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文富(宋)】尝因趋庭(承受父教。典故出自《论语注疏》,孔子“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鲤,即孔子的儿子伯鱼)之暇,佩学《礼》之训,而有得于《礼》之言曰:“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人之与物,莫非天之所生?古之圣贤所谓“物以天言,人以祖言”何也?盖天者物之天,而祖者又人之本。物不本乎天,则自行自生于宇宙之间者,孰为总摄?人不本乎祖,则以嗣以续,于世代之远者,孰为之根本?日月之照临,风雨之滋润,而根茎芽得以遂其生者,此物之所以同乎一天也。开之于前,垂之于后,而高、曾、云仍,有以久其远者,此人之所以同乎一祖也。是则人之有祖,犹物之有天也。籍祖宗之泽,而无报本之心,是忘其祖,即所以忘其天也。人而忘夫天,尚可容于覆载之间哉!噫,是祖也,乃人之所由本也。然有所生之本,又有所利之本。兴之于前,传之于后,至于生生而且穷者,此所生之本也。置于田园,贻于基业,至于利利而不竭者,此所利之本也,凡厥有生,孰不同于所生之哉?夫既有所生,复有所利,是则人皆一本,而我则二本矣。
今吾族享祖宗分授之田,荷祖宗蒸尝(秋冬二祭,泛指祭祀)之利者,得非所谓本乎?祖之中而复有产业之本也。且闾巷(古代二十五家为一闾,泛指乡里民间)小民、乡落农夫,无立锥可资,而人心天理,未尝不犹存拳拳于春秋祭祀之日。吁,彼不忘所生之本也,而念祖之诚,且若是殷也。既承祖宗积之本,又有祖宗产业,以为凭籍之本,俾昌俾炽,得所本于立业肇迹之余,而不饥不寒,又得本于仰事俯育之际,而报本之心,宜何如哉?
杨之族始自弘农,分居虢邑,徙于吉州,迁于兴国。上世祖宗坟茔,山川间阻,不得挂扫,惟唐有大始祖、朝议大夫宦粤寓梅,前遂立家园焉。生三子:思孝、思恭、思聪,分为三房。厥后奕叶相承,又分为六房。而始祖则六房共之。然三房所轮之蒸尝,则有西洋六石六斗酒米之田。六房所轮之蒸尝,则有郑均滩头一千余秤之税。以西洋为蒸尝,所祀者百祖岗、五龙岗,此则三年一收,而吾之三房各有与焉。郑均滩头为蒸尝所祀者,合葬之曾祖参军、黄氏夫人也。此则六年一收,而六房各均其一焉。使后之孝子顺孙,念祖宗缔造艰难,无负前人责望之美意,收其租税,祀其墓茔,食其蒸尝,追其忌讳,由长及幼,已终复始,虽万世不能变也。夫何子孙弗念厥绍,任己私意,坏昔良规,为一时便急计利之谋,而不思祖宗贻厥孙谋之道,以六石余米为太寡,每年诸房所收,仅获升斗之利,故蒸尝之典,因得之鲜而不举,固可责也。若郑均滩头一千余秤之税为太多,六房纠集,则其势不得以祀亲。
今则吾族之众,昭穆尊卑,莫不皆一定之序矣。继今以往,务宜各协亲爱之情,明宗族之义,收其租税,祀其墓茔,毋得以大凌小,以尊欺卑,患难则相恤,缓急则相通,昧百世不迁之言,而膺乎苏公族谱之训,使孝悌之风,蔼然如春风和气之可掬,岂不美欤!
大宋淳熙八年,戊申岁恩进士十三世孙,文富记。
杨文富:广东梅州人,进士,官江苏溧水教谕等。
杨云岫及其先祖世系,详情请直接点击:《广东梅州始祖杨耸世系》
•司马九一(simajiuyi)-本文权属杨氏春秋博主,转载、引用务请注明出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