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专访巴斯夫亚太区总裁、大中华区总裁兼董事长柯迪文博士:
(2017-08-15 16:22:32)
标签:
巴斯夫德国化工mdi重庆 |
分类: 访谈录 |
“一旦有机会,加大在中国投资”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文静
重庆报道
布伦特原油的均价走高,开始拉动下游化工产业复苏。世界化工巨头巴斯夫终于缓过劲来:上半年不仅彻底扭转下滑态势,业绩增幅甚至超过历史最好水平。
即使售价提高、供应商断货,也满足不了汽车、建材、食品等领域对化学品的高需求,如此在中国市场的高增长更是坚定了巴斯夫在华投资的信心和力度。“一旦有机会,我们将加大在中国投资。中国的化工产值已经占到全球的三分之一以上。2016 - 2018 年,巴斯夫计划在亚洲完成 30亿-35 亿欧元的投资,绝大部分将流向中国。”近日,在巴斯夫投资的全球最大MDI生产基地重庆长寿化工园区,巴斯夫亚太区总裁、大中华区总裁兼董事长柯迪文博士赴渝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独家专访时说。
过去 20 年,巴斯夫已在大中华区的投资近 60 亿欧元,与合作伙伴共同投资算起来逾 80 亿欧元,巴斯夫早已成为中国化工领域最大的外商投资企业。
柯迪文,这位在巴斯夫工作长达22年之久的有机化学博士一半时间在巴斯夫德国路德维希港总部从事研发,另一半则在他称为的“海外”进行生产、采购、现场管理。去年初,从中德合资的扬子石化-巴斯夫有限责任公司总裁调离,履新巴斯夫亚太区总裁、大中华区总裁兼董事长,柯迪文接手时的巴斯夫,正值油价低迷化学品售价下调,业绩大幅下滑。
巴斯夫的翻身仗:大中华区增长最明显
21世纪经济报道(下称21世纪):公开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巴斯夫集团的销售额为331亿元欧元,同比上升了15%,净利润达32亿欧元,增长同比高达29%。您如何看待今年业绩增长情况?尤其是亚太区和中国的表现如何?
柯迪文:我在去年上任时,经济形势着实不容乐观。因此,当务之急便是领导团队重返盈利增长道路,这是我们可持续运营的基石。
今年以来,尤其是第一季度,我们成功实现甚至超越了这一目标,销售额和收益双双创下历史新高,分别同比上升19%和29%,达169亿欧元和25亿欧元。今年以来,巴斯夫在所有业务板块和所有地区的销售额都是正增长。
其中,一季度亚太区销售额同比增长30%,是巴斯夫集团自2011年业绩高峰以来的最好表现。本地区不计特殊项目的息税前收益达到 4.93 亿欧元,同比增长一倍以上,创下历史最好盈利水平。亚太地区各业务领域的销量都大幅提高,销售价格上升,特别是化学品业务领域,大中华区是增长的主要动力。
21世纪:既然化学品业务增长迅速,那么巴斯夫集团在中国的重要生产基地重庆,MDI项目业绩如何?
柯迪文:重庆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 )装置是一个总投资约 80 亿人民币(8.6 亿欧元)的世界级项目,年产能达到了 40 万吨。2015 年 8 月,首套 MDI)装置在巴斯夫全资拥有的重庆基地建成投产。
一季度,该项目的经营水平达到预期,销售量、销售额和销售价格以及利润都在上升,创下2011年来最好水平。
我们不光选择了重庆这一好的地点,还选择了好的产品MDI。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聚氨酯消费市场。我们预计,2013-2018 年期间,中国MDI市场每年增速为 8.4%。MDI的增速和GDP增速正关联,重庆全年的GDP增速高达11%,所以聚氨酯市场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重庆的MDI 生产基地首选西部地区销售,需求尤其庞大。
具体而言,重庆的MD需求主要有三块:MDI是聚氨酯的重要原料,而聚氨酯可以使汽车轻量化,重庆是中国第三大机动车制造基地和最大的摩托车制造基地,长安就是巴斯夫集团的客户。使用聚氨酯做方向盘、内饰件可以降噪,显著减少有机物挥发,使能源消耗更少;聚氨酯还作为节能保温建材。早在 2009 年,巴斯夫就和重庆市建委和重庆建工集团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巴斯夫还与开发商中渝地产合作,提供环保的涂料产品;此外,MDI还是食品冷链的重要包装运输材料。
21世纪:去年一季度,巴斯夫集团销售额为142亿欧元,同比下降29%。今年巴斯夫却大打翻身仗。这是为何?
