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谨防你被"御用”——写在第9个记者节之际
(2008-11-13 15:25:07)
标签:
记者杂谈 |
分类: 记者观点 |
记者,谨防你被御用
最近参加了几次有人组织的采访活动,深感记者这个职业在很多人眼里,有被利用之嫌。
比如前段时间的天府可乐集团告百事一事。被临时通知参加一个座谈会,找到我电话的是一家咨询管理公司。结果一听,关于法律问题漏洞百出,明明就是打着民族品牌的旗号,更多是希望能通过打官司讨点钱。
问题是,“天府可乐”这样的品牌早就卖给了百事,如何讨还?
果然,会后得知,通知我的咨询公司也在此事里有利益上的分配,事成之后。实际上,百事公司对此事就采取了不闻不理的态度。
就这样一个明显是炒作的新闻,被大量的地方媒体长篇累牍报来报去,本报事先在没弄清楚事实真相以前,也有记者跟风了一篇。
再说一事,就是前段时间我去德宏参加后谷咖啡的报道。
应该说这是中国产量最大、种植面积最大的咖啡基地无可厚非,毕竟中国的咖啡基地主要在云南。但是,至于什么云南下一步要把咖啡发展为支柱产业之一,且后谷咖啡要在中国树立民族品牌旗帜,占到多大市场份额这样的宣传就言过其实了。
熟悉云南经济的业内人士都知道,目前,烟草产业占到了云南财政收入的一半左右,在云南的支柱产业中,首推能源水电,其次是烟草,还有有色金属等,连旅游、花卉、茶叶这些都算不上支柱产业,更别说只在德宏、版纳、思茅等少数热点地区产有的咖啡了。
至于民族品牌,咖啡虽然是世界仅次于石油的贸易产品,但中国就不怎么产咖啡,它更多是舶来品。要说打造什么民族品牌,那还是人家国外的咖啡更有名。
但记者们仍然照本宣科,依着新闻材料上的提法夸大其辞。还有,后谷咖啡老板说后年要上市,他说上市就上市了?能不能写稿前,先分析下行情?
更多的情况是,XX给大企业代理的公关公司给记者来电说:”这篇报道一定要给我们写好点哟,”“要帮我们说话哟。”之类
老天,又不是企业给你发工资,你没有义务给他做宣传,当然更用不着卖身(指记者的品牌)。
最好的情况是,在实事求是的情况下,你可以尽量找到最佳新闻点,皆大欢喜;如果事实有出入,那么你更应该笔下客观。
因为对任何一家企业来说,其实客观公正,就是对它最好的宣传。
但愿我们的记者,尤其不是跑专业线的地方报记者,在采访对象组织的某些新闻活动之前,一定要站稳立场,不要一不小心,变成了被企业利用的工具。
记者,永远要记住,为荣誉而战,才是你的天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