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讲求“共赢”,《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粤澳合作开发横琴,出发点也是希望两地从合作中互利共赢。可“澳大横琴校园”又何能做到“共赢”呢?
高校移居珠海并非无先例,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著名高校都已在珠海圈地合作办校,带来了数以亿计的校园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数以万计的教职员工的消费,而且还提升了珠海城市的品味,可谓赢利不少。可此次澳大横琴校园落户珠海,按照先例,珠海理应“喜上眉梢”,可事实上珠海无一部门正面响应,有怒不敢言。
按照中央和广东省的初衷,横琴是以经济合作区的名义开发,既然是经济开发,在推动澳门产业多元化的同时,珠海也是有利可图的。珠海市政协副主席曾谈到,开发横琴,可以促进珠海金融、物流、会展、旅游等产业的发展。同时还可为珠海的机场及高栏港等重大基建项目,带来新的需求增长点以提高效益。以横琴为纽带,促成珠澳在包括基建连接、机场海港分工等各方面的更广泛、深入的合作,这样也使珠海成为珠西城市核心的宏伟蓝图不成为空谈。而现在澳门方面提出的“澳大横琴校园”计划,却让珠海这样的热情设想如冷水灌顶,虽然澳大来了,能得到一定的土地使用费,可这毕竟是变了相的“产业转移”,并非经济上的开发,确实让希望从澳门经济产业转移中分享赢利的珠海眉头紧皱。横琴开发偏离了“经济”议题,粤(珠)澳利益共享实难公平对等。
其二,就算澳大搬迁横琴了,按照澳大提供的草案,建成后的横琴校园,隔离于横琴岛其它区域乃至珠海,仅在“严重事故或灾难性事件时”由珠海公安及消防提供协助。那珠海的角色又置于何地?从何处得到“双赢”?珠不仅很难真正分享到如前所提驻珠高校带来的配套服务产业投资及其税收、就业机会等,反而还要时刻准备好公安、消防等公共支出,让珠海的“倒贴”成就澳门的“发展”,确实让“合作”变味,让珠海苦恼。没有“共赢”,澳大横琴校园真可能成为澳门的一厢情愿。
文/秦岭(原载九鼎第19期 版权所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