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身后更美丽

(2009-12-02 08:15:18)
标签:

原创

如果我死了

或一个电话捐了

或一把灰洒了

文化

分类: 杂文

 

去年我曾看过浙江著名主持人亚妮的一个专访,采访的是贵阳的一位作家,他以私营经济的方式,在贵阳市建成了一个地下是公墓、地上是公园的陵园,一位亡者一棵树,生命以这种方式得以延续,而变得郁郁葱葱,叫人赞叹不已。当时我就说,这位作家的眼光是未来的眼光,关于身后事,这是一条出路;中国这么多人口,如果每个人死后都建墓立碑,硬生生地夺去一方土地,那无疑是殃及子孙后代的傻事。我不知道是这个采访没有引起有关领导的重视,还是浙江农耕地丰富,没有建“二合一”公园的必要,反正没啥动静,播过了也就播过了而已。

今年年初,我在《读者》(2006.2)上看到王周生先生的文章《死后,我想化作一枝银柳》,再次勾起了我的遐想,往事历历,当时的很多想法又一次浮上心头。照我的想法,这样的公园也不必建,应该倡导全民直接将骨灰撒到希望的田野上就是了。读王先生的文章,我方知瑞士科学家苏珊娜.维格-梅萨克发明了一种新的殡葬方法:先将尸体浸入摄氏 零下196℃的液氨中,液氨能将尸体迅速冻脆,冻脆后的尸体轻微摇晃,就会变成粉末,然后再将粉末放入真空容器中干燥处理。这一过程,杀灭了细菌和病毒,避免了火化过程是有毒气体的产生和扩散。接着,尸体的干粉末将被放入骨灰盒;骨灰盒不是用红木或水晶制作的,而是用泥炭或玉米淀粉制成,骨灰盒埋入地下六个月后,它和尸体干粉就会一起化作肥料,渗入泥土。苏珊娜.维格-梅萨克说得好,人是大自然的一分子,人的死亡不应该给大自然造成危害;我们生于泥土,归于泥土,如果死后能够造福后代,死更是美丽的。我为之感动。据说这项发明已经获得许多国家的专利,人类将为身后事翻开崭新的一页。

然而国情又是如何呢?据权威部门每年所公布的国内年度十大暴利行业名单中,殡葬业已经连续数年名列其中了。为什么人人都痛恨的暴利行业,竟年复一年地活得那么滋润呢?这也是我常常黯然伤神的原因所在,就好像我们面对歹徒,却拿他毫无办法,这恰恰助长了歹徒嚣张的气焰。这次,我又开始遐想,得到各国殡葬业的重视新方法,也能够引发我国殡葬的彻底改革。希望这不仅仅是我的遐想而已,真正能够让奔赴天堂的人们,在身后更加美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