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2
洛带镇建于三国蜀汉时期,是一个有相当历史年份的古镇了。篇首两图是古街的两头,一头的牌楼写着“落带镇”,而另一头写着“甄子场”,相传,最早洛带名曰甄子场,场内有一个池塘,塘中有一口八角井,井内是东海龙王所吐之水,甘甜益寿。蜀太子刘阿斗闻之来此,所佩玉带落入井中,后人遂改“甄子场”为“落带镇”。随着时间的推移,落字的草字头没了,镇名演化为“洛带”。
洛带镇有西部客家第一镇之称,全镇约90%是客家人的后裔,客家人遵循着客家文化,“说客家话,吃客家菜,穿客家衣,睡花板床”。来对时间的话,能看到客家的民俗节庆典礼,如“火龙节”、“水龙节”等。

▲3

▲4
我未直接去往老街,老街已经作为景点被重塑,古街依稀,但往往是已经被雕琢过的古街,这与全国很多地方的古镇一样,古镇不古。我去了八角井街,先想感受现实的镇上人文。中午时分,街上行人不多,班驳树影下,或喝茶,或聊天,或打牌,很安静,很悠闲。街上坐落着据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历史的古刹“燃灯古寺”,记载了曾经的香火旺盛。寺庙对面是镇上主要的休闲地——洛带公园。

▲5

▲6

▲7

▲8

▲9

▲10
这座塔名叫四方塔。古时,从成都去简阳下重庆都会在洛带留宿一晚,然后次日一早来四方塔撞钟,饮龙池之水辟邪,以庇佑旅途平安。

▲11

▲12

▲13
走进老街,全长约一公里左右,呈一街七巷之格局,古时当主街的山门和七巷的栅门一关,就构成封闭的防御。据载,这里汉时已成市,取名“万景街”,后诸葛亮更名为“万福街”。老街做了翻新,小商小铺列两边,青石板路铺中间,水渠绕街,总体氛围与许多古镇相似。但看得出老街的古建筑群落有其独特的文化背景和建造风格,值得慢慢走,慢慢看。特别是屋顶的样式非常多样,从那些顶和梁去品读年代的遗存和建筑的沿袭。
回到家回炉学习了一下,中国传统建筑屋顶的基本形制,有庑殿、歇山、悬山、硬山、卷棚、攒尖以及盔顶、单坡、囤顶、平顶、圆顶、栱顶、穹隆顶、风火山墙式顶和扇面顶等多种。其中以庑殿为最尊,歇山次之,悬山又次之,硬山为下,而攒尖为末。洛带老街的古建筑以歇山、硬山和攒尖顶为主。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依街而行,陆续会经过广东、江西、湖广、川北四大会馆,各会馆自成院落,在老街各显其位,它是一族的精神归依之处。四大会馆的建筑风格各不相同,反映了在此生活的不同族群的文化和传统差异。其中广东会馆规模最大,总面积3300多平方米,由戏台、乐楼、耳楼、以及前殿、中殿、后殿组成,呈中轴线对称排列,复四合院结构,它也是目前全国保存最完好、规模最大的会馆之一。在会观的中堂悬挂着一幅对联“叭叶子叶烟品西蜀土味,摆客家话温中原古音”,以示后代客家文化的传承。

▲27

▲28

▲29

▲30

▲31

▲32
走走逛逛,也可以尝尝客家菜或小吃,好象最多的是凉粉、豆花、臭豆腐、馍馍和肉串。

▲33

▲34

▲35

▲36

▲37

▲38

▲39
逛完老街,已是下午四点左右,再回到八角井街看看,发现这会儿热闹多了。街两旁多了小商贩的临时摊位,邻里间晚饭前再家长里短一下,学校门口是翘首以盼的目光,走出校门的孩子总算可以自由放飞一小会儿了,老板娘一旁笑开了花……

▲40

▲41

▲42

▲43

▲44

▲45
洛带古镇也已陷入商业包围,走进老街,就有这样的冒牌导游游说。老街也开发了主题售楼项目,客家土楼融入了新的元素。镇上正在大兴土木,力图旧貌换新颜,向城市化迈进。新与旧是一个抗衡,是一个矛盾,是一个博弈。如今,中国的文化名城和古镇,竞相“鹤发童颜”或“青春亮丽”,憾之。无它法,唯以求,不要太对不起老祖宗。

▲46

▲47

▲48

▲49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