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里运河
(2009-02-16 08:08:00)
标签:
散文原创京杭大运河元宵灯会亮灯工程夜航船文化 |
分类: 散文 |
今年元宵,杭州市正式启动了运河亮灯工程和夜航船,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加把劲。元宵之夜,运河广场上的灯会,启动仪式的焰花,夜航船的首航……将这一传统佳节的气氛渲染到了极致,火树银花不夜天,流光溢彩运河魂。运河广场、拱宸桥、河西直街……到处人山人海,多得让会玩的阿民师傅想赶这个热闹,也只能望而却步了。
所谓胸襟,就是有好东西懂得与人分享。阿民师傅就是个有胸襟的人。十六下午,阿民师傅游兴又起,便约了我和另外两位文友,下班后搭他外甥的车,到钱运茶楼下。此时,夕阳无限,人间春暖。此时,暮鸟归林,行人稀少。我们沿着东岸向北而行,京杭大运河静悄悄的;登上有“运河第一桥”美誉的拱宸桥,古桥上静悄悄的;漫步河西直街,这条仿古街静悄悄的……我们几个就像误闯了新嫁娘的闺房,夕阳中,古运河是待嫁的新娘,古桥是待嫁的新娘,古街是待嫁的新娘……她们披着红霞的罩头,等待着迎亲的队伍。我忽然想起自己前年的诗句:江南迎亲的小船已从水乡,汪汪的流盼中轻橹过小桥。这时候,如果是李白或苏东坡在此,便会感慨世界是我的,运河是我的,古桥和直街是我的。
在再香面馆得到些许醉意之后,我们走在衢州路上,小杨惊喜地喊道,啊!好圆的月亮。阿民师傅笑笑,十五的月亮十六圆嘛!我们来到夜航船的码头,此时此刻,看河看灯,看月看人,便越发的美了。我们是桥上人的风景,桥上人更是我们的风景;大家纷纷拍照留念,阿民师傅借着醉意,摆个“甫士”,差点一脚踏进运河里,要学伟人状,来一番畅游。阿民师傅年轻时常横游钱塘江,如今虽福态,但浮力也大,所以我们替他捏的一把汗也是虚汗。我们乘的是九点钟的末班夜航船,从拱宸桥出发,到武林门轮船码头。坐在夜航船上,和灯光里的运河近距离接触,你就会发现,那流淌的不是普普通通的水,而是从远古而来的玉。晚风习习,灯火闪闪,波光粼粼,与俞平伯和朱自清同题美文《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所描绘的那样,相同华美到了极致;你看拱宸桥、登云桥、大关桥、御码头……一路的景致所透露的审美情趣和人文思想,不都是如此吗?只有坐过夜航船的人,方知如今的古运河,其中的一桥一亭一石一木,都精致到了文化的深度。这让我想到,一片大地一块石头,原本没有文化,你在大地上“划”条河,在石块上刻个图,就像隋炀帝杨广之于京杭大运河,就像现代匠人之于运河桥石的雕琢,文化便由此而诞生。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文化便有了历史,就像开挖于千年以前的运河,在今天就成了历史文化遗产。可想而知,千年以后,今天我们对运河文化的建设与保存,同样成了我们后代的历史文化遗产。
不知不觉中,武林门到了,走上码头,圆月皎洁,与月色相融的春水醉了,恰似我们夜游古运河后的酣畅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