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酒师赵真颜
(2013-03-28 08:16:04)
标签:
中国人只有一个信仰一个宗教那就是金钱万能情感 |
分类: 小小说 |
赵真颜三十岁前是个厚颜无耻之徒,嗜酒如命,大话连篇;因为他的这张嘴,家里穷得叮当响(凡值钱的东西都让他换酒喝了),是非不断(他造谣撞骗,祸从口出),遭家乡人唾骂,家人忍无可忍,最后将他逐出家门。
赵真颜被家乡抛弃了。他流落到县城,混迹于市井街头,终日与流浪汉为伍;其惨烈景况通过进城老乡之口,传回家乡,成了家乡人茶余饭后的谈资笑料。家人咒骂他怎么还不死呢?要死死远点,也好让家人清静度日。赵真颜闻声,离开县城,流落到更遥远的省城。他不想见到家乡人,更不想被家乡人见到;所以到了省城后,赵真颜就白天找个旮旯睡觉,晚上才出来觅食。天无绝人之路,赵真颜某夜救了一个酒鬼,不料此人是某企业老板,有太多不得不喝的酒,得知他酒量惊人,便留他在身边;每有应酬,请他代酒、劝酒,赵真颜不但酒风好,又能说会道,乡村笑话又新鲜风趣,酒席上有了他,无不风生水起,高潮迭出,功德圆满,为企业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所以,赵真颜不但每月有工资可领,年终还有大奖。
想到昔日对家庭的种种伤害,赵真颜有心补偿,便每月一千两千地寄钱回家。家人惊慌失措,以为这是偷盗所得,如数退还,并修书欲与他断绝关系;赵真颜表明心迹,并告之真情,他现在不但活出个人样来,而且还结识了不少高官贵人。家乡人半信半疑,托其办事;赵真颜想昔日有愧于家乡父老,便竭力帮忙,倒也事事成功。渐渐的,赵真颜在省城有了名声,一些企业老板、公司老总和政府机关干部纷纷找他代酒、劝酒,而且尊称他劝酒师。赵真颜在省城找了自身的价值和做人的尊严。渐渐的,为家乡父老办事多了,赵真颜在家乡也成了名人,找他帮忙的家乡人越来越多,但赵真颜不嫌其烦地全心全意为家乡人服务。
一晃十年过去了。赵真颜厌倦了省城的生活,厌倦了劝酒师的生活,厌倦了醉生梦死和孤独的生活,便毅然回到了家乡。此时赵真颜大有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范儿,家乡人自然热烈欢迎,赵家门庭若市,送礼者不断。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赵真颜洗尽铅华,不再为家乡人办事;而且依旧嗜酒如命,渐渐的,就又恢复了昔日的旧模样。在省城,他喝酒不用掏钱,而且喝的都是好酒;现在他有了李白“会须一饮三百杯”的劲儿,却没有李白“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本事。家人对他怨声载道,过去有求于他的家乡人更是退避三舍……当劝酒师再次沦落成酒鬼时,赵真颜又一次被家人和家乡父老抛弃了。
人到中年的赵真颜再次被迫背井离乡,他决定走得远一点、再远一点;他没有在省城落脚,而是通过省城一位贵人的介绍,去了京城,在京城重操旧业,当起了劝酒师。在声色犬马和醉生梦死的世界里,赵真颜如鱼得水,重新获得了达官显贵的尊重和做人的尊严。距离产生了地位和尊严,当赵真颜在京城渐渐有了一些名声之后,家乡人又千里迢迢地找来了,又千方百计地馈赠厚礼,托他办事;赵真颜竭力逃避着他们,但他们就像无孔不入的狗仔队,令他无处逃避……放弃家乡或者说被家乡放弃并不是太痛苦,最痛苦的是放弃之后,心灵还在频频回望,精神还在绝地挣扎。但赵真颜知道他今生今世是回不去了。
岁月不饶人,赵真颜终于老了。京城声色犬马和醉生梦死的生活,加速了他的衰老;他老得不能再做劝酒师了,老得同样被京城抛弃了,沦落为酒鬼和乞丐。这年冬天,赵真颜冻死在大街上,像一条暴毙荒野的野狗,无人认领。但在赵真颜的家乡,他依旧是一个响当当的人物,很多年以后仍被人传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