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切的缅怀无尽的追思
(2024-07-30 09:44:23)深切的缅怀 无尽的追思
——忆在焦伯英校长创办的向阳中学学习生活片段
滚滚东去流经如(皋)泰(兴)运河的长江水,仿佛也在叙说着关于向阳中学的故事,紧倚如泰运河北侧生长在向阳自然村四周并不密集的青青翠竹,任凭世事变幻风雨飘摇,依然巍然挺立……
——题记
高大由红砖垒砌的烟囱静静矗立在如泰运河向阳村钢窗厂里,沉寂无声,一条南北走向紧邻钢窗厂东边的灌溉渠,亘远悠长,路边杂草丛生,一根电线杆竖在路旁,远处天空飘逸几许云朵,更映射一片荒凉……
这是我高中同学多年前回向阳中学时拍摄的微信发给我照片上的情形——这哪里是我记忆中的向阳中学、那个曾经蓬勃生机彰显朝气、书声琅琅画笔沙沙的向阳中学?!
白手起家
这原是向阳小学,共由三排(每排有数十间房屋)坐南朝北青砖青瓦瓦房、红漆水泥圆柱组成,最前面一排(房屋)设有向阳村小商店(供销点)、村医务室等,向阳村钢窗厂位于小学和如泰运河北侧之间,运河南岸是一条东西走向从县城通往过船港(码头)的城西公路,公路南侧工厂众多,泰兴味精厂与向阳钢窗厂隔运河遥遥相对。
在县教育局的大力支持、燕头(城北)乡的鼎力协助下,决定将向阳小学划属并筹办泰兴燕头向阳美术工艺学校(高中部),由原燕头中学有多年办学经历和丰富教学经验的焦伯英同志担任校长。
选定校址,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面对办学方针、招生规模、课程设置、选聘教师、学生食宿、后勤管理等大大小小的事项便接踵而至,各种有形的无形的压力也纷至沓来,事无巨细,焦伯英校长凭着顽强的意志,克服种种困难,打破常规,敢为人先,向阳工艺美术高中的创建工作开展得稳健顺利,很快于1982年秋学期实现了在全县范围内招生开学。1983年9月,我有幸成为向阳美术工艺学校的一名学生。记得当年8月上旬收到该校的录取通知书,8月下旬在泰兴鼓楼南大街一所学校里进行面试(考核),即临摹白描《夏荷图》(后来学习国画才得知画种)。来自全县各乡镇的70多名来应试的学生在紧张的临摹,其紧张的气氛不亚于一场特别的考试。临摹快结束的当儿,我才认真注视了一下其中的一位老师:身着白色的确良衬衫,配以黑色筒裤,理着平头显着十分精神,圆润宽厚的脸庞露出淡淡浅浅的微笑,让人感到十分亲切,炯炯有神的眼眸透露出刚毅与稳健,约1.75米的健硕的身材不乏魁伟和精神。尽管是第一次见到,却给我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后来我才知道是我们尊敬的焦伯英校长),这印象伴随着我在校美好而快乐充实的学习时光,也伴随着焦校长为学校、为师生员工一以贯之的忙碌、奉献与汗水,悄无声息走进我的人生,任星月轮回时光流转,历久弥新。
见贤思齐 一片冰心捧出玉壶琼浆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开始,包括泰兴在内的全国许多地方,兴办特色(职高)高中一度风起云涌,方兴未艾,显示出那一特定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与特殊(特色)教育办学的走向。
特色(职高)高中,既要兼修高中基础课程,更要在特色(特点)上下功夫。和当时泰兴水产养殖、工程建筑等许多特色(职高)一样,向阳工艺美术学校在高度重视基础与特色教育并重,把学生的成长、发展作为第一要素等方面开辟了新境界。和普通高中到高二才开始分文、理科不同,向阳工艺美术学校从高一开始课程设置则是文科。至今,我依然清晰记得代我们数学、几何、历史等学科的徐月芳、于明群、朱成平(兼任副校长)等老师,他们的执著与坚守,他们的追求与奉献,丝毫不逊色于普通高中甚至于重点高中的老师!我们并没有因学习专业而耽误基础课程,1989年5月即我从向阳中学毕业不久因内部招工去徐矿集团(原徐州矿务局)工作后第三年参加(招生)考试,以数学满分(120分)、全局第六名的成绩被徐州煤校(徐州煤炭工业学校 江苏师范大学淮海文理学院前身)采煤与管理(采矿工程)专业录取,这当然是后话。
