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爬郭洞 泡泡温泉 到武义享乐去

标签:
原创武义疗养郭洞古生态村清水湾温泉文化 |
分类: 散文 |
郭洞不是洞,是个有点历史的村落而已;何以要说爬呢?且听我慢慢道来。
但凡成为旅游胜地的村落,像富阳的孙权故里、兰溪的诸葛村和宁海的前童村等等,其主要特征有三:一是名门之后为避战乱,率宗族远走他乡,隐居乡野;二是隐居之地必是风水宝地,山清水秀,人杰地灵;三是整个村落必依八卦、星相或物状所建,形状奇特,深藏玄机。郭洞也不例外,族人姓何,据说是韩非子的后裔。相传秦国丞相李斯嫉妒韩非子的才能,把他干掉后,还要斩草除根。于是,韩氏后裔逃往江南隐居,见南方韩何音近,遂改姓为何。也有人说是在逃难途中,秦兵追至河边,问韩氏后裔姓啥?族长灵机一动,朝族人指指小河,说姓何。当然,这种以讹传讹的故事,哪个名胜古迹都不缺乏,有本事你就编呗。
说到地理环境,郭洞与孙权故里、诸葛村和前童村都不同,人家或在山前,或在山后,虽然隐秘,但如桃源一般别有洞天,一马平川,良田万顷;唯独郭洞深入山里,竟然把村落建在谷中。在一个大雨过后的四月天,我们跟随一位当地女“瞎导”,经过郭洞标志性的建筑物――义乡桥,沿着崎岖、湿滑的羊肠小径,爬上一座其貌不扬的山。此山来头不小,叫龙山。我边小心地往上爬,边猜想山上有什么,谁知忽然间就下山了,不明不白地进入谷中的村落。这个郭洞,确切地说叫郭下村。因为还有一个郭上村,在更深的山中,云深不知处。不知是尚未开发,还是别的原因,郭上村至今待字闺中。但郭下村的民居规模比起孙权故里、诸葛村和前童村来,也太小巫见大巫了,要不了十分钟我就逛了遍。
走出郭洞,回头再想想,当地导游怎么可能会瞎导呢?倒是我们这些初来乍到的旅游者才会瞎从,尚未进村,就胡乱地爬一通山,硬是让单薄的郭洞变得厚重起来。其实妙就妙在这“村前爬”上;唯有在山上鸟瞰村落时,你才会明白何氏祖先为什么给村落取名郭洞?
因为这里山峦如郭,幽谷似洞。
到武义,你可以不爬郭洞,不走廊桥,但不能不泡温泉,不然你就等于没来武义;泡温泉不去唐风露天温泉度假村或清水湾温泉度假村,那你也等于没来武义。这天,我们一大早从杭州“跋山涉水”到武义郭洞,再从郭洞到享有“华东第一泉,浙中桃花源”美誉的清水湾,已是正午,大家都饥肠咕咕。中餐在两岸咖啡厅,说是自助餐,其实就是套餐,和单位工作餐没啥两样;所不同的是器皿精致与否,当下社会所谓的身价,外包装便是,套餐自然收费不菲。我们左等右等,饿到不感到饿时,饭才上来;饭后的一小杯咖啡,是冷的,除了苦味,闻不到香味。但我们是来泡温泉的,这些大可不必在意。
这天武义的最高气温8度、最低气温4度,当我们身上只剩下泳装,裹着薄薄的浴衣,颤抖在寒风中,以及随后投身于40多度的温泉池中,泡到冒汗、胸闷,真可谓经历了冰火两重天。武义温泉发现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是挖矿时一不小心挖到大山的“伤心处”,一股热泪便源源不断地涌来;矿是挖不成了,但经国家权威机构鉴定,这水竟是优质温泉水。泉水从三百多米深处抽上来,经保温系统,再输入温泉池中,分低温池和高温池。我们不停地“跳槽”,不是低温池太冷,就是高温池呆不牢,在泡温泉的前半部分时间里,我们在岸上的时间并不比在水中少,选择与合适,历来是人生的难题;所以经过冰火两重天的洗礼,不少感冒的不感冒了,不感冒的倒感冒了。
冲浪是一个转折,尽管每次只有15分钟,不仅时间短,而且池也不大,但照样让人感受到大海的气息,新浪潮一浪高过一浪,起起落落皆是喜悦,有惊无险便是顿悟,所谓的风口浪尖,险恶与否,就看你选择多高的山巅、多大的浪潮了。但温泉终究是温泉,再怎么冲浪,你也终究还是在温泉中,而且冲的还是热浪,除了舒适,别无他字。冲浪之后,人多少懂得享受了,至少我是如此,于是去鱼疗,将自己扔进鱼池中。无数小手指头粗的热带小鱼,大概是食人鱼的远亲,见人下池就亢奋不已,群起而攻之,啄得人忍俊不禁,奇痒难耐,爆发白痴般的笑声。渐渐的也就适应了,倒不失为一种享受。其实,最享受的还是满池小鱼,尽情地享受人身上的肤皮屑;说人是它们的食饵也未尚不可。小周说,泡温泉你不冲浪不鱼疗,算是白来了。好在我已经“黑”来,出了鱼疗池,再到当归池中泡一泡,也就功德圆满了。
这天傍晚,离开武义,去省总工会建在金华山的双龙疗养院途中,多少已洗去一些凡尘和烦恼的我,疲倦地在大巴上睡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