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1之本田车队——不只是F1的辉煌(1)

标签:
汽车motogpcbr1000honda本田宗一郎日本杂谈 |
每年5亿美元的天价预算、不成比例的“产出”和金融风暴成为了大众解释的原因。然而,事实上在F1上的支出,仅是本田“赛道投资”的冰山一角。下文,我们将带你了解这家日本第二大汽车制造商完整的赛车体系。

同时参加两轮和四轮最高级别赛事的,天下只有本田一家。
其规模之巨,覆盖了从两轮(MotoGP、SBK、摩托车越野赛、摩托车技术障碍赛)到方程式(F1、印地、日本方程式、日本F3),再到GT、勒芒……的各类赛事,是任何一家其他厂商都无法匹及的。文末,我们将呈上本田最新一期的财务报告数据,结合这两大信息,希望能对你认识本田的决定提供一定的帮助,虽然不一定就是问题的答案。
本田的巨无霸赛车体系
一,两轮赛车。
谈及本田的赛车体系,我们必须从两轮说起。因为摩托是本田的根,是本田涉足赛车的起点。一切,都要从本田的历史说起。
1946年10月,39岁的本田宗一郎在滨松市成立“本田技术研究所”,随后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公司从一个摆弄自行车辅助发动机的手工作坊,变成了一家生产摩托车整车的“大厂”。这帮助本田积累了第一桶金,同时也是整个本田技研株式会社的基石。

摩托是本田的根。图为本田在1947生产的第一款车型本田 A-Type
公司取得初期的成功后,本田宗一郎决定通过参加赛车提高品牌知名度,于是在1954年宣布参加当时著名的曼岛TT赛,这是本田整个赛车生涯的起点。崇尚技术的理念,让本田在那个时代的赛道上攻城掠寨。时隔两年,本田便在曼岛TT赛中包揽了125CC和250CC两个组别的前五名,次年又开始修建私属的铃鹿赛道。自那时起,本田在赛道上赢得了一项又一项的荣誉。
这一独特的历史,让本田发展到今天,每年依旧投入巨资参加摩托车的比赛,其广度是任何厂商都无法比拟的。本田在两轮赛车领域的投入不像铃木、雅马哈等只是某个、或几个单项,而是一个庞大的体系。
下面是本田在今年年初发布的参赛计划。项目包含了Motogp,超级摩托车赛、超级运动锦标赛、摩托车越野赛、摩托车技术障碍赛、铃鹿8小时耐力赛等等,其庞大的投入规模非一般的公司所能承担。
纵观历史至今,本田在两轮赛场最大的技术优势是引擎技术。赛车迷记忆中,最疯狂的一段历史是那辆装备了椭圆活塞,每缸8气门V4引擎的NR750(曾推出过民用版本)。到今天,该车依旧被奉为经典中的经典,而开发那台发动机的本田工程师则被称为“疯子”。但是必须指出的是,本田近几年在最高水准的两轮赛事——motogp中的表现并不成功。其中的原因,也非三言两语可以说清,本田最近一次夺冠是在2006年。
国际摩联(FIM)世界摩托车锦标赛GP组车队 | 车号 | 车手 | 年龄 | 国籍 | 2008战绩 |
Repsol Honda Team | 2 | Dani Pedrosa | 22 | 西班牙 | MotoGP 3nd |
69 | Nicky Hayden | 26 | 美国 | MotoGP 6th | |
Team San Carlo Honda Gresini | 15 | Alex de Angelis | 23 | 圣马力诺 | MotoGP 14th |
56 | Shinya Nakano | 30 | 日本千叶 | MotoGP 9th | |
JiR Team Scot MotoGP | 4 | Andrea Dovizioso | 21 | 意大利 | MotoGP 5th |
LCR Honda MotoGP | 14 | Randy de Puniet | 27 | 法国 | MotoGP 15th |

Repsol Honda Team使用的本田-RC212V
国际摩联(FIM)世界摩托车锦标赛250CC组
车队 | 车号 | 车手 | 年龄 | 国籍 | 2008战绩 |
Thai Honda PTT SAG | 14 | Ratthapark Wilairot | 19 | 泰国 | WGP 250cc 13th |
JiR Team Scot 250 | 72 | Yuki Takahashi | 23 | 日本 | WGP 250cc 5th |
日本摩联(MFJ)全日公路摩托车锦标赛
车队 | 车号 | 车手 | 年龄 | 国籍 | 2007战绩 |
DREAM Honda Racing Team 48 | 48 | Yusuke Teshima | 25 | 日本 | JSB1000 12nd |
DREAM Honda Racing Team 11 | 11 | Kazuki Tokudome | 24 | 日本鹿儿岛 | JSB1000 6th |