柯迪文:去年主要受天然气交易和储存业务剥离的影响,低迷的石油价格导致了巴斯夫的产品售价下调,其中化学品业务下降幅度明显。
今年,集团业绩增长原因是多方面的。销量的增长同比达到两位数以上,不光是一个产品,而是所有产品,这有价格反弹的因素;就MDI来说,价格取决于市场供给。全球异氰酸酯非计划停车造成市场供应紧张,不光MDI助剂受限还遇到供货高峰,所以价格处于高位。
但就化工产品来说,还是和最大的源头石油价格有联动。布伦特原油全年平均价格已由去年每桶44美元涨至55美元。
和合作伙伴关系:保证供货稳定性
21世纪:我听说重庆MDI从开工以来停车了很多次,最近的一次停车时间很长还导致了市场波动,最后怎么解决的?
柯迪文:重庆基地投产以来,我们确实遇到了一些技术问题和供应商设备故障,但在团队的努力下,库存始终保持充足。
今年3 月停车是因合成气供应问题,后来又进行了定期维护,3 月底恢复生产。上半年,巴斯夫集团竞争对手的工厂同样出现了上游供应不足的问题。
由于价格造成波动,我们从全球调运产品,以减少客户损失。作为一体化生产的化学企业,产业链附加值拉得很长,任何一个原料都需要全球生产网络通力合作,这也让我们更加注重和合作伙伴的关系。
我们和中石化合作超过30年,其中在南京扬子石化项目共事了10多年,去年和中石化在茂名石化合资,建成国内首套异壬醇装置。在重庆MDI项目,巴斯夫和重庆化医控股集团有非常密切的合作,不光对现场技术、工艺相互了解,在下游产品的应用领域,也有共同交流。
到2018年,加大投资30亿-35亿欧元
21世纪:在化工领域,巴斯夫集团是中国最大的外商投资企业。这些年在中国的投资是增加还是减少?
柯迪文:一旦有机会,我们会加大在中国的投资。过去20年,巴斯夫集团在中国投资了60亿欧元,与合作伙伴共同投资算起来,逾 80 亿欧元。我们不仅在中国投资生产基地,还投资研发中心,是一体化、全方位的投资。
今年,巴斯夫的一系列投资项目将试车开工。如位于上海金山区的石蜡项目马上投产运行;下半年上海漕泾将新投产两个项目:汽车涂料生产和尾气催化剂生产,同时漕泾基地的 MDI 装置扩产进展顺利,预计年底投产。塑料添加剂项目预计 2020 年建成。
到2018年,巴斯夫将在亚太区继续投资30亿-35亿欧元,绝大部分将流向中国。
21世纪:为何巴斯夫集团要加大在中国的投资?
三是中国化工行业正在转型,从能源排放密集型生产模式向清洁生产、可持续解决方案转变。这从重庆的发展便可见一斑。
21世纪:继去年销售额缩水至500多亿欧元后,巴斯夫已不再是全球最大的化工公司。您对今年集团业绩走势如何看?如何定位巴斯夫在全球化工行业的新角色?
柯迪文:虽然上半年有了非常好的开端,但某些环节产能过剩,地缘政治影响也可能对经营环境造成冲击。考虑到化学品业务领域在良好发展后增长势头可能减弱,以及油价和美元汇率比原先预期低,因此我对今年集团业绩持谨慎乐观态度,更看重中长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