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大学真的被围困得走投无路?

标签:
九鼎月刊澳门大学搬迁横琴杂谈 |
分类: 澳门话题 |
澳大该搬迁
(澳门大学搬迁示意图)
大学是一个城市的文化标志,是城市文明程度的标尺。岳麓书院为长沙彰显“唯楚有材”的城市形象;加拿大的UBC占了温哥华半城山水,代表这个城市的文化高峰。斯坦福大学是旧金山最著名的旅游景点,校门前那一片树木,株株都有档案,年年领取保养经费;加州大学却是另类风格,与普通百姓生活更加贴近;列宁山上那座直插云端的大厦,是莫斯科大学的主楼,足可与克里姆林宫媲美,是这座文明城市和斯大林时代的标志。国外大学大多拥有开放式的校园,把大学置身在普通民众中,没有门警,没有护卫,甚至不知道校门设在哪里。咱们中国的一些传统大学也是如此,使自己成为所在城市的一个有机部分,供本地人民和八方游客前来观瞻。中山大学坐落在珠江南岸,名为“康乐村”,市民们把她当作城市花园。武汉大学同样是一座城市花园,每当珞珈山樱花开放的季节,倾城男女争相前往观赏;昙花开放的黄昏时分,有更多的人赶来领略昙花一现的真谛。这些大学都是她们所在城市的一部分,是全城人心中的胜地,是全城人引以为傲的文明象征!我佩服聪明的珠海人和珠海政府领导,他们只不过在自己的土地上画了几个圈,引进了全国各地最著名的大学前来落户,极快地、极大地增强了自己的文化气息,提升了自己的文化品位和城市排位。因此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现代化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尺之一,要看城中有无高等学府,尤其要看这座学府的知名度高低。有远见的政府、有智慧的领导人无不把建立(或借来)高水平大学作为施政的“形象工程”。
澳门:从咸虾埠到文明之都
澳门是一座什么样的城市?以往是南海的一个渔村,盛产鱼虾,于是有咸虾埠之名;后来赌业兴起,“赌城”代替了咸虾埠,文明的称谓是东方蒙地卡罗或东方拉斯韦加斯。自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诞生了一座大学,澳门的别号再次得到修改,如今更是在努力冠之以文明之都、文化之城。渔村——咸虾埠——文化之城,三种称谓代表三个递进的时代,显示了澳门城市的进步,显示了澳门人精神境界的大幅提升,现在平白无故地放弃这个正在追求的名号,无端把无价之宝的文明象征送给对岸的横琴,不由得我不惊讶。搬什么走都可以,搬赌场(甚至于租地建赌城,把所有赌场都搬去),搬工厂,搬医院,搬高尔夫球场,……都不会在社会上掀起如此巨大的波澜,唯有搬走标志澳门文明程度的大学,实在令人难以置信。
澳门大学校址问题是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当年的东亚大学是一所私立大学。传说香港的几位商人看中了凼仔山头的一幅土地,估计盖起了大学,周边的土地就值钱了。有人说,香港人来澳门办学哪是为了发展澳门教育?不就是来这里炒地淘金吗?没想到弄假成真,一所大学在几位有头脑的香港人手里真的办起来了。
澳大:被围困得走投无路
当时,凼仔有待开发的地方多得不可胜数,连现在的凯悦酒店都还是一片荒田,聪明的地产商们却深知大学周围的地皮意味着什么,偏偏在紧贴着大学的地方盖起中福花园、海湾花园、泉鸿花园,还有这个“湾畔”、那个“明珠”,更把大学入口处的烂尾楼改造成“神话”般的赌场,密密麻麻的高楼大厦把大学团团围困在小小的山头之上,令它不可能再有发展的余地。谁都看得到,如果把大学周边这些花园、屋村全都用来建校,甚至把山下的卓家村收购过来,那是足够建起一座规模宏大的现代化大学的。
在澳门,校舍规模真像大学的只有那所私人大学,她既有教学楼、办公楼、象样的学生宿舍和接待客人的客房,还有很具规模的运动场,甚至有一所对外营业的私人医院!澳门大学却被困死在山上,理工学院则被切割得像豆腐块一样四分五裂,本部被重重包围在林立的赌场之中。咱们澳门最好的办学地段批给了美国来的、澳洲来的人作赌场之用,在那些建筑物极尽豪华的赌场面前,大学校舍可怜得如同矮小的茅屋面对摩天大厦,自惭形秽。
面对现实,澳门大学被周围的建筑物围困得“走投无路”、发展无门了,已经到了该搬迁的时候了。
大学:岂可自我封闭!
然而澳大搬往何处?一定要搬离澳门吗?搬迁中和搬迁后如何继续保留打造了三十年而得来的文明标志?有人在说,搬到横琴去,只借那里一方宝地,实行封闭式办学方针,与周围环境脱离干系。天哪,如今大学都朝开放式发展,不再是脱离社会的象牙塔。澳大搬往何处,兹事体大,当由全体澳门人抉择。
文/东雅居士(原载九鼎第19期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