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的养母
(2013-07-08 08:15:03)
标签:
时代没有道德也就没有精神时代没有精神也就没有一切文化 |
分类: 小小说 |
在中国,在一个贫困小县,在县人民医院门前摆地摊的农村妇女袁母,为了生计,间或也接点医院正式职工不愿干的活儿。比如那种专门为妇产科掩埋死婴的活儿。二十五年前那个灰暗的夜晚,袁母抱着死婴去掩埋的途中,发现怀里的婴儿居然还有呼吸;那微弱的呼吸,在那个灰暗的夜晚其实是可以忽略不计的,但像一根无形的丝线紧紧地纠住了她的心。一轮残月。小树林阴森森的。袁母突然扔下可耻的锄头,从埋人的大地上重又抱起婴儿,转身,脚步慌乱地向家的方向奔跑。
这是袁母收养的第一个孩子。
他名字叫悲悯。
悲悯打开了袁母的另一个世界,让这位大字不识一个的农村妇女,懂得了——悲悯。从此,她就像习惯了捡拾破烂一样,从滚滚的尘埃中,捡拾被时代大潮所沉沦所抛弃的婴儿。时代在发展,时代在进步,时代的发展与进步在阵痛中抛弃了它所不该抛弃的——那些时代的弃婴;其实也不只是袁母具有低到尘埃的目光,而是她拥有了悲悯的心,在人们不经意的角落,她总是弯下宽大的身躯,从尘埃中捡起奄奄一息、束手待毙的弃婴,抱回家来悉心喂养。对于贫困的袁母而言,多一个孩子不多,少一个孩子不少;只要省出一口饭,就能让一个无辜的小生命存活下去。再说谁不是人生的?有人生总得有人养。纵然是最卑贱的生命,也同样拥有生、拥有笑与哭、拥有天空和阳光的权力。深刻的道理,袁母说不了,她只知道在尘埃中弯下身去,再弯下身去……
自从收养了悲悯之后,袁母无悔地走上了一条人世间崎岖的小道。除了她自己捡回来的弃婴;还有被遗弃在医院、卫生院,医生让她抱走的;还有被直接丢弃在她家门口的;还有被110出警送到她家的;还有父母双亡,被别人送来的……二十五年来,她收养了一百多个弃婴。这些弃婴中,有患脑瘫和白化病的,像诚信和良知;有患小儿麻痹的,像道德和善良;有患聋哑的,像博爱和仁慈;有见不得光的,是现代人风流后的产物——孽种,像尊严和人道;有自己不争气,带着女儿身来投胎的,像文明和公德……等等,等等,袁母无不以她伟大的母性和母爱,敞开无私的胸怀,将这些被现代社会所遗弃的婴儿,一一抱入温暖的怀中。
不知不觉中,袁家就成了“弃婴王国”。收养弃婴“高峰期”时,袁家有三十多个弃婴;那么多张嘴,天天都要吃;尤其上世纪九十年代,还不能申请低保;袁母不仅要给他们吃、给他们穿,还要给他们书读,因为他们是祖国的花朵,虽然盛开得残缺不全,但同样有着灿烂的人生……而她一个靠摆地摊和捡破烂为生的农村妇女,这样的收入如何支撑她养活这些孩子呢?袁母不识字,每天能挣几个钱她记不住;反正挣多少花多少,没钱就先赊着。再不然,她就拖儿带女地出去要点面,要点东西,找政府帮点忙。在那个贫困小县,大家都知道袁母收养弃婴;却不知道她收养的,是这个时代所遗弃的悲悯、诚信、良知、道德、善良、博爱、仁慈、尊严、人道、文明、公德……为此,丈夫与她分居,但她不放弃,没天没夜地为孩子们的活命钱而四处奔波,日子过得很苦,但一见有这么多孩子叫她“妈妈”,袁母乐得嘴都合不拢。有一次一个孩子说长大了要给妈妈盖一座大房子,把其他小兄弟们都搬进去住,袁母顿时热泪盈眶。二十五年过去了,袁母依旧坚持不懈地收养弃婴,简直难以想象她是如何做到的?所幸的是,有的弃婴如今已长大成人,上了大学;有的弃婴已工作结婚,自立门户……这,对于袁母而言,是莫大的欣慰。
今年年初的一场大火,夺走了七名弃婴卑贱而又宝贵的生命,他们永远也不可能再成为祖国的花朵了;这场早已扑灭的大火,却在世俗的目光中蔓延,至今依旧灼痛国人久已麻木的神经。但可悲的是,有人质疑这位“爱心妈妈”,说她收养弃婴是为拢钱骗低保;说她不缺钱,搞房地产、包揽公路、替人讨债,拥有二十余套房产;说她就是黑社会……国人站着说话不腰痛,尤其是总喜欢做点下流事的上流社会;而在那个贫困小县,至今仍没有一个收养时代弃婴的福利院。如果收养弃婴有罪?那么,让无父无母又遭社会遗弃的弃婴自生自灭,就是现代文明的体现吗?不敢想象,如果没有像袁母这样平凡而又伟大的母亲,这个时代的道德底线在哪里?诚信和良知在哪里?人道和尊严在哪里?公德和文明在哪里?……答案只有一个。就在这些非法收养弃婴的爱心妈妈身上。
如果明天醒来发现门外有个弃婴,袁母会照样收养吗?回答是肯定的。这位时代的养母,依旧挺立在滚滚的尘埃中;她没有被打倒,她也不会被打倒。她最大的愿望,就是将来自己建个福利院,这样就能和孩子们生活在一起了。但愿她的愿望早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