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考察记录要点
(2010-11-01 06:18:46)
标签:
宋体观察点地貌地质记录 |
分类: 技术 |
忘了是什么时候的文字,贴在这里供学生参考。
---------------
野外记录要求
进行野外调查,必须做好记录,野外记录是最宝贵的原始资料,是进行综合分析和进步研究的基础,也是工作成果的表现之一。
1.
1)
2)
3)
4)
2.
综合性观察的记录要全面系统,例如进行区域地质地貌调查,常采用观察点与观察线相结合的记录方法。观察点是地学上具有关联性、代表性、特征性的地点。如地层的变化处、构造接触线上、岩体和矿化的出现位置以及其他重要地质现象所在。观察线是连接观察点之间的连续路线,即沿途观察,达到将观察点之间的情况联系起来的目的。观察点、观察线的具体记录内容如下。
1)
2)
3)
4)
5)
6)
7)
① 地层组成物质名称,岩性特征,包括岩石的颜色、矿物组成、结构、构造和工程特性等;
②化石情况,有无?多少?保存状况?化石名字?
③岩层时代的确定;
④岩层垂直变化,相邻地层间的接触关系,列出证据;
⑤岩层产状,按方位角的格式进行记录;
⑥岩层出露处的褶皱状况,岩层所在构造部位的判断,是褶皱的翼部还是轴部等;
⑦岩层小节理的发育状况,节理的性质、密集程度,节理的产状,尤其是节理延伸的方向;岩层破碎与否,破碎程度,断层存在与否及其性质、证据、断层产状等;
⑧地貌、第四系(山形,阶地、河曲等),河谷纵、横剖面情况,河谷阶地及其性质,水文,水文地质特征及物理地质现象(如喀斯特、滑坡、冲沟、崩塌等的分布,形成条件和发育规律,以及对工程建筑的影响等);
⑨标本编号,如采取了标本、样品或进行照相等,应加以相应标明;编号应该体现其内在逻辑性,如时间序列,样品类型,研究目的等等.
⑩补充记录。上述内容尚未包括的现象.
如果观测点为侵人体,除化石一项不记录外,其他项目都应有相应的内容,如④项应为侵入接触关系或沉积接触关系;⑤项应为岩体,是岩脉、岩墙、岩床、岩株或岩基等;⑥项应为岩体侵入的构造部位是褶皱轴部或翼部,是否沿断层或某种破裂面侵入等。
上述记录内容是全面的,但在实际运用时,应根据观察点的性质而有所侧重。
8)
9)
10)
以上记录项目应逐项分开,日期和天气记在页上方同一行内,余项宜另开新行。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