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此词上片抒写作者对中原重陷敌手的悲愤,对局势前功尽弃的痛惜,表达了自己继续努力,争取壮年立功的心愿;
下片抒写作者对民族敌人的深仇大恨,对祖国统一的殷切愿望,对国家朝廷的赤胆忠诚。表现了作者报国立功的信心和乐观主义精神。
这首词代表了岳飞“精忠报国”的英雄之志,词里句中无不透出雄壮之气,显示了作者忧国报国的壮志胸怀。情调激昂,慷慨壮烈,充分表现了中华民族不甘屈辱,奋发图强,雪耻若渴的神威,从而成为反侵略战争的名篇。
但是,多少年来,对这首词的真伪,一直存在争议。古文献学者余嘉锡就对明人徐阶编《岳武穆遗文》提要存疑,首次断言徐阶收入《岳武穆遗文》的《满江红》词非岳飞所作。历史学家,词学家夏承焘,在1961年写了一篇《岳飞(满江红)词考辩》,直接认为“这首《满江红》不是岳飞之作”,而是“出于明代人之手”,并认为真实作者“可能是明人王越”。
1983年,浙江省江山县发现一本族谱《须江郎峰祝氏世谱》,在其卷三中发现了岳飞的《满江红》词。
郎峰祝氏是江阳地区首屈一指的世家望族,发族于两晋、南北朝,发展于唐,宋代达到鼎峰,代有闻人。西晋祝巡,官护国上将军,为郎峰始祖。其后裔人丁兴旺,代出闻达,出过宰相三人、进士数十人,其他仕宦,人物更无以记数。在宋代仅祝文仆一家共炊者就有六百余人。至神宗朝,其裔孙祝臣封宣国公,绘江郎山图于家谱,并呈御览,神宗钦题《郎峰世家》,《郎峰祝氏世谱》列与国史同重。祝允治 宋从岳飞抗金,督理前营军务,官至都閫將軍。因其喜欢写诗词,经常与岳飞一起吟诗作赋,当时岳飞就将《满江红》赠送给了祝允治。祝氏的后人一直居住在江山县,出于对岳飞的敬仰,使得岳飞的《满江红》词得以珍藏。但是,祝氏族谱中的《满江红》与我们传颂的《满江红》略有不同。
满江红
祝氏族谱藏
怒发冲冠,想当日,身亲行列。实能是,南征北战,军声激烈,百里山河归掌握,一统士卒捣巢穴。莫等闲,白了少年头,励臣节。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金城门阙,本欲饥餐胡虏肉,常怀渴饮匈奴血。偈君行,依旧奠家邦,解郁结。
不管是宋代的《满江红》,还是明代的《满江红》,自面世以来,就深受世人喜爱,成为了岳飞的象征。提起岳飞就会想起《满江红》,提起《满江红》就会想到岳飞,岳飞的精神,和《满江红》的精神,都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抵御外辱的精神图腾,融入到了每一个中国人的血液里。所以,纠结《满江红》到底是不是岳飞写的,其实是没有意义的,因为《满江红》就代表了岳飞,代表了中华民族抵御外辱的精神,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