牌坊,又称牌楼,是由作为庙宇山门的棂星门衍变而来的,开始用于祭天、祀孔。棂星原作灵星,灵星即天田星,为祈求丰年,汉高祖规定祭天先祭灵星。宋代则用祭天的礼仪来尊重孔子,后来又改灵星为棂星。早年间文安孔庙前就立有3楹棂星门,是牌楼式建筑。棂星门,在汉朝开始兴起,成熟于唐、宋,至明、清登峰造极,并从实用衍化为一种纪念碑式的建筑。关于牌坊的由来,也有源于两根柱子架一根横梁结构的“衡门”衍变而来的说法。“衡门”,即城市中各个居民区之间的“坊门”。春秋时代的《诗·陈风·衡门》曰:“衡门之下,可以栖迟”。
牌坊和牌楼在建筑型制上是有区别的。在单排立柱上加额枋等构件而不加屋顶的称为牌坊,上施屋顶的称为牌楼,这种屋顶俗称为“楼”,立柱上端高出屋顶的称为“冲天牌楼”,多建立在城镇街衢的冲要处。牌坊从建筑型制和风格上大体分南、北两大派。南派牌坊秀丽精巧,高挑的檐角显得淑气十足;北派牌坊受京城皇族影响,大多为宫廷建筑,显得凝重粗犷。
树立牌坊是旌表德行,瞻前励后,流芳百世之举,是古人一生的最高追求。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康熙文安县志·坊表》记载21座牌坊,多为功名牌坊、孝子牌坊等木制坊和石制坊,其中“两赐恩伦坊”2座、纪氏家族受赐牌坊6座。民国十一年(1922年)《文安县志·坊表》记载24座,除清志所记承恩坊、澄清坊、宣化坊、为勅赠文林郎观城县知县、诰赠中宪大夫湖广按察司副使王宗宝(王应霖父)所立“两赐恩伦坊”无记外,又记彰善坊1座、节孝坊6座。这些牌坊历尽风雨沧桑,至民国年间均已倾废,幸有旧照留存,使人们可以一睹先人殊荣,领略其昔日的建筑风貌。
未见史料记载的陈氏二十二节烈坊,是为明崇祯丙子年(1636年)清兵来袭西码头村时殉难的陈氏一门22位节烈立,是于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陕西富平人张其勳任文安知县后,申请旌表。此坊,为一座两柱二楼式木结构的牌楼。两棵立柱底部,有两两一对施以铁箍的抱柱石,使牌楼显得稳固而庄重。楼间悬刻有“圣旨”二字的竖形匾额,原为中文和满文书丹。节烈坊,在“文革”中被拆毁,1995年依原样复制,现矗立在陈氏祠堂前院左侧,整座牌楼虽不高耸,但斗拱飞檐,描金彩画,气势非凡。
前清志记有2座“两赐恩伦坊”,民国志只记其中“为敕封乐安知县、晋封河南道监察御史姜师吕立”1座,是为何故,因年代久远已无法究其缘由。现综合清志和民国志,将县域内29座牌坊列述于下:
承恩坊、澄清坊、宣化坊 《康熙文安县志·坊表》所记不详。民国志无记。
文魁坊 为明景泰癸酉科(1453年)举人邢表立。邢表(?—1493年),字居正,别号拙庵,文安龙街村人。明景泰癸酉(1453年)科乡试夺文章魁首,被刊印呈于朝廷,恩赐旌表立坊。仕至四川巡抚。明天顺进士仕至刑部尚书彭韶为其撰《中丞邢拙庵传》。
进士坊 为明天顺丁丑科(1457年)进士邢表立。
大方伯坊,为河南左布政使纪常立。位于城内大十字街,是一座两柱一楼式牌楼。纪常,字元正,号西皋。大方伯,明朝左右布政使的别称。明嘉靖进士仕至吏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严讷(今江苏人)为其撰《方伯纪西皋传》。据《中华纪氏历朝历代进士名录》记载:“纪常:嘉靖五年丙戌科(1526年)殿试金榜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37名。”
世科坊 为明弘治戊午科(1498年)纪紘、嘉靖壬午科(1522年)纪常、戊午科(1558年)纪诫、甲子科(1564年)纪大纲、万历辛卯科(1591年 )纪大蕴、庚子科(1600年)纪汝清、壬子科(1612年)纪克家一门六辈七举人而立。其中,前清志所记“万历辛丑科纪大蕴”有误,应为“万历辛卯科纪大蕴”。
