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の:我的文學情結與顾城之死

标签:
隨筆感悟我的文學情結顾城之死我的雜文情感每个孩子是神童 |
分类: 我的心情 |
文/圖【每個孩子都是神童】
這之前發生在我周圍一系列的典故,直到那一天在世界書局讀到顧城之死,從此終結了我的“文藝情結”,我感覺自己好像從不食人間煙火的天上下到了柴米油鹽的人間, 也不知道自己是該為此感到難過還是高興。
第一次讀到顧城那篇只有一個字的名曰《生活》—“網”的詩,讓當時十五、六歲不諳世事的小姑娘我一下子覺得世上居然有如此悟事通透的智者,居然還是文人,當即崇拜得五體投地。我從此迷上了小心小情地寫寫小詩小文,雖然文筆很不怎么滴,卻也在十六歲大一時上了幾篇《星星》詩刊。雖然只是三兩篇小豆腐塊,讀者的信件卻也一下子像潮水一樣涌進我的大學宿舍。自己也不禁有些飄飄然起來。
那些信件中,唯一一位讓我與之成為筆友的是一位也是詩文上了《星星》詩刊的河北大學的大一學生。但不同的是,人家那個一篇篇氣勢磅礴,豪情萬丈的長長的詩篇,歌頌祖國,鞭撻邪惡,豈是自己那幾行小女子不知愁滋味的小心小情小鬱悶能相比的!他從此是我的良師益友,大學里我們通了整整四年的信,說我是他的忠實小信徒也不為過。每當他有大作要發表時,有時他還會寄上他的原稿附加十元人民幣讓書法較好的我為他謄寫稿子,我自然是義無反顧,即便大考臨近也會在熄了燈的宿舍點上蠟燭為他挑燈夜戰。
臨到畢業的大四那年暑假,我去北京姨媽家途徑河北。終於決定應邀在保定市停兩天,好去河北大學看望我這位素未謀面的筆友大哥哥。火車在保定停下來,面前的詩人大哥哥頭髮枯黃、面容憔悴、眼神憂鬱、一臉痘痘、說話不敢看我,和以前照片里氣質瀟灑倜儻自信的美少年判若兩人。從火車站到河北大學的公共汽車上看到的是一路黃土飛揚,臉上鼻子很快就蒙了一層灰土。
他安排我住在他們研究生樓的女生宿舍,我們就趕緊去他們的大學食堂吃午餐。我不記得那幾天吃的是什麽菜,但印象深刻的是幾乎天天早上吃玉米稀飯,中午吃玉米饃饃,晚上吃玉米餅,現在知道玉米是長壽食品,在美國還貴得很。但當時讓從小到大只吃過米飯麵條花卷小籠包的我暗暗叫苦。
吃過晚餐后,他帶我參觀他們的校園,學校後面有一個小山坡,他說那山坡後面名叫“情人谷”,是他們學校很多學生情侶們的幽會地。我問他,“也包括你嗎?”他說,是啊,他的情侶是一個年長他五六歲的已婚女子,是他們學校研究生班的作家,就是安排我入住的那間女生宿舍的女子,詩文小有名氣。不過對方沒太把他這個小弟弟放在眼裡,人家還另有情人,所以一度讓他痛苦得寫不出好詩,直到又有了另一兩個已婚的年長女人為他灌注靈感。我腦袋一下子懵了,但還是兀自鎮定地問他:“別人也都這樣嗎?”他說性和情都是文人的靈感,每天沒有這兩樣那裡寫得出好文章。他們這些才子佳人的文藝圈子里沒哪個不是情人知己三五成群的,這早已是大家公開的秘密。
我不知道他說的話有幾分真實性,但只記得自己當時聽了這一席長談感覺背上的汗毛一根一根豎了起來。回到研究生宿舍他的已婚名作家情人的房間聽著她們有一搭沒一搭詩、文、性的前衛談論,更是覺得自己迷惘起來。
