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风大风   石榴吹红

(2010-06-18 08:11:24)
标签:

原创

夏天到

石榴红

出门相见

闲话三千

文化

分类: 散文

 

    说不上为什么,脑子里就冒出这句东西。或许以前看在的,后来忘了,再后来突然自个儿冒出来了。它就是这么让人欢天喜地,仿佛有股魔力,使唤我去注意有关石榴的诗文。

    有注意才有发现,我发现尽管石榴自汉代由西域传入,历代吟诵的诗篇固然不少,但那不过是诗人们的善举罢了。国色牡丹天香兰,和石榴无关;岁寒四友是梅兰竹菊,和石榴也无缘。说句老实话,石榴花在百媚千红里,恐怕连个末席也没份的。随便举个例子,清人张潮在其《幽梦影》中,说到“梅令人高,兰令人幽,菊令人野,莲令人淡┅┅”,他一路说下去,甚至连蔷薇都说到了,可就是没有说到石榴花。文人墨客在闲说花时,似乎患了集体性健忘症,都将石榴置之脑后了。

    这是为什么呢?难道它没有资格和桃李相提并论?还不够选美标准?唐代皮日休可是个大诗人,他就称它“火齐满枝烧夜月”;也有人赞它“开时又不藉春风”,有个性,有品味,也很不简单哪!在我看来,石榴花娇而不浮、艳而不俗,在人可谓贾宝玉式的真情种呵。莫非是它另有一番苦衷?

    刨根问底,据《博物志》:“张骞使西域,得安石国榴种以归,故名安石榴”。石榴其实是“安石榴”的略称了。《太平广记》的“草木”类有篇小说《崔玄微》,故事讲的是,在处士崔玄微家里,恶风姨欺压众花神之际,唯有小名阿措的榴花花神敢与之抗挣。明代冯梦龙编撰的《醒世恒言》中的《灌园叟晚逢仙女》,则据此写成。特地要说的,是石榴花的小名何以叫“阿措”呢?“措”即“醋”的偕音,暗示其性酸是也。或许正是石榴的这股酸味,成为历来文人墨客皱眉、休去谈它的缘故吧。

    不过,石榴要是没有酸味,只有甜味,那还能称石榴吗?我看改称糖榴得了。

    石榴花盛在农历的五六月,经历暴风雨,那是家常便饭了。大风大风石榴吹红,只要想一想暴风雨过后,恰似火一团的石榴花,就不能不叫人肃然起敬,谁说它没有柏菊的情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