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报的“综艺走廊”上,读到某艺人的话,心为之一震,颇有同感。艺人说:“一见钟情的故事的确十分感人,但我觉得不可思议。我以为感情是接触交往中才慢慢滋生的,我比较看重那种慢慢积累起来的东西。”以这番话,我可以断定这位艺人是个慢热的人,尽管是个艺人;我这样说,是因为我也是个慢热的人。
慢热的人,一般你跟他相处三五天,才知道他姓谁名啥;一般相处三五月,才知道他是怎么个人,才有好感;一般相处三五年,才处出深情厚谊来,成为真正朋友┅┅慢热的人的特征是,表面冷漠,不善言语(除了在知友面前),也不善公关,甚至有些傲慢什么的。其实那是因为他们择友非常认真,对友谊看得非常重非常纯,他们要么不相交,相交了必是知心朋友。其实在冷漠的表面下,心倒是一样热的。所以慢热的人,在现在这个非常现实、一切都讲票房价值的世界里,就不免寂寞些,吃不开些。
慢热之外,更多的是快热。那种一见如故式的,那种相见恨晚式的,那种三分钟就成莫逆之交式的┅┅快热法我见过不少,或许他们的友谊不容我怀疑,但我从不参与进去。我这个人固执又古板,无论交友及其他,都习惯好说就说几句,不好说就沉默;好走动就偶尔走动一下,不好走动就不走动┅┅所以在现实生活中,常常要吃些亏;而且一吃亏就在心底默念郑板桥的话,“吃亏是福,难得糊涂”。我见过喝头杯酒时,两人好得可以割了头来换;喝到第三杯时就大打出手,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大凡情感热得快的人,冷得也快;而热得慢的人,却往往到了最后,还能冷灰里爆豆呢。
按现代社会摩登的说法,慢热朋友可称之为长线朋友,快热朋友可称之为短线朋友。短线朋友往往以利交、势交和权交的多,酒肉朋友的多,为公关的多,“礼”(礼品而非礼义)尚往来的多;这类朋友多半“用”过了就丢,有点抹布的味道。长线朋友相交在乎知心,而两心相知,一般地久天长的多,贫贱相交的多,他们成为朋友,完全出于爱慕对方、敬重对方的缘故,别无他意;我想这就是长线朋友之所以天长地久的原因。长短线朋友之间的区别,就跟林燕妮所说的:“山穷水尽时,拒绝你的每每是权势之交;助你的反是微时之友,只得一碗白饭也会分半碗给你。交朋友若是只打如意算盘而忽略了挚诚,结果每每是会令你大吃一惊的。”
她所说的“大吃一惊”,意思应该很明白的了。但愿我们一生都不要有这样的“吃惊”。然则在今天,只交长线朋友是不现实的;短线朋友决不可少,但在相交的过程中,不妨慎之又慎。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