DREAM Honda Racing Team使用的本田CBR1000RRK
日本摩联(MFJ)全日摩托车越野锦标赛
车队 | 级别 | 车号 | 车手 | 年龄 | 国籍 | 2007战绩 |
TEAM HRC | IA 1 | 712 | Yoshitaka Atsuta | 30 | 日本 | IA 1 class 2nd |
IA 1 | 4 | Kazumasa Masuda | 27 | 日本东京 | IA 1 class 4th | |
IA 2 | 197 | Yu Hirata | 23 | 日本 | IA 2class 2nd |
国际摩联(FIM)世界摩托车技术障碍赛
车队 | 车号 | 车手 | 年龄 | 国籍 | 2007战绩 |
REPSOL MONTESA HRC | 1 | Toni Bou | 21 | 西班牙 | Champion |
3 | Takahisa Fujinami | 28 | 日本 | 3rd |

参加世界摩托车技术障碍赛的REPSOL MONTESA HRC车队使用的Montesa COTA 4RTS赛车
附表: (1)全日公路摩托车锦标赛参赛车队和车手
车队 | 级别 | 车型 | 车手 | 2007战绩 |
Kyubo.com Team HARC-PRO. | JSB1000 | CBR1000RR | Takashi Yasuda | JRR JSB1000 2nd |
Team Sakurai Honda | JSB1000 | CBR1000RR | Choujun Kameya | JRR JSB1000 5th |
MORIWAKI MOTUL Racing | JSB1000 | CBR1000RR | Tatsuya Yamaguchi | JRR JSB1000 7th |
F.C.C. TSR | JSB1000 | CBR1000RR | Takeshi Tsujimura | JRR JSB1000 11th |
KEIHIN Kohara Racing & TSR | JSB1000 | CBR1000RR | Shinichi Ito | JRR JSB1000 18th |
Kyubo.com Team HARC-PRO. | ST600 | CBR600RR | Yoshiteru Konishi | JRR ST600 Champion |
Racing Team Honey Bee | ST600 | CBR600RR | Hiroki Noda | JRR ST600 4th |
F.C.C. TSR | ST600 | CBR600RR | Satoru Iwata | JRR ST600 7th |
Burning Blood Racing Team | ST600 | CBR600RR | Makoto Inagaki | JRR ST600 10th |
DyDo MiU Racing Team | ST600 | CBR600RR | Hiromichi Kunikawa | JRR GP250 15th |
Burning Blood Racing Team | GP250 | RS250R | Takumi Takahashi | JRR GP250 2nd |
Team Project µ·FRS | GP250 | RS250R | Syouya Tomizawa | JRR GP250 8th |
DyDo MiU Racing Team | GP125 | RS125R | Hiroomi Iwata | JRR GP125 Champion |
Team Project µ·FRS | GP125 | RS125R | Hideyuki Nakajo | JRR GP125 4th |
18 GARAGE RACING TEAM | GP125 | RS125R | Yuichi Yanagisawa | JRR GP125 6th |
TEAM PLUS ONE | GP125 | RS125R | Ryouta Yamada | JRR GP125 7th |
F.C.C. TSR | GP125 | RS125R | Hiroyuki Kikuchi | JRR GP125 8th |
RP Bike & YUE + Promathic-I | GP125 | RS125R | Yoshihiro Takeuchi | JRR GP125 10th |
TEAM PLUS ONE | GP-MONO | GPMR250X | Takayoshi Mori | JRR GP-MONO Champion |
MORIWAKI MOTUL Racing | GP-MONO | MD250H | Yasutomo Nomura | JRR GP-MONO 3rd |

参加铃鹿8小时耐力赛的DREAM Honda Racing Team车队使用的CBR1000RRW
附表: (2)全日越野摩托车锦标赛参赛车队和车手
车队 | 级别 | Bike | 车手 | 2007战绩 |
Honda DREAM RT | IA1 | CRF450R | Ryuichiro Takahama | JMX IA1 8th |
TEAM HAMMER | IA1 | CRF450R | Makoto Ogata | JMX IA1 11th |
TEAM BAS with ITOMO | IA1 | CRF450R | Yoshihide Fukudome | AMAEntry |
SEKI Racing MotoRoman | IA2 | CRF250R | Kouichi Fukaya | JMX IA2 7th |
SEKI Racing MotoRoman | IA2 | CRF250R | Yuui Hoshino | JMX IA2 15th |
TEAM BAS with ITOMO | IA2 | CRF250R | Toshiki Tomita | JMX IA2 24th |
SEKI Racing MotoRoman | IA2 | CRF250R | Hayato Deguchi | JMX IB-OPEN 3rd |
TEAM HAMMER | IA2 | CRF250R | Hikaru Matsushita | JMX IB-OPEN 5th |
Team HSF | IA2 | CRF250R | Yasuhiro Iinuma | JMX IB2 5th |
SEKI Racing MotoRoman | Ladies | CRF150R | Haruna Masu | JMX Ladies 2nd |
Honda DREAM Tarumi & BMC | Ladies | CRF150R | Izumi Yamamoto | JMX Ladies 5th |

