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姥姥进大观园(续)
(2011-06-21 10:53:42)
标签:
杂谈 |
分类: 学习资料 |
刘姥姥进大观园(续)
席散后,大家随着贾母在园内游玩。贾母携了刘姥姥同行,刘姥姥又向贾母道:“城里不但人尊贵,连雀儿也是尊贵的。这雀儿到了你们这里也变俊了,也会说话了。”众人不解,因问:“什么雀儿变俊了会说话?”刘姥姥道:“那廊上金架子上站的绿毛红嘴是鹦哥儿,我是认得的。那笼子里的黑老鸹子,长出凤头儿来,也会说话呢!”众人听了又都笑起来。
贾母又带了刘姥姥至栊翠庵来。妙玉迎进去。贾母道:“我们才都吃了酒肉,你这里头有菩萨,冲撞了是罪过。我们就在这里坐坐,把你的好茶拿来,我们吃一杯就去了。”妙玉亲自捧了一个海棠花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的小茶盘,里面放一个成窑五彩小盖钟,捧与贾母。贾母道:“我不吃六安茶。”妙玉笑说:“知道。这是‘老君眉’。”贾母接了,又问:“是什么水?”妙玉道:“是旧年的雨水。”贾母便吃了半盏,笑着递与刘姥姥,说:“你尝尝这个茶。”刘姥姥便一口吃尽,笑道:“好是好,就是淡些,再熬浓些更好了。”贾母众人都笑起来。
妙玉把宝钗、黛玉的衣襟一拉,叫二人随她出去。宝玉悄悄地随后跟了来。只见妙玉领她二人进到耳房内,妙玉亲自在风炉上煮滚了水,另泡了一壶茶。宝玉便轻轻走进来,笑道:“你们吃体己茶呢!”黛玉、宝钗二人都笑道:“你又赶了来蹭茶吃!这里可没你吃的。”妙玉命道婆将刘姥姥吃过的茶杯搁到外头去,另拿出两只杯来,斟了茶递与宝钗与黛玉,却将自己平日用的那只绿玉斗斟了茶递与宝玉。宝玉笑道:“常言道‘世法平等’,怎么她两个就用那样的古玩奇珍,我的就是这个俗器了?”妙玉道:“这是俗器?不是我说狂话,只怕你家里未必找得出这么一个俗器来呢!”宝玉笑道:“俗语说:‘随乡入乡’,到了你这里,自然把这金珠玉宝一概贬为俗器了。”妙玉听如此说,十分欢喜,遂又寻出一只九曲十环一百二十节蟠虬整雕竹根的一个大盏出来,笑道:“就剩了这一个了,你可吃得了这一海杯?”宝玉喜得忙道:“吃得了。”妙玉笑道:“你虽吃了,也没这些茶给你糟蹋。岂不闻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驴了。你吃这一海杯,更成什么了?”说得宝钗、黛玉、宝玉都笑了。
黛玉问:“这也是旧年的雨水?”妙玉冷笑道:“你这么个人,竟是大俗人,连水也尝不出来!这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着,收的梅花上的雪,统共得了一瓮,总舍不得吃,埋在地下,今年夏天才开了。我只吃过一回,这是第二回了。”宝钗知她天性怪僻,不好多话,亦不好多坐,吃过茶,便约着黛玉走出来。宝玉对妙玉赔笑说道:“那茶杯虽然脏了,白撂了岂不可惜?依我说,不如就给我那贫婆子罢,她卖了也可以度日。你说使得么?”妙玉听了,想了一想,点头说道:“幸而那杯子是我没吃过的;若是我吃过的,我就砸碎了也不能给她。你要给她,我也不管,你只交给她快拿了去罢。”宝玉道:“自然如此。只交给我就是了。”妙玉便命人拿来递给宝玉。宝玉接了,又道:“等我人出去了,我叫几个小厮到河里打几桶水来洗地如何?”妙玉笑道:“这更好了。只是你嘱咐他们,抬了水,只搁在山门外头墙根下,别进门来。”宝玉道:“这是自然的。”说着,便袖着那茶杯出来递给贾母屋里的小丫头拿着,说:“明日给刘姥姥带回家去罢。”
