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原创我们的心灵需要怎样的假期文化 |
分类: 散文 |
做人,从落地一声叫,到家人哭泣中撒手,这个漫长抑或短暂的过程,都是非常忙碌的。你看,生下来就得忙着吃奶,母乳及各种牛乳(法国德国英国及伊犁的)拼命吃。忙着长牙,第一次的乳牙好不容易长齐了还不算,非得再一颗颗痛苦不堪地换过;其中不幸的人们,还要长“智牙”,忙得你够怆。接着忙学走路,忙学说话。会汉语在互联网时代,还是个文盲;你得学会英语、俄语、德语和日语才行。你看,语言问题就够你忙乎的了。再接下去,你就得忙着魂牵梦萦的恋爱了,通过爱情成本预算,你就不得不气急败坏地赚钱了,接下来的哪件事情不用到钱呢?而钱,赚到多少才达到一个“够”字呢?永远不!
所以说,做人,忙哪!
不过,今天的人们也知道做人,除了学习和工作之外,更重要的是生活。你就看“五一”与“十一”黄金周,全国人们倾巢而出,去旅游去度假去消费,已经成了拉动国民经济内需的柱子了。人们终于发现,在忙碌的侧畔还有那么一个可爱的世界。前些年,去度假的人们多半往名胜古迹的大城市跑,去看故宫,去看秦皇陵,去看明珠塔;但渐渐的,度假的风向转了,人们渴望逃离节奏快、心理压力大,生存环竟又距蓝天白云、野山蛮水遥远的城市,扑到大自然中撒个野。真正意义的返朴归真,在经过二十经济巨变之后,越来越被人们所认同。人们穿的服装,不要化纤、仿毛和的确凉了,要棉和麻了;吃的食物要绿色食物;家庭装潢又不要大理石、各种进口漆,而要原木了。有多少新新资本家,都已经学习古人买山“退隐”了,耽于林泉的淡泊自甘。在这个每日尘烟弥漫的都市,高楼与高楼夺去了日月星辰的地方,谁不渴望拥有一幢残山剩水间的别墅?就像大诗人王维的竹里馆,幽篁深掩,夜对孤灯,晨读鸟声,多么干净的世界?还有陶潜先生,东篱之外南山的悠悠,云儿写在水上的诗句和鸟儿写在云上的诗句,任他细细品味。正如摩诘所说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当然人们的“行”,就更不用说了。今天人们去度假,就是专挑有清趣的地方。
什么叫有清趣的地方呢?这就不能不提到“生态旅游”这个词儿。生态旅游在今天可谓方兴未艾,而且将成为旅游度假的主要方式。因为这些沉睡了千年的动物植物的天堂,奇异风光的野山蛮水,虽经人开发,但依旧保持着天然风貌,依旧“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是人与自然和谐体现。人们逃离都市,就想去名山大川看浩瀚的云海,看壮观的日出,看蔚蓝得一塌糊涂的大海,看天山上的雪;甚至像婆罗门梦见自己飞向喜马拉雅山白色的顶峰,纯洁而又冰冷的精灵在那里飘荡,远离那些愚昧的大众。然后度假只是度假,它的时间段在人的一生是短暂的;人们靠度假去返朴一下,这也仅仅是对心灵的一个小小的补偿,是自寻闲趣,聊遣内心的寂寥。
返朴与度假,在今天俨然是一对孪生姐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