参与全日摩托车越野锦标赛的本田HRC车队使用的CRF450R(左)和CRF250R赛车
附表: (3)全日摩托车技术障碍赛参赛车队和车手
车队 | 级别 | 车型 | 车手 | 2007战绩 |
HRC CLUB TEAM MITANI | IAS | RTL260F | Tomoyuki Ogawa | IAS Champion |
HRC CLUB Power Craft | IAS | RTL260F | Taichi Tanaka | IAS 4th |
HRC CLUB Power Craft | IAS | RTL260F | Kazuhiro Onishi | IAS 9th |
HRC CLUB TEAM MITANI | IAS | RTL260F | Takeshi Ogawa | IAS 10th |
HRC CLUB TEAM MITANI | IAS | RTL260F | Fumihiko Komori | IA 2nd |
HRC CLUB TEAM MITANI | IAS | RTL260F | Hideaki Mitani | IA 3rd |
- | IA | RTL260F | Motoharu Honda | IA 5th |
HRC CLUB Kantou SW Maruyama | IA | RTL260F | Kenji Takeya | IA 6th |
HRC CLUB TEAM MITANI | IA | RTL260F | Yuuto Tanaka | IA 8th |
世界超级摩托车锦标赛参赛车队和车手
车队 | 级别 | 车型 | 车手 | 2007战绩 |
Hannspree Ten Kate Honda | WSB | CBR1000RR | Ryuichi Kiyonari | BSB (British Superbike) Champion |
Hannspree Ten Kate Honda | WSB | CBR1000RR | Carlos Checa | MotoGP 14th |
Hannspree Ten Kate Honda | WSB | CBR1000RR | Kenan Sofuoglu | WSS Champion |
Alto Evolution Honda Racing | WSB | CBR1000RR | Shuhei Aoyama | WGP 250cc 12th |
Alto Evolution Honda Racing | WSB | CBR1000RR | Luca Morelli | WSB 22th |
Hannspree Honda Althea | WSB | CBR1000RR | Roberto Rolfo | WSB 8th |
Team DFX Honda | WSB | CBR1000RR | Karl Muggeridge | WSB 16th |
Team DFX Honda | WSB | CBR1000RR | Russell Holland | AUC6th |
Paul Bird Motorsport | WSB | CBR1000RR | Gregorio Lavilla | BSB (British Superbike) 4th |
世界超级运动锦标赛参赛车队和车手
车队 | 级别 | 车型 | 车手 | 2007战绩 |
Hannspree Ten Kate Honda | WSS | CBR600RR | Jonathan Rea | BSB (British Superbike) 2nd |
Hannspree Ten Kate Honda | WSS | CBR600RR | Andrew Pitt | WSS 17th |
Hannspree Honda Althea | WSS | CBR600RR | Gianluca Nannelli | WSS 13th |
Hannspree Honda Althea | WSS | CBR600RR | Tommy Hill | WSS 22th |
Hannspree Stiggy | WSS | CBR600RR | Robbin Harms | WSS 7th |
Hannspree Stiggy | WSS | CBR600RR | Joshua Brookes | WSS 28th |
世界摩托车越野锦标赛参赛车队和车手
车队 | 级别 | 车型 | 车手 | 2007战绩 |
CAS Honda | MX1 | CRF450R | Mike Brown | MX1 7th |
CAS Honda | MX1 | CRF450R | Billy Mackenzie | MX1 9th |
Martin Honda | MX1 | CRF450R | Marc de Reuver | MX1 14th |
Martin Honda | MX1 | CRF450R | Julian Bill | MX1 15th |
方程式
方程式是赛车体系中,技术要求最高的赛事。本田在这方面的投入,依旧是一个很庞大的体系。
一,世界一级方程式锦标赛
先从金子塔尖的F1说起。本田首次进入F1是在1964年,这距离公司创建只有8年的时间。但是一年之后,车队便迎来了首个分站冠军,那只是本田车队所参加的第11场大奖赛,但遗憾的是在1968年退出了F1。

