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原创大人们只知道给孩子加锁却常常忘了备一把钥匙杂谈 |
分类: 杂文 |
上高中的侄女,有天告诉我,她们学校有个规定,凡是给她们学生的信,均由班主任拆看后交给本人。据说这一措施是为了防止学生早恋。侄女喜欢文科,爱写作,通过电台什么的,交了几个笔友,平常在课余时间,彼此寄点文字探讨一二;这样一来,就成了班主任的“心病”,“怕”她越走越远。按说班主任也是好心,但这样一来对学生而言,就苦不堪言了。而且据我观察,侄女因此而内向多了,不但跟她父母不说话,就是跟我这个文人也少话了。侄女还说,她们班上有个同学,因为同学打电话到他家时,他父母在隔壁房间窃听他的电话而离家出去,过了一个多星期才找回来。回来之后,整个人变得怪怪的。听到这些情况,我深感不安。我觉得这些自以为大人的班主任和家长,把手伸得太长了。本来孩子的心灵是开放式的,就像一个打开着窗户的房间,阳光可以进去,清风也可以进去,这些天然的养分能够让孩子自然健康地成长;但是现在不了,班主任拆信检查和家长窃听电话这些古怪的举措,促使孩子们不得不给自己的心灵加把锁。更有甚者,为了防止意外,孩子加锁后就把开启这把锁的钥匙丢了;而且很有可能就永远丢失了。
我不知道类似于侄女的班主任,以及她同学的父母是怎么想的?我也不知道在中国这片古老而又文明的土地上,要到什么时候,大人们才能够懂得尊重孩子?从小把自尊和做人的尊严交给孩子自己保管?说真的,从我接触的孩子们看来,现在有很多孩子已经有自闭的倾向。她们不是不喜欢跟大人沟通,而是怕和大人沟通。因为这样的沟通,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当孩子掏心掏肝地把心里话说给大人听后,往往因为说了真话而遭到大人的“教育”。我不知道做父母的有没有想过,所谓的代沟,并不是孩子们造成的,而是大人们自己造成的。他们一方面埋怨着孩子的“怪异”,另一方面从未要想去了解孩子的真正心态和思想。我想我们身为天下父母者,理应了解和理解孩子们;与此同时,还应该允许孩子有隐私,允许她们有隐私权。做父母的不应该像个小偷似的,背着孩子打开她加锁的日记本。日记是孩子心灵赖以歇息的小天地,她们唯有在这片小天地里,寄存她们成长的烦恼和困惑、情窦初开的朦胧感和对父母也难以启口的心声。给孩子的心灵留把钥匙,其实是给我们做父母的留了一把通向孩子心灵的钥匙,是架起了和孩子沟通的桥梁。
说到这儿,我想大声疾呼,可怜天下父母啊,别给孩子的心灵上锁了。如果已经给孩子上锁了,千万要给自己和孩子留把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