坐上了回北京的列車,我想起幾年前,家裡來過一個貴賓,我爸的中學同學,是一位當時小有名氣的男詩人,正在做全國巡迴演講朗誦他的詩作途徑我們省來看望我父母。我不無敬仰地在餐桌上聽他即席朗誦他的詩作。他瘦削、高大、邋遢、一頭齊肩的長髮。他激情蕩漾,一邊吃飯一邊時而猝然站起身唾沫橫飛、旁若無人、揚手舞腿地慷慨朗誦,舞蹈動作的夸張幅度之大讓我聯想到電影里看到的忠字舞。我怎么覺得這個名詩人在現實生活中怎么看怎么像是一個剛從精神病院脫逃的瘋子啊。浪漫當不了飯吃,想著那些華美動人心弦的詩篇居然是出自這么一位不食人間煙火的男子之手,我的心黯淡起來,不敢想象他的妻子要有怎樣的勇敢和包容,把他當小兒子養才可以和他度過一生。
我沒有在生活中接觸過其他的名詩人或是名作家,不知真正的大文豪、大藝術家的真實生活和心路歷程為何。但是這兩個典故卻讓大學里學藝術專業的我從北京回到家后,從此不提文學藝術。來到美國后看到紐約街頭扎著馬尾巴穿得像乞丐或是鬆垮的奇裝異服讓人側目的藝術家,讀到藝術史里梵高、塞尚的自私瘋狂,而之後三毛的自殺讓我無語;直至顧城的殘忍殺人自殺讓我沉思:是誰給了有些藝術家這樣自私瘋狂的權利?讀他們的唯美的作品或許欣賞不已,但如果我們作為他們的父母、配偶,和孩子呢?我不敢想象下去。十幾歲時的小小文學情結更是於顧城之死開始變成了一個心結。即便是後來我在紐約曼哈頓開了自己的畫廊也沒有畫過一幅自己的畫;讀碩士時改學電腦專業;除了讀書必須交的研究生論文之外,我都沒有寫過半篇文章直到這次在新浪開博客。。。
過了這么多年,上個月在新浪開博客之前,我再次讀到中學時代就喜歡的畫家和詩人席慕容的詩,再讀到她和她那位心地善良、讀理工科丈夫的愛情故事,讀到她的朋友和鄰居驚訝於她的賢良溫順平和,說她根本不像一個藝術家。席慕容笑著說:“也難怪他們失望,我也很不安。可我實在無法符合他們心中期望於我的形象。我只是一個平凡的婦人,為人女、為人妻、為人母。一直到今天,生活對我都是一條平穩而緩慢的河流,逐日逐月地流過。”對於婚姻和家庭,很多人是用“愛情的墳墓”來形容,將婚姻當作負擔。席慕容說:“我不覺得是負擔呀!不過人是不可以沒有負擔的,那樣過著也沒有意思了。我是這么想的,如果必須要有負擔,為什麽不選擇婚姻這個甜蜜的負擔呢?”
就像一篇席慕容詩集的序中寫的:“席慕容在現實中走了一條完全遵循世俗規則的路。她相信制度、規則,她也相信紀律。因此,用功地在規則中把自己發展到最好的狀態。從現實的意義來看,席慕容的世界是一個圓滿幸福的世界。事業、婚姻、孩子,甚至她所關心的社會,她都以合理的方式去努力使它們圓滿。”
讀到這裡,心裡忽然淌過了一絲暖流,冰封多年的心結開始慢慢解開了。原來一直期待的是一份像席慕容一樣的平凡生活。無論是否有詩有畫,無論是做文人、藝術家,抑或是商人、科學家,都仍然能夠像席慕容那樣好好經營和擁有自己的一份有關人間煙火、甜蜜幸福的溫暖人生。。。
無怨的青春/席慕容
http://ms2.cku.edu.tw/~9212030095/001.gif
http://mw1.0437.gov.cn/mw/2006/09/25_2/200692592121462.jpg
在年輕的時候
如果你愛上了一個人
請你
請你一定要溫柔地對待他
不管你們相愛的時間有多長或多短
若你們能始終溫柔地相待
那麼
所有的時刻都將是一種無瑕的美麗
若不得不分離
也要好好地說聲再見
也要在心裏存著感謝
感謝他給了你一份記憶
長大了以後 你才會知道
在驀然回首的剎那
沒有怨恨的青春才會了無遺憾
如山岡上那輪靜靜的滿月
我的圈子:
《每個孩子都是神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