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连续四年完成高分红    张裕高增长终结?

(2009-05-01 23:52:30)
标签:

高分红

控制权

高增长

金融危机

杂谈

详见21世纪经济报道 黄金六年之后 张裕营收首度负增长

 

连续四年完成高分红    张裕终结高增长?

 

本报记者文静

成都报道

 

作为中国葡萄酒的龙头企业,张裕披露的2008年报显示,分配预案为每10股派12元。创下了酒水行业现金分红配送最高,超过了白酒行业龙头股贵州茅台的配送方案,每10股派11.56元。

高配送来源于葡萄酒的高利润。事实上,这已是张裕连续4年以来实行高分红。在股东高回报的同时,实行了MBO的张裕管理层也成功运用高分红,还清了当年借资者中诚信托的钱,最终获得62.2%烟台裕华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下称裕华投资)股权,加大了对张裕集团乃至张裕股份的控制权。

然而,随着金融危机深不见底,国内消费疲软,一季度,公司营业收入小幅萎缩,出现自2001年以来的首度负增长,净利润增长也降至个位数。中金公司分析员袁霏阳认为,张裕已面临转型,其盈利高速增长的方式或将转变。

中诚信托退出历史舞台

对张裕的中高层来说,四年企业利润的高速增长,已足以还清当年张裕集团MBO时,他们用于借钱的壳——中诚信托。

张裕年报显示,中诚信托已不再是裕华投资的股东,而裕华投资是张裕集团的第一大股东,持股62.22%。

中诚信托参股角色的退出,是一步步进行的。它的退出,却是张裕中高层逐步加大对张裕集团间接控制权的过程。

这还得从2003年上半年,顺应山东省国资从一般竞争性领域退出,张裕集团实现MBO说起。烟台市国资委将持有的45%的股权转让给裕华投资。

裕华投资实际是张裕集团员工和管理层共同组建的一个公司。它的出资人为裕盛投资、代表张裕全员持股的46名普通员工和中诚信托,股权比例分别为17.2%.、37.78%和45%。其中,裕盛投资由张裕集团的28位中高层组成。

中诚信托为何出现在张裕员工和管理层组建的公司里?

这缘于裕华投资MBO的钱不够。购买45%的股权评估下来是38799.51万元,而裕盛投资和46名员工代表自筹资金为21399.51万元。中诚信托就充当了借钱的角色。

借钱通过信托的方式来实现各方收益。2004年10月28日,裕盛投资与中诚信托签署的信托计划显示:待裕盛投资支付全部信托受益权转让价款1.74亿元后,中诚信托就会将其所持有的45%股权转让给裕盛投资,届时裕盛投资的股权将变更为62.2%,成为裕华投资实际控制人。

那么,还钱通过什么途径来实现?

就是高分红。张裕集团表示,在张裕股份2005年、2006年、2007年的年度股东大会上,提议公司现金分配的比例不低于当年实现的可分配利润的65%。记者查阅年报得知,从2005年起,分配逐年提高,10送7元、8元、11元到今年的12元。这几年分掉的红利都占到公司净利润的90%以上,仅2008年占公司净利润的70%。而倒退到2003年,张裕股份每10股派现仅为1元。

随着分红的提高,中诚信托在裕华投资中的股权比例也逐步减少。记者看到,2006年的年报显示,中诚信托持有的裕华投资的股份已降为7.73%,而裕盛投资的股权增加为54.47%。

“如今,我们已还清1.74亿的借款,中诚信托退出历史舞台了。”3月25日,在成都举行的糖酒会上,张裕股份总经理周洪江对本报记者说。

仅通过两三年的时间,张裕高管通过高分红,不仅成功还款1.74亿元,还最终获得裕华投资62.22%的股权,从而加大了对张裕集团的控制。

3月25日,张裕集团持有张裕股份5%的股权,即2636.4万股解除限售。记者注意到,张裕集团持股张裕股份50.4%,即使5%上市流通后,其仍处于第一大股东地位。那么,加大了对集团控制权的高管们是否将这部分股票变现?周洪江说,在解禁6个月内没有出售计划,但如果未来有好的投资,为什么要放弃变现呢?

高利润不仅带来了高分红,还带来张裕高管年薪的增加。2008年报显示,公司董事长孙利强、副董事长兼总经理周洪江年薪均为87.47万元;公司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等22位高管年薪合计705.59万元,同比增长19%。

 

高增长转变?

连续的高分红成功的帮助了张裕集团管理层完成MBO,但高分红背后的高利润却难以持续。

英国佳纳地亚(C a n a d e an)日前公布的《2008年饮料市场研究报告》显示,张裕集团继2007年首次跻身全球葡萄酒企业十强之后,2008年又以8.9亿美元的销售额上升至第七位。

然而,周坦言,受金融危机影响,张裕的晋级,和前十强位次的下跌有关。葡萄酒全球10强企业中,去年销售额同比平均增长-4.6%,其中8家出现负增长。

尽管去年,张裕股份实现营业收入近35亿元,同比增长26%;实现净利润8.95亿元,同比增长41%,但净利润增幅已在下跌。

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5亿元,同比减少0.58%,实现营业利润3.9亿元,,同比增长8.%。公司营业收入小幅萎缩,出现自2001年以来的首度负增长,净利润增长也降至个位数,一直以来公司维持的高速增长嘎然而止。

宏观经济对葡萄酒消费的消极影响正如期显现。从行业来看,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数据显示,今年3月,国内葡萄酒产量6.87万吨,同比减少9.4%。一季度负增长4.7%,低于去年前3个月增速63.75%。另外,葡萄酒今年1-2月出现了多年以来的首次销量下降,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陈晨认为,金融危机导致消费能力的下降是葡萄酒产量销量下降的原因之一。
    高利润来自中高端产品。来自中金公司的报告显示,张裕占到了国内葡萄酒中高端市场六成以上的份额。张裕年报也显示,葡萄酒的毛利率在70%以上,主要由解百纳和酒庄酒贡献。

然而,去年,张裕巨资打造的爱斐堡国际酒庄公司却亏损2349万元,年报称,这和产品销量较小有关,而管理费用却在增加。

显然,光靠高端产品来实现高增长已很难维系。在春季糖酒会上,周洪江提出,张裕要继续坚持中高端战略为主,高中低全面推进的战略。

麟球系列葡萄酒就是张裕今年打出的“低端牌”,价位在18-32元。然而,|有业内人士称,张裕想上下通吃都吃得很好,很难。毕竟在低端市场,竞争对手更多。

“更大的竞争对手不是国内,而是洋酒进入中国。”周洪江说。张裕副总孙健表示,光成都市场,洋酒一天就可卖20多万瓶。

金融危机之下,国际顶级洋酒企业包括红酒在内,不仅未收缩在华战线,反而加快了进入中国的步伐。今年,继轩尼诗、人头马、马爹利之后,全球奢侈品洋酒COURVOISIER拿破仑干邑正式进入中国市场。即使在一季度,国内葡萄酒企业销售同比滞涨的情形下,小包装酒进口量仍有26%的同比提升。

“和进口葡萄酒比,国产葡萄酒产品的差距主要在原料上。”张裕总工程师     李继民说,未来3年,张裕将进一步加大对基地的投入,把烟台、宁夏的葡萄种植基地从12万亩增加到20万亩,并不断吸收国外先进技术,以缩短差距。

但是,通过提升原料的途径来提高利润,还有待时日。中金公司分析员袁霏阳总结,2003-2008年,是张裕高速发展的黄金6年,得益于其在业内率先向中高端迈进。然而,伴随金融危机,洋酒加速抢滩中国,张裕正面临高增长转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