青锁谏臣坊 为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乙丑科进士、礼科给事中纪大纲立。据《中华纪氏历朝历代进士名录》记载:“纪大纲:嘉靖四十四年乙丑科(1565年)殿试金榜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第242名”。
世进士坊 为明嘉靖五年
(1526年) 丙戌科殿试金榜第二甲第37名进士纪常、嘉靖三十八年 (1559年)
己未科殿试金榜第三甲第126名进士纪诫、嘉靖四十四年乙丑科(1565年)
殿试金榜第三甲第242名进士纪大纲,祖孙三进士立。嘉靖一朝祖孙三中进士,一时轰动朝野,时至今日仍是文安人的骄傲美谈。
孝行可风坊 为孝子前儒林郎应天府推官赠奉直大夫纪汝清立。位于西门内,是一座四柱冲天牌楼,通体汉白玉石构筑,上书三个醒目大字“孝子坊”。纪汝清,字廉卿,明万历庚子科(1600年)举人,鸿胪寺署丞纪大统之子。明代长洲(今苏州)人陈仁锡为其撰《孝行传》。
世美坊 为秦府右长史纪纮,字廷仪立。纪纮,字廷仪,明洪武十一年(1378年)举人,恩选长陵卫经历纪亨之子,历官秦府右长史,阶进正四品服俸。嘉靖初下诏厘革各番滥役,当时秦番府有不在册内使数十人,王迟疑不决。他分四次遵诏完成遣散任务。又一次为火灾修省,陈述之语非常刚直。时人有“鱼头纪长史,泥塑刘将军”之赞。
孝行坊
在鼓楼街,为孝子王原立。明嘉靖五年 (1526年)进士纪常为其撰有《王孝子传》、清康熙九年(1670年)进士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李光地为其撰《孝子王原传》。
大中丞坊 为明嘉靖癸未科进士王仪立。王仪,字克敬,,号肃庵,明嘉靖二年(1523年)癸未科殿试金榜第三甲进士,仕至巡抚衔,事载《明史》《畿辅通志·政事篇》等。大中丞,明清时用作巡抚的别称。
柱史坊 为明嘉靖癸未科进士王仪立。
天官大夫坊 为明隆庆辛未进士王缄立。王缄,字伯默,别号四槐,晚号愚谷,王仪季子,明隆庆五年
(1571年)辛未科进士,仕至山西按察使。清康熙进士仕至礼部侍郎沈涵(浙江人)为其撰《大参王四槐传》。
两赐恩纶坊
为勅赠文林郎观城县知县、诰赠中宪大夫湖广按察司副使王宗宝(王应霖父)立。观城县原是山东省的一个县,1953年8月观城县与朝城县合并为观朝县,县治在朝城,观城结束县治。
王宗宝,以子应霖贵。性情端谨,家颇饶裕却奉行简淡,乐善好施,宗族多赖以维持生计。因两遇饥荒年均舍粮百余石赈济乡民,县令题表:阴德。
两赐恩纶坊 为敕封乐安知县、晋封河南道监察御史姜师吕(姜璧父)立。
四承简命坊 为辛未科进士河南道监察御史姜璧立。姜璧,字完卿,明隆庆五年
(1571年) 辛未科殿试金榜第三甲第277名进士。
节制四省坊 为提督军务抚治郧阳、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姜璧立。
两朝赐命坊 为封户部郎中、赠山西参政王诏、王楫立。
旬宣晋阳坊 为山西布政使司右参政王以勳立。王以勳,字伯聘,主薄王诏孙,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壬戌科殿试金榜第三甲第74名进士。初授行人,历任户部主事、员外郎中(正五品)、四川顺庆知府(隆庆中任),调山东登州府,升河东运使,晋山西布政司右参议。
彰善坊 在旧县署大门左侧。民国时倾废。
节孝坊 为生员刘贞妻李氏及监生刘琪李氏姑媳二人立。
节孝坊 为黄应坤妻刘氏立。
节孝坊 为宫朝【栋】妻高氏立。
节孝坊 在孟家务村。为王洵妻李氏立。
节孝坊 在于家屯。为王国庆李氏立。
节孝坊 在胜芳。为山东候补道蔡浚源之母立。
节烈坊 在西码头村。为明崇祯丙子年(1636年)清兵来袭西码头村时殉难的陈氏一门22位节烈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