1964年,本田宗一郎和公司的第一款F1原型车在一起。在此之前,他还不知道什么叫“F1”。
1986年,日本公司以引擎供应商的形式与威廉姆斯车队合作重返F1,并自当年起连续两年赢得车队冠军。在之后的那段岁月里,最辉煌的一个赛季是1988年。使用本田引擎的迈凯轮车队,两位巨星车手埃尔顿-塞纳与阿兰-普罗斯特包揽了全年16个分站的15次胜利(唯一失利是因为自家两位车手撞车),其中10站比赛包揽分站前二,年终积分是第二名的三倍。
1992年,本田再次退出。今天我们看到的本田,已是日本汽车制造商第三次参加F1,不过这次迎来的是失败!
2000年,本田再次以提供引擎的方式介入BAR回到F1,2006年将车队全盘接手,此后每年的预算高达5亿美元。但是8年的时间下来,本田连世界冠军的影子也没有看到,去年,车队仅以14分名列车队积分榜第9位。当然本田在这期间并非一无是处。
和在摩托车赛场一样,本田的强项依旧是引擎,在动力单元发展不受限制的3.0升V10时代,本田的RA005E引擎峰值功率率先突破1000匹大关,而质量却是最轻的,只有88公斤。然而对赛车设计不在行,加上管理上的问题,导致车队每况愈下。“大多数的汽车厂商都对制造F1赛车不在行。”福井威夫在宣布退出决定后接受采访时坦率的说道。
本田F1车队车队 | 车号 | 车手 | 年龄 | 国籍 | 2008F1战绩 |
本田F1车队 | 16 | 巴顿 | 29 | 英国 | 18 |
17 | 巴里切罗 | 36 | 巴西 | 14 |

本田F1车队2008年使用的RA108赛车
二,印地
印地是美国人的F1。
本田1994年进入美国印地赛坛。与初次进入F1一样,“仕途”顺利。次年就在新罕布什尔州的椭圆形赛道上赢得第一个分站冠军。1996年,本田780马力的V8引擎又在全年的16场比赛中11次获胜,赢得当年的制造商冠军。本田在印地赛坛最辉煌的一个赛季是2004年,在当年的印地500比赛中,使用本田引擎的车手包揽了前7名。
今天,本田作为单一引擎供应商,为这项地球上最快的方程式车赛的所有车队提供引擎。

目前,本田作为单一引擎供应商,为印地提供代号为HI8R的3.5升V8引擎
具体负责这项工作的是本田位于美国加州的本田性能发展部,他们同时和前迈凯轮引擎供应商——伊尔莫工程公司(Ilmor Engineering)保持着长期的技术合作往来。本田为印地提供的引擎代号为HI8R V8。采用自然吸气结构,排量3.5升,最大功率650匹。可将Dallara打造的底盘推向370公里以上的极速。
印地在美国极高的“热度”,对于本田在北美市场的宣传,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印地Team | 车号 | 车手 | 年龄 | 国籍 | 2007战绩 |
Andretti Green Racing | 11 | Tony Kanaan | 33 | 巴西 | IRL 3rd |
7 | Danica Patrick | 25 | 美国 | IRL 7th | |
26 | Marco Andretti | 20 | 美国 | IRL 11th | |
27 | Hideki Mutoh | 25 | 日本东京 | IPS 2nd (IRL 25nd) |
|
Target Chip Ganassi Racing | 9 | Scott Dixon | 27 | 新西兰 | IRL 2nd |
10 | (Dan Wheldon) | 29 | 英国 | IRL 4th | |
TBA | (Alex Lloyd) | 23 | 英国 | IPS Champion |
|
Team Penske | 3 | Helio Castroneves | 32 | 巴西 | IRL 6th |
6 | Ryan Briscoe | 26 | 澳大利亚 | IRL 24th | |
Dreyer & Reinbold Racing | 15 | Buddy Rice | 32 | 美国 | IRL 9th |
5 | Sarah Fisher | 27 | 美国 | IRL 17th | |
Vision Racing | 22 | A.J.Foyt IV | 23 | 美国 | IRL 14th |
20 | Ed Carpenter | 26 | 美国 | IRL 15th | |
Panther Racing | 4 | Vitor Meira | 30 | 巴西 | IRL 12nd |
A.J. Foyt Enterprises | 14 | Darren Manning | 32 | 英国 | IRL 13th |
Rahal Letterman Racing | 17 | Ryan Hunter-Reay | 27 | 美国 | IRL 19th |
SAMAX Motorsport | 23 | Milka Duno | 35 | 委内瑞拉 | IRL 20th |
Roth Racing | 25 | Marty Roth | 49 | 加拿大 | IRL 21th |
TBA | Jay Howard | 27 | 英国 | IPS 28th |

本田的3.5升V8引擎可让印地赛车达到370公里以上的极速,所有赛车进气口均标注着本田的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