如泰运河离向阳钢窗厂东西八九里的样子各有一座桥,而从向阳中学通过如泰运河进入城西公路则是靠一艘小船摆渡,一人一次乘度五分连人带自行车则是一角,3直至10分钟就能过河节省了两岸的人们过河要绕行(桥)的时间。那时交通远不如现今顺畅发达,公交线路稀疏,根本谈不上出租车之类,人们出行大多是骑自行车或步行,就连时兴的摩托车也是凤毛麟角。可焦伯英校长就是凭着一辆当时并不落伍的永久牌老式载重自行车(二八大扛),风里来雨里去,忙碌、稳健、笃行的身影时时出现在摆渡口、通往县城的城西公路上、诚聘美术书法等专业教师的征程中……正是这辆名不见经传的自行车,见证的向阳中学的辉煌,承载着那段不曾忘却的经历;也正是这辆不起眼的自行车,焦伯英校长不辞劳苦,风雨兼程,饱经风霜,不厌其烦不遗余力数度“茅庐”,去泰兴、下江都、奔靖江,“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为我们请来了一大批在扬州、南京等地文化艺术界有影响的艺术院校实力派专业教师、社会团体(各阶层)学者名人等充实壮大了专业师资力量。
正是从泰兴文化宫朱翔老师(教授素描、色彩)那里我们第一次听到了欧洲文艺复兴、20世纪等时期马奈、塞尚、梵高、毕加索等画家的名字,知晓了什么是印象主义、抽象主义、立体主义画派;从泰兴总工会叶国权老师(教授国画)的讲授中,我们耳闻了八大山人、吴昌硕、潘天寿、齐白石、张大千、徐悲鸿等国画大师的故事;从省泰兴中学陈忠明老师(书法家 教授书法)的精心辅导下,我们获知了王羲之、怀素、柳公权、颜真卿等书法大家;从江都园林局陈永珍老师(教授花卉园艺)那里我们学到花卉基本知识与园艺艺术……
学习氛围浓厚,艺术琼浆芬芳!一片冰心在向阳这片孕育生机的土地盛开绚烂的花朵。
真情呵护
1984年暑假刚结束新学期一开学,映入眼帘的是向阳中学第一排校舍的南面新落成的六间瓦房(食堂),新打好的水源井以及第二排与第一排(房屋)间新盖的青砖青瓦房屋(教师办公室)。
水源井的落成,对于当时尚不具备洗浴条件的学校和学生来说都是一件绝妙的美事,特别是在仍很炎热的夏秋季,女生可从井里打着凉水掺着热水去寝室进行洗漱。而男生则不忍这种单调与枯燥(洗漱方式),下午2节课下后吃完晚餐,不知是谁出的主意,起初只有几名男生径直悄悄去如泰运河游泳,兴许我们绝多数男生都来自农村都会水,也有“出生牛犊不怕虎”的禀性,渐渐地偷偷跑去游泳的男生多了起来。长江水经过船港流经如泰运河,河面宽阔,潮起潮落频繁,运河里机动船、载货的船队穿梭来往,在运河里游泳极具危险性。俗话说“事出反常必有妖”。记得有次我们照例偷偷跑去游泳,泰兴镇一位同学(不会水)跌入“深坑”差点出人命,幸被水性较好的吴建明同学成功救出上岸,自此,吓得魂不附体的该同学自然是不敢下河游泳了。肩负学校重要外联工作、繁重行政任务和教学业务的焦伯英校长知道这件事后,当即在这个星期六上午的班会上对我们说:“游泳本是一项深受大众喜爱的强身健体的体育运动,对于你们课余去运河游泳,从内心来讲我并不反对,但在没有任何保障生命安全措施的情况下,擅自下河游泳则是一种无组织无政府行为,任何一个去游泳的同学必须为自己的自私、狭隘与盲动埋单。这样,凡想继续下河游泳的同学,下周没人带3000元到校交财务科……”没有说教,也没有激烈的批评,有的则是善意的警示与经济的惩戒。3000元在当时是一笔不菲的数目,别说大多数在农村的同学家庭尚拿不出来,就连一些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城镇户口的同学也望尘莫及,游泳的风波便得以平息。这以后的好多个星期天乃至人们都穿上了长袖长裤薄薄的线衣秋意渐浓我还在家里西边的大河里游泳,很是过足了游泳的“隐”,但还是惹得左邻右舍不解与莫名惊诧。
