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那些盘子
(2009-03-28 10:29:48)
标签:
文化 |
分类: 文化 |
——承先室收藏馀渖(十)
在我的承先室里,有不少明朝的盘子,完好的、有伤了的,当年想收藏一百个盘子系列藏品时买下的。
现在有几口摆在书架上作为摆设,有几口已经被我打包放起来了。其中有一口太阳盘,口径18。5厘米,盘口有全线,写意的太阳占整个内盘画面的近一半面积,边上有花草,在太阳下成长的花草。逐个太阳与下面的图案又构成像是一幅向日葵的图案,值得细细品玩,别具一番风味。盘子的外面是满幅花草图,没有底款,而且胎质一般,显然是民窑烧制的。
明朝官窑的盘子至少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元,但是,我没有这样的东西。我的这口瓷盘是明代时期比较常见的日用瓷器,只能作为收藏品来玩玩。
我一直渴望得到明朝宣德年间的青花瓷盘,但至今只得到一口残盘。其实藏品不在多,好东西一两件就够了,尤其像明朝宣德年间的青花瓷盘。这一时期的青花瓷盘将绘画艺术成功地运用于瓷盘之上。以写意为主,图案画的很满,纹饰繁密,纹样工整,线条往往会出现浓淡不一的笔触,有自然的晕散现象。到明代宣德时期,青花瓷在烧造技术上达到了高峰,以至于在陶瓷界有“青花首推宣德”的说法。
宣德青花瓷造型秀美,器型多样,主要以日常生活用具为主,如碗、盘、罐等,其中的盘子极为雅致华贵。它的青料特点是色泽浓艳,凝重;在盘上青料浓厚的部分有自然形成的铁锈疤痕,下凹深入胎骨;另一类,发色稍淡,雅致,且无“铁锈疤”,可能是一种比较优质的国产和进口料的混和料,但此类较少;宣德青花瓷盘釉汁均净,地釉泛青。
宣德青花瓷盘在造型上不甚讲究,看上去敦实古拙,造型隽永,圆浑柔和,有厚重感,手感较永乐稍重,在盘的内壁与底部交接之处,手感粗糙,而且有凹棱,俗称“月亮底”;圈足内墙根一周和“月亮底”部一般施釉稍厚,为淡绿色;大盘为沙底,小盘为釉底,可见窑红。
宣德青花瓷以纹饰取胜,画笔分实笔和勾勒渲染两种,实笔多为细线条,勾勒渲染多为粗线条和纹饰,线条流畅,纹路清晰,有一气呵成之感,纹饰画得十分规矩,没有看到出边线的,纹样以缠枝和折枝花卉为主,如莲花、牡丹、灵芝。盘上多画龙,香草龙常口衔灵芝,尾做卷,为草状;海水习翼龙,龙纹见四爪,但传世品中多见三爪龙;龙嘴翘如猪嘴,须上翻,身变粗。宣德青花盘也有中心画犀牛望月或一条鱼的,那时画的莲花多为双边莲瓣。
宣德青花瓷盘无一例外全部有款,出土器物中早期为四字篆款,晚期全部有帝王年号款,为“大明宣德年制”,盘为釉底的常底心书款,盘为砂底的落款于肩部、侧面或折沿下,款分无边框六字一行楷书款和有边框六字一行楷书款两种。
我也喜欢明万历外销瓷盘的装饰艺术,不过,想要得到一口那时候的瓷盘也不是不可能。明朝不同时期的瓷器质量不同,到后期也因朝政的无能而每况愈下。
在我家还有这样类似的藏品,有一些是出土的,盘底还有窑粘。我看,如果是家传的像这样的盘子要是完好的也已经不容易了。可是,物以稀为贵,以质为上。
作为系列收藏可以以量为基础,逐步增加精品。但是,如果不是作为系列收藏,要想有更高的投资价值,无论是收藏什么时候的盘子,还是收藏别的藏品,必须收藏那些稀、全、精的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