就是抬起小胳膊、伸出小指头、朝着他的目标那么一!!就着一个小小的动作,再配上经典的那么一“”,正可谓是“指那儿打哪儿,弹无虚发”呀!

十宗“最”之四:

   最难得的安静---看电视。自从大圣可以不需要大人的帮助,自己走路以来,大家都习惯了他东摸摸西碰碰,嘴里还不住的嘟嘟囔囔,一点一点地往外一些大家都听不明白的话。但凡你发现屋里没有“噪音”的时候,小家伙一定是在聚精会神的看电视,这也成为这个家里难得安静的时间。

十宗“最”之五:    

    最语无伦次的表达---看到奶就忘了妈妈。无论小家伙在做什么,只要看到盛满香喷喷奶水的奶瓶,就变得手舞足蹈、语无伦次,谁再说什么都听不见,妈妈怎么晃动希望转移他的视线也是无济于事,总之我的眼里只有你——“奶”。

十宗“最”之六:

     最冲动的一次行为---刚刚提到大圣对奶的依赖,但是如果奶瓶里没有奶水,会怎样呢?迄今为止,小家伙最冲动的一次行为就是自己跌跌撞撞的走到卫生间的马桶前,一扬手,把手里的奶瓶了进去!然后抬头冲着你坏笑,还“锦上添花”的拍了拍手……哎……

十宗“最”之七:

   最早发现的优良品德---爱劳动。大圣完完全全的继承了姥爷爱劳动的优良品德。每天下班回到家,大圣姥爷都会第一时间拿起抹布,蹲在地上不停的擦,从屋里到客厅,里里外外擦个遍。可能是从小耳濡目染的原因吧,小家伙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爱劳动”,现在每每看到姥爷擦地,自己都会去找一张纸巾,跟在姥爷屁股后面擦擦这儿擦擦那儿,即便没有人干活,小家伙的眼里也决不揉沙子,但凡地上有个小黑点小片片,他都会给捡起来,成为了家里的小小卫生员

十宗“最”之八:

    最慷慨的给予---大圣不是个自私的孩子,虽然他并不懂什么是与人分享,但是很多时候他会主动把自己的好吃的递到你的嘴边,就这个简单的动作,已经让大圣妈激动不已了。当然也会有特殊情况,对于自己非常珍惜或者爱不释手的东西,大人们都会有不舍得,更何况一个才1岁大的小婴孩呢?通常这种情况下,一边是大人早早张开来等待的“血盆大口”

,一边是手里自己最最喜欢吃的好吃的,大圣就在那一瞬间做出最后的抉择——把自己嘴里吃到一半的食物放进大人的嘴里!(这下,全解决了)

十宗“最”之九:

    最有创意的学舌---一次大圣在茶几上磕了一下下巴,当时只是哼哼了两声,连哭都没有哭,大家很快就忘记了这件事情。第2天,大圣的小姨姥爷来看他,一进门,小家伙就拉着姨姥爷的手走到茶几前,用手指指茶几再摸摸自己的小下巴,意思很明确:这个东西磕我了,你不知道,我现在告诉你!!!

十宗“最”之十:

    最搞怪的睡姿---大圣妈从来不为大圣的睡觉发愁,他每天很有规律的8点半上床,看几分钟喜洋洋后,喝奶关灯睡觉。大圣妈就紧紧地楼这小家伙,很不舍的在他睡着后把他放到小床上。但突然有一天(大圣妈已经不记得是什么时候了),小家伙在半夜的时候自己坐了起来,吭吭唧唧的要妈妈抱,大圣妈自然怜爱的把他放进自己的被窝,小家伙顺势的用头枕着大圣妈的头,半坐半躺的就睡着了。从此以后,大圣妈的脑袋就变成了大圣的枕头,每晚小家伙都会搂着大圣妈的脖子,枕着大圣妈的脑袋,紧紧靠着大圣妈甜甜的进入梦乡,倘若你试图挣脱,他一定毫不客气的把你回来,想跑?没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