拥抱自然
为陶冶情操,丰富阅历,增长见识,提高审美情趣,1985年春学期(5月份),焦伯英校长到县长途汽车站承租大客组织我们83级全班同学和全体教职员工赴无锡、苏州、杭州为期三通达观光采风游览。对于绝大数第一次出“远门”的我们83级同学来说,心情格外激动,大家欢呼雀跃,群情激昂,仿佛是放飞的精灵,在大自然吮吸美的养分,在阳光雨露中茁壮成长。三天时间里,我们参观了中央电视台无锡外景基地“三国城”,游览了苏州园林,领路了杭州西湖风光……不想在返程至无锡时,我和熊新华同学请假(大约请了2个多小时,让大客等我俩)去看他弟弟(时在无锡无线电工业学校上学)时因路线不熟后又因通讯不畅无法联系而贻误,大客终等不来我俩而径直返回学校。我俩在无锡滞留一天返校主动找焦伯英校长作出了检讨。这次旅游观光给我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而我俩途中的“开小差”亦成为同学中的“笑谈”。一晃38年过去,由于工作生活学习等种种因素,尽管在此期间到过许多地方,却至今没有再去过苏杭。
上世纪八十年代,电视机没有普及,记得1983年秋学期,晚自习后我们好多同学前去学校西头曹姓家那时热播的电视连续剧《霍元甲》,左邻右舍加上我们好多同学常常围得人家家里(有时是在院落)水泄不通。焦伯英校长知道后并没有反对,只是嘱咐我们不要妨碍村民,更不要耽误第二天的学习。那时,时兴穿喇叭裤,着高跟鞋,留长头发,班上好多同学纷纷效仿一些专业教师不修边幅放浪形骸,在懵懂朦胧间追逐一些所谓特殊的艺术上的“癖好”,这如果于普通高中来说或许“大逆不道”,但对于向阳美术学校讲则不伤大雅,学校所秉承的“开放、包容、豁达、至爱”的理念贯穿办学始终。
四处奔走
和82级毕业(85年毕业)大多数同学系泰兴镇(户口)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不同,我们83级毕业(86年毕业)的学生大多数来自农村毕业分配尽管好多单位有接收的意向,但仍然面临一定的压力。早在86年5/6月份,焦伯英校长与每位同学所在的乡镇(政府)以及分管工业的主管部门就83级毕业生分配去向有过接触、交流和相关建议(推荐意见),7、8两月又马不停蹄,四处奔走,用自己的人格、虔诚和本着对用人单位、毕业学生高度负责的精神,为确保在8月底9月初将83级毕业学生全部分配到岗提供了有力保证。
记得刚开始我和于阳同学被分配到扬子江制药厂(扬子江药业集团前身),我因事没有前去报到,后经我表兄推荐先去口岸镇总工会继而去泰兴制药机械厂 (厂工会、生产技术科)(工作)。这当中,我了解到5/6月份我们班前往淮阴、无锡、南京等地参加专业考试结果及相关同学的去向。我们83级的同学中有的已经光荣入伍,有的考取无锡轻工学院、无锡职业技术学院等艺术院校(我和几名同学因几分之差与相关院校失之交臂),有的分到县、乡(镇)企业、影剧院等单位。在泰兴制药机械厂上班不到两个月,因徐州矿务局(徐矿集团)内部招工我于1986年11月被分到徐矿集团垞城煤矿工作。继此,我与故乡、与向阳中学、与曾经三年朝夕相处情同手足的同学渐行渐远,但同学之间的联系(后来先是建同学QQ群然后又建同学微信群)并没有因天各一方而间断,“向阳情结”反而在心中愈发强烈。从同学与我联系交流中得知近几年几次大的同学聚会(我因事皆没有参加),他们都能有幸如愿邀请到焦伯英校长参加。获悉焦伯英校长虽年事渐高但身体依然很健康,不由感到由衷的高兴,而在今年农历正月初四同学的聚会(我也没参加)中没有听到关于焦伯英校长参加与否的讯息,使我预感到焦伯英校长身体或许已不如从前……
