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请在精神上纯净(一)

(2010-03-14 19:05:18)
标签:

精神纯净

d.h.劳伦斯

夜莺

天国

自然之美

文化

分类: 心灵与情怀

Be Pure in Spirit 请在精神上纯净

——读D.H.劳伦斯的散文

 

    “Be Pure in Spirit”——译作“在精神上要纯粹”或“请在精神上纯净”。

    这是英国著名作家大卫·赫伯特·劳伦斯(David Herbert lawrence,1885-1930)的一本散文集里的核心语句,特意印在书的封面上。如此,读这本书,你就不能不认真地体会和咀嚼这句话的味道。

    Pure,指成分纯,中文可以翻译为纯粹,纯洁,纯净,纯真,纯正。所以,译者黑马干脆把这本书名译作《纯净集》。

    那么,劳伦斯在这些文章里,是如何诠释“Pure”的呢?

    言及思想精神上的“纯净”,我们会习惯地以为又是关于道德的说教。不是的,劳伦斯所说的“精神纯净”,不是指世俗的道德观念。我是在20年前开始读劳伦斯,在我的认识和记忆中,劳伦斯本人无疑是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但他绝不是道德教育家,他不是牧师,甚至连基督徒都不是,他不至于要在道德上对人们喋喋不休。很多中国读者读过他的小说《查泰来夫人的情人》、《儿子与情人》、《虹》、《恋爱中的女人》等,我们记得那些著作显然不是向人们讲述所谓“道德”。实际上,他的小说总是对着腐朽的传统道德开战,所讲的远远的超过道德问题。那么,他提倡的“精神上的纯净”指的是什么呢?

    我翻开这本“纯净集”,一篇一篇地读下来,逐渐地,它让我领会到了劳伦斯所说的“纯净”,是指精神上的一种理想境界,它体现在对自然、人生和艺术的态度上。概括来说,就是自然之美、男女之美和艺术上的真诚。这属于思想,属于哲学。

    这就是了!

 

一、 同上帝一样坦荡清明

 

    什么叫“自然之美”呢?

    我们好像都知道大自然本来就是美的,但这只是个一般的概念。如果把你放到一个现实的具体的环境中,或者你面对一棵微不足道的小草、一朵不起眼的小花,或者一只小鸟唧唧喳喳的叫声传到你的耳中,你是否能感觉到美,那却是另一回事。

    有人认为,在鸟儿的王国,夜莺最为聒噪,最为轻狂,最爱喧哗,活泼得过了头,因而不大喜欢它;有人听到它的叫声就感到伤悲,以为它在为逝去的爱人而啜泣。因此,像约翰·济慈那样浪漫的诗人写出了充满凄凉感伤的《夜莺颂》。更奇怪的是,还有人听出了夜莺在欢乐歌唱而感到嫉恨,不满这鸟儿比他自己幸福。还有人看到孔雀开屏,那美丽的羽毛展开来也让他感到嫉妒。这些感受全是自己主观的东西,与鸟儿是无关的。劳伦斯俏皮地说约翰·济慈:从夜莺的歌声中听出了“啜泣”,真是个谜,他的耳朵是不是长倒了!

    在劳伦斯的耳中,夜莺的叫声是另一种感觉和认识(《夜莺》):

    不夸张地说,夜莺的歌声是如此清越、生动、质朴、令听者伫立。这种美妙的叫声交织着清脆的感叹,一定是天使们降生的头一天发出的,是天使们出世后无意识中发出的。其时,天堂里一定回荡着天使之声的交响:“哈罗!哈罗!看啊!看啊!是我!是我!多么美妙啊!”

 

    劳伦斯特别强调地告诉我们,夜莺的叫声纯粹出于天性。实际上,夜莺是世界上最不忧伤的鸟,它没有什么可忧伤的。它感到生活完美无缺并为此发出鸣啭,发出告白。但它从来也不省察,不会顾及人们的感受,该怎么叫还怎么叫。而且,“这叫声纯粹是一种音乐,令你无法为之填词。”

    听到夜莺的叫声,激起我们的感情,我们可以找到适当的字词来描摹自己的感受。但是,劳伦斯认为,对于夜莺的叫声本身,认真地说,没有字词可以准确描摹。描摹出来的甚至都不是真的。如果有,也应该是比字词更加纯洁的东西,用上了字词就让它受到了玷污。夜莺这些鸟儿们,天性活泼,生性主动,它们发出的声音永远是清新完美的。因为,“它是出自丰饶坦荡的上帝之手”。

    是的,天性,天籁之音,它是无比纯洁的,受不得人为地玷污。面对这自然之美,你的心灵也必须是纯洁的。必须有着用语言甚至都无法描摹的纯洁心态,才能真正体会到大自然的美丽!

