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记者观察:白酒正在老去?

(2013-07-19 14:58:00)
标签:

财经

分类: 记者观点

   “我劝你们不要写,写了你们要倒霉的!”在奔赴大小酒厂,探知年份酒调查的途中,一位70多岁的科学家、白酒专家见“不速之客”上门,多次告诫。

   老人曾经“中枪”。因为一篇酱香型白酒研究成果的文章见报,从而引发了川黔两地之争。在差点被淹没的口水战和地方政府的压力中,老人高血压突发,最后闹到法庭了事。从此,老人戒了两年的白酒。

  “我教过的学生,我都不让他们碰白酒!”老人很无奈,白酒业的问题不少,“但我不能说,要改变还需要很长的时间。”

   白酒行业牵扯的利益太多。他说,酒厂多在经济落后、交通不便之处,稍微说错话就很容易得罪地方政府,因为它往往是纳税大户;西部的白酒厂和东部的白酒厂一个靠资源,一个靠后期加工,到底要传统还是讲科学,专家们至今争论不休;还有企业和官场的纠葛。一个年产白酒几百亿元的酒厂,老板甚至可以直接和中央的首长通话,这正常吗?

   记者调查年份酒,所到之处,企业桌面上讲的是只关乎品质,市面上照样是虚假宣传。在利益面前,连科学家也选择了噤声。一地方酒业协会负责人感叹:“要是我们这样的协会,有一天可以像国外的行业协会,真正的能对企业行使监督就好了!”但据记者所知,该协会的主要经费来源,就靠入会企业缴纳的会费。

   尽管对于白酒年份酒,国家尚无标准,但有的企业哪怕在新的基酒里滴了一滴老酒也叫年份酒,有的建厂年限尚短,产的酒比“老爸”活的时间还长。还有的外购基酒,也堂而皇之的说是自家产的老酒。白酒业面临的是集体诚信的缺失,却彼此心照不宣。

   企业争先恐后做年份酒,白酒真的“老”了吗?

   行业杂志《新食品》的社长李强认为,白酒行业有两大隐忧,一是消费人群老龄化,目前比较固定的消费集中在各类社交宴席需求,其功能也偏重于社交应酬,相比啤酒、洋酒,白酒的娱乐性和时尚性较弱,与酒吧、夜店消费基本绝缘,可以说白酒正在老去二是年份酒标注混乱。这样忽悠消费者,体现出企业极不负责任,而且懒于创新。这样下去,白酒会越做越“老”。

   其实,最怕的不是酒老,而是做酒人的观念和意识老。事实上,有的白酒企业已经在探索新思路,像山东景芝对芝麻香型的探索,郎酒集团可以冰冻着喝的歪嘴郎,洋河集团不走“年份”路线的“梦之蓝”系列,水井坊借助“洋管家”试水国际化……

   值得欣慰的是,在一大片反对声中,本报对年份酒的系列调查得到了个别名酒企业的双手赞成。该企业负责人说,白酒一系列的负面报道和业绩下滑背后,更需要的是企业自身的冷静思考。

   否则,一直往老路上走的白酒行业,待老一批的消费者之后,会不会被其他的酒种甩掉还是被自己打败,这谁也不好说。

 

 

                                        记者  文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