贾母因觉身上乏倦,便命王夫人和迎春姐妹陪着薛姨妈去吃酒,自己往稻香村来歇息。凤姐、李纨和众丫头婆子跟随去了。
鸳鸯仍带着刘姥姥到处逛,来至省亲别墅的牌坊底下,刘姥姥道:“哎呀!这里还有大庙呢。”说着,便趴下磕头。众人笑弯了腰。刘姥姥道:“笑什么?这牌楼上的字我都认得。”众人笑道:“你认得这是什么庙?”刘姥姥便抬头指着那字道:“这不是‘玉皇宝殿’!”众人笑得直拍手。刘姥姥这时觉得肚子里一阵乱响,忙拉着一个丫头,要了两张纸,就要解裙子。众人笑着喝住她:“这里使不得!”忙命一个婆子带她走了。那婆子指了个地方,便走开去歇息。刘姥姥喝了些酒,又吃了许多油腻饮食,多喝了几碗茶,不免泻起肚子来。蹲了半天,忽一起身,只觉眼花头晕,辨不出路径。只得顺着一条石子路慢慢地走来,走到一所房子跟前便进去了。进了房门,迎面便见一个女孩子满面含笑地迎出来。刘姥姥忙笑道:“姑娘们把我丢下了,叫我碰到这里来了。”那女孩子却不答。刘姥姥便赶过来拉她的手,却咕咚一声把头碰得生疼,仔细瞧了一瞧,原来只是一幅画儿。转身进了个小门,刘姥姥掀帘进去,抬头一看,只见四面墙壁玲珑剔透,琴剑瓶炉皆贴在墙上,锦笼纱罩,金彩珠光,连地下踩的砖皆是碧绿凿花。想找门出去,却找不到,刚从屏后找到一个门,只见一个老婆子也从外面迎进来。刘姥姥诧异,心中想:莫非是亲家母?便问道:“你也来了,想是见我这几日没家去找我来了,哪位姑娘带进来的?”又见她戴着满头花,便笑道:“你好没见过世面!见这里的花好,你就不顾死活戴了一头。”那老婆子只是笑,也不答言。刘姥姥便伸手去羞她的脸,一下子摸到那老婆子的脸冰凉挺硬的,把刘姥姥吓了一跳,猛然想起:“常听见富贵人家有种穿衣镜,别是我在镜子里头吗?”想毕,又伸手一抹,再细一看,果真是面镜子。只听咯噔一声,原来按动了西洋机关,露出门来。刘姥姥又惊又喜,走出来,看见一张精致的床帐,便一屁股坐在床上,身不由己地歪身睡倒。
众人不见了刘姥姥,便四处寻找。袭人心想:“别迷了路,顺着这条路到我们后院去了。我瞧瞧去。”进了怡红院,袭人听到鼾声如雷,闻见酒屁臭气满屋。一瞧,只见刘姥姥伸手伸脚仰卧在床上。袭人忙上来将她推醒。刘姥姥惊醒,睁眼看见袭人,连忙爬起来,道:“姑娘,我该死!好歹并没弄脏床。”袭人恐惊动了宝玉,摇手叫她别说话,悄悄地笑道:“不相干,有我呢,你跟我出来罢。”
次日,刘姥姥带着板儿来向凤姐辞行,又说:“虽然住了两三天,把古往今来没见过的、没吃过的、没听见的都经验过了。难得老太太和姑奶奶并那些小姐们,都这样怜贫惜老照看我。我这一回去没别的报答,唯有请些高香,天天给你们念佛,保佑你们长命百岁的。”凤姐告诉她,昨日老太太和大姐儿都着了凉,又想起大姐儿还没有名字,便让刘姥姥取个名儿,借她的寿压压邪。刘姥姥问了大姐儿的生辰,听说是七月初七日,便说就叫巧儿正好,若一时有不遂心的事,必然遇难成祥,逢凶化吉,都从这“巧”字儿来。凤姐儿听了,自是欢喜,又叫平儿把送刘姥姥的东西打点好。刘姥姥随平儿到外屋,见堆了半炕的东西,还有王夫人和凤姐送的一百零八两银子,连连道谢。刘姥姥又给贾母辞行,鸳鸯将众人送她的几大包东西给她,叫了车,让小厮送刘姥姥回乡下去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