声名鹊起
向阳中学五周年校庆,我没有参加,当时我在徐矿集团垞城煤矿工会担任宣传部长,工作十分繁忙。校庆活动前,我收到母校的邀请函,因不能按时参加,便及时写了封激情洋溢、祝福全校师生学习生活愉快、祝愿校庆圆满成功的书信寄往母校,以表祝贺与心愿。校庆活动结束后,我收到了朱成平副校长的热情来信和一本校友通讯录(因几次搬家已将信和通讯录丢失)。朱校长在信中告诉我:校庆这天,县委县政府县教育局、县各界代表、兄弟学校代表及校友等200多人参加了校庆(大会),82届徐毅同学代表毕业校友在会上作了发言,与会人员观看了书画展览和精彩的文艺演出并在校庆留言簿上签名留念;在全县所有特色教育学校校庆(活动)中,我们学校的校庆活动日程安排紧凑,内容丰富,气氛热烈,影响深远,意义重大;另,凡与学校有通信联系的校友赠送一本校友通讯录,学校欢迎毕业后天南海北在祖国各条战线上辛勤工作的校友随时回母校参观游览。
这次校庆,既是向阳中学走过不平凡的五年光辉历程的回顾和总结,更是五年来向阳中学取得丰硕成果向全社会作出的汇报与展出,必将载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特殊历史时期特色教育大有作为的史册!
言传身教
在繁重的学校外联和行政工作外,焦伯英校长兼任了我们83届高中三年的语文教师。他那丰厚的生活阅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对学生的一往情深俨然慈父般的温厚和教诲,让我们在三年的学习生活中受益良多,影响并感动着我们的人生抉择。
从1983年入学新学期开始,我便开始用零花钱订阅了《文学报》、《周末》报纸在全班同学中传阅,更是深得几位爱好文学的同学格外青睐,这一举动收到焦伯英校长的赞赏。那时我利用周末回家及节假日经常光顾泰兴、口岸等地新华书店必买必看的全国十三所重点中学选辑的《作文通讯》对提高写作水平提供了极大帮助。至今记得多次焦伯英校长我我的作文作为范文在课上讲评的情景,更加坚定了从那时起就形成文学创作的梦想以及结下的文字不解之缘,从初中就开始至今仍坚持的写日记的习惯,或许也是不断追求愿景超越梦想的渊源吧。
在从泰兴制药机械厂到到垞城煤矿采煤一区工作起初的那段日子里,井下采煤条件十分恶劣,工作环境异常艰苦,同入矿同分在采煤单位的好多矿工子弟开始打“退堂鼓”,刚开始我也曾犹豫徘徊过,但很快就打消了此念头。因为,我深深懂得越是艰苦的地方越是能磨炼人的意志,“开弓没有回头箭”,更是因为向阳中学培养和造就的“不向困难低头,不向艰险屈服”的品格坚定了我的选择与坚持,也更是因为焦伯英校长艰苦奋斗、不懈追求、栉风沐雨、言传身教深深感染了我……后来,我从采煤一到工会借用、去上学、再到矿党政办、去异地,一路走来,一路感恩与感慨,那些潜移默化、融入血液的一切美好的精神内存才是激发向上、向善的力量源泉。
有人说:高中是人生自重要的学习阶段,高中所建立起来的同学间的友谊(情)是人生最重要的情感。深以为然!我曾经常凝视、翻阅那本校友通讯录,耳闻校友或在普普通通或让人艳羡岗位所作的默默奉献,每每这时,向阳中学的一幕幕、一桩桩往事便在眼前浮现、闪回,忘不了那滚滚东去的运河水,忘不了校园的潇潇春雨……
时历盛夏,从与同学陈亚平的微信交流中,惊悉焦伯英校长因病于2024年6月17日在泰兴去世,享年91岁,不禁悲从中来,深以为多年来未能如愿踏上故土看望他为憾事,然庆幸:青山依旧,风范长存,正是:筚路蓝缕 致力特色教育 树立发展思维放眼长远开新河,呕心沥血 绘就美好蓝图 顺应时代潮流立足本职写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