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中烟破解供应侧难题样本: 烟酒融合破瓶颈
(2016-05-30 15:09:58)
标签:
贵州中烟 |
分类: 烟草 |
去年全国烟草上缴财政1.095万亿元,今年要求是1.2万亿元。经济下行,作为财政收入重要支撑的烟草行业压力更大。这是硬指标,必须完成。
但今年一季度形势并不乐观。国家烟草专卖局、中国烟草总公司党组书记、局长兼总经理凌成兴在4月举行的烟草行业提质增效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提到,“形势不仅严峻复杂,而且前所未有,突出表现是‘三个大幅下滑、两个居高不下’。”
简单说就是销量、利税和重点品牌销量都在大幅下滑,产品和烟叶库存居高不下。单利税总额一项,一季度全行业达到3422.5亿元,同比减少260亿元,下降达到7.06%。“去产能,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中国烟草,同样面临供给侧改革。
这几年,贵州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下称贵州中烟)的品牌附加值却一直在快速提升,为破解供应侧难题提供了样本。2012年,贵州中烟生产了卷烟249万箱,实现销售收入249.47亿元,给国家上缴利税222亿元;三年后,其产能仅增加11万箱,销售收入却增加了90.53亿元,利税增加了60亿元。相当于每箱增加收入3076.9元。
一面是各地卷烟大量库存积压,一面却是贵州中烟新开发的高档烟供不应求。5月15日,贵州中烟营销中心总经理刘卫阳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明天下午的6月供货会上,对卖国酒香卷烟超过定额5%的商户我要罚款!”。目前,在超高端卷烟市场,超高价位段的贵州中烟 “国酒香”系列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
政府主导的烟酒跨界
身为央企,地处西南边陲的贵州中烟肩负着三项无法推卸的“政治使命”。按照国家和当地政府的要求,一是贡献税收;二是帮助当地农民脱贫;三是如何与驰名世界的茅台酒实现协同效应。
镇远县郊外十余公里的一个丘陵状烟田里,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看到正在田间劳作的农民罗义根(化名),他是贵州13多万户烟农中的一户。他告诉记者,他家有16亩烟叶,每亩一季收入2500元以上,八、九月烟叶收获后还可以再种点别的农作物。他要是不种烟叶,改种玉米,每亩收入不到1000元。“一家五口人,一个独子17岁。就靠烟叶供儿子上学。”他说。
加入村里种烟合作社的罗义根并不是每年都能种上烟叶,两年以后要空一年,第三年抓阄随机分配种植面积才能继续种。据贵州中烟驻县人员称,轮种是为了保证烟叶质量,也是防治病虫害的一种方式。
镇远县是黔东南一带烟草种植大县,全县基本农田保护面积37.43万亩,烟叶种植面积大约4.6万亩。2016年,贵州烟叶种植面积达到237.7万亩。
贵州中烟当地负责人介绍,当地有1510亩专属基地,烟苗移栽到地后实施茅台酒糟追肥,每亩施肥50公斤。“这些专属烟田一开始就吸收了酒的香气。”
烟草是贵州当地支柱产业。2008年,贵州中烟整合全省5个卷烟厂成立贵州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当年销售收入为158.79亿元,利税106.1亿元。八年后产值翻翻、利税增长两倍。刘卫阳介绍,去年贵州中烟生产香烟260万大箱,提供了282亿元的利税,其中税收达到275亿元,占全省当地财政收入1/3还多。
而在2008年贵州中烟整合前,烟草对当地财政贡献只相当于全省财政收入的1/6。如何让贵州烟草迅速做大,也是当地政府思考的一个问题。刘卫阳透露,“烟酒融合”,借茅台品牌形成烟酒品牌协调效应,政府才是背后最大的推手。
“两家的合作也是走走停停,其中故事可以写一本书。”刘卫阳介绍,酒香型香烟等于开创了一个新的香烟品种,前无先例,难度可想而知。
之所以要走这样一条路子,除政府推动外也有内在原因。烟叶种植最佳地区分布在北纬27度一带,被称作黄金种植带,全球最有名的烟叶大都分布在这个种植带上,像津巴布韦、古巴等。但贵州以南云南的烟叶属清香型,以北靠近中原一带的烟叶则是浓香型,贵州烟叶夹在中间如果不闯出一条自己的道路,永远只能跟在别人后面,难有出头之日。而同属贵州的茅台却早已是国内外知名品牌,“烟酒自古不分家”,借茅台之势便成为贵烟的最佳选择。
核心技术国产化
任何真正创新离不开技术进步。
在贵阳,贵州中烟技术中心主任彭黔荣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要实现真正的烟酒融合并不容易,首先是要烟丝质量稳定。
烟丝质量得到保证之后,酒香烟开发才能提上议事日程。
5月16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贵州中烟贵阳烟厂看到,在57个中,工作人员正将存放了三年的53度飞天茅台酒打开后倒入玻璃小杯里,用白纱布蒙住后放入装满烟丝的方形橡木桶中,存放48小时后,将尚未挥发完的茅台酒取出,将烟丝送上生产线进行生产。据介绍,一个酒香烟批次共有57个橡木桶70公斤烟丝,大约生产400条国酒香卷烟。
彭黔荣称,虽然烟丝掺入茅台是很重要的一道工序,包括烟叶切丝、加香、制丝等环节都有许多独特工艺,但时间长了,酒香会挥发,效果不显著。国酒香最关键的核心技术是“爆珠”难题攻破实现国产化。
彭黔荣介绍,爆珠是一颗小小的珠子,藏在过滤嘴里,里面加了茅台酒,但不全是。他说:“最初做珠子,只能从国外进口设备,韩国人开价5000万元,德国的关键设备是380万欧元。我们最后自己做,研发过程中要不停的捏珠子,软了不行,硬了不行,要寻找最合适的手感,时间长了研发人员的手都捏到起泡,太痛苦了。”他说。
令贵州中烟技术中心主任彭黔荣自豪的是,贵州中烟因此创新获得了16项专利。“今年底二期改造完成后,国酒香可以达到20万箱的规模。”
目前,国内数家卷烟企业也在研发加酒的卷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