 

    在《诺丁汉矿乡杂记》一文中,劳伦斯写了一个女人与一个男人面对鲜花的不同情状:女人把花当成自己的所有物和装饰品,她不会去观赏,不会去畅想一番,喜欢了就伸手摘下来,占有它,插在自己的头上,还向人夸耀;而男人呢,却是在那里低头赏花,他对花不是仰慕,不是欢欣鼓舞,也不是常见的那种占有欲,是“那种奇特而渺远的沉思状”,表明他真的感受到了花的美丽,他是“萌动中的艺术家”。

    这种对比非常形象。对待自然之美,应该像艺术家那样沉思、畅想。花本是纯洁的,应以纯洁心态去感受它的美。

    自然之美的确需要纯净的心去发现、去感受,一篇《花季托斯卡拉》让我们见识了劳伦斯的不一般的心灵。在这篇长达5000余字的记述散文中,作家以罕见的热情,细致入微的观察,广博的学识和抒情的笔调,描写了意大利沿地中海的托斯卡拉地区,不同季节中以野生为主的花木的生长、开花过程。文章记述了有名目的花草多达50余种,还有各类农作物及其他植物20余种,以及许多小鸟儿和蜜蜂。这里几乎包括了当地原野中所有的花草树木,并重点的描写了乌头、水仙、地黄莲、无花果、雏菊、莵葵、藏红花、蝴蝶花、紫罗兰、葡萄风信子、石楠等十几种花草的生长形态及相关自然地理环境,并且对比地介绍了在阿尔卑斯山、英国、美国、印度和澳洲类似花草的生长状况,向我们呈献了一个生生不息、充满活力、有声有色、五彩斑斓的世界,表现了他对大自然的一草一木,那些生命被激活时的新鲜与新奇。这简直是一部花的交响乐!让我们通过劳伦斯的眼睛,看到了那个真切的大自然之美!

 

    大自然也有“不美”的地方。我之所以把“不美”打上引号,是接受了劳伦斯的观点,这只是我们自己的感受,与大自然本身无干;所谓美与不美,都是大自然的客观存在。不要说因为现代工业化带来的那些人为地毁坏和污染造成的对自然美的破坏,劳伦斯对此屡屡表现出惋惜、不满和忿恨;就说自然本身也常常有灾难、荒漠、严冬和死亡。

    那么,面对灾难、荒漠、严冬和死亡,“自然之美”又在何方呢?劳伦斯的“精神上的纯净”又体现在何处呢?

    在作家的笔下出现了如下场面(《鸟语啁啾》):

    严寒一直持续了数周,冻死的鸟儿越来越多,鸟的数量在骤减。田野里、篱笆下,死鸟横陈,一片残尸,有田凫,欧椋,画眉和红冀鸫。这些死鸟被一些看不见的食肉兽叼走了肉,只剩下血淋淋烂糟糟的外壳。

 

    但是,大自然并没有停止在这残酷恐怖的死寂之上。随后的一个早上,天气突然变好了。风向转南,温暖平和地吹向海岸,斜阳之下,鸽子开始喁喁细语,野鸟也在河底的黑刺李丛中喳喳呢喃。这不能不让人吃惊!面对着大地上厚厚的一层被撕碎的鸟尸,鸟儿们并没有被死亡吓住,它们在感知到春天即将到来的最初时刻,就迫不及待、不顾一切地同声歌唱起来。尽管声音还弱,断断续续,可是它们却是在向天空发出清越的、富有生命力的声音,迎接春天的新世界的到来!

    接下来,作家抒情地写道:当大地被窒息扼杀过后,地心深处的泉水一直在静静地等待着。它们只是在等待那旧秩序的重荷让位、融化,随后它们又立即成为一个清澈的王国……令所有鲜花盛开的琼浆。不必去看那些尸陈遍野的死烂鸟儿,别去想阴郁的冰冻。我们无权选择世界,我们几乎没什么可以选择的。