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与“被习惯”
(2009-10-30 09:25:58)
标签:
泉州市直机关习惯被习惯杂谈 |
分类: 杂谈乱弹 |
近日有泉州网友发现当地的市直机关及事业单位的上班时间只有6.5个小时,比正常的时间缩水了1.5个小时。一名陈姓工作人员介绍说,公务员上班不仅要看工作时间有多长,重要的是要看效率高不高,“只要把手头的事做完做行,没做完的话还是要加班,效率不高8个小时也不管用”。他认为,上班时间短并不会影响到为当地企业及群众办事,因为“当地人都已习惯了这个工作时间”。
新闻主持人说,“当地人都已习惯了这个工作时间”是一种“被习惯”。
这个词我第一次听到(有点孤陋寡闻),也引起了我的思考。其实这种现象广泛存在,为什么现在才被质疑?恐怕也是“被习惯”的产物。现在,终于因网络而听到了这种声音,也算是一种不小的进步。
习惯,字典上解释:(1)常常接触某种新的情况而逐渐适应;(2)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气。
鄙人以为,一般来讲,习惯应是主动语态。
“被习惯”,我想,应该就是常常被动接受某种情况而逐渐适应。无疑,泉州当地人的这种习惯就是真正的“被习惯”。
说起习惯,有个人习惯,家庭习惯,群体习惯,法人(企业、事业)习惯,政府习惯(暂且把政府部门的习惯这样称之)。
个人习惯,如果世界上只有你一人存在的话,那你想怎样就怎样。但这种情况是不存在的,因此并不存在纯粹的个人习惯。
家庭习惯,家庭有家庭成员的共同习惯组成。譬如说你有不做家务的习惯,别人就会“被习惯”去做家务;当然也有你习惯做家务的习惯,别人也会很乐意被动习惯不做家务。又譬如说,家长有爱好读书的习惯,那孩子也会“被习惯”接受喜欢读书。
群体习惯,譬如一个班级、一个办公室,你作为一个个体,你的习惯会造成其他人的“被习惯”。
法人习惯,由众多个体、群体的习惯而组成,当然,领导人的习惯会起到主导作用,他的习惯会造成其他人的“被习惯”。良好的法人习惯,会决定该法人的命运。
政府习惯,则是政府意志与服务的体现。其的习惯,可能是最高级的习惯了,这个习惯的好坏,可能会直接影响到一个城市、地区乃至整个国家的个体、群体、法人的“被习惯”。再往大了说,就是关系整个国家命运的问题。我们一直想赶超先进国家,就这样的“政府习惯”,恐怕这种愿望的实现要假以更多的时日了。
习惯有好习惯和坏习惯之分,泉州的市直机关的习惯,无疑是一种“坏习惯”。
希望我们社会的各种层次的习惯,都能自觉养成一种“好习惯”,只有你有了好习惯,其他人、群体才会有“被动好习惯”。
泉州的市直机关尚没有一个官方答复,会有一种什么更好的解释?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