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
孙子曰:“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
中国传统的教育方式,便是打:说坏话,就拧嘴巴;不听话,就揪耳朵;做坏事,就打屁股┅┅其理论即:棒头底下出孝子。很多现代人都还信这个,我也有点信。我小的时候,就亲眼目睹我大哥在外面做了“坏”事后,被父亲捆在长条凳上,横在屋檐下,前邻后舍的都来了;父亲就在屋檐下的七石缸沿上磨着薄刀,磨刀霍霍,声声入耳,声称要把这个孽子宰了,大哥终于讨饶了。大哥现在很有出息,我想这与父亲的严厉是分不开的。
所以我也主张打。“打”即是“用兵”,孙子有句话说得好。孙子曰:“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意思是说,不完全了解用兵弊端的人,也就无法真正理解用兵的益处。
打孩子屁股,有它的好处,也有它的坏处;我们不知它的坏处,而只知道打,那是有百害而无一利。有的“善”打的父母,天天打孩子,但打只不过是装装样子,落在孩子身上的是“棉花拳”;孩子非但不痛不痒,反而被“打”皮了“打”油了。还有的“善”打的父母,也天天打孩子,落手又太重,打得孩子心生恐惧,落下“孤僻忧郁症”。我也打女儿,但我不常打,一年也就打她一次或二次。那都是到了非打她不可的时候才打的,该出手时就得出手;而且要么不打,要打就要打得她感到痛,打得她长记性为止,知道自己什么事做错了,而且很严重,以后决不可以再犯。
人和树一样,一个孩子要成长成人,一棵小树要成长成大树,任其自然也有一个限度的;打,不失为矫正孩子的一种有效手段,就像我们种下一棵树苗,并不紧不松地绑上一支树拐,使其健康地成长,长得挺拔,长得正直。所以提醒从未打过孩子的父母,不妨打一下试试看;而且经常打孩子的父母,则更应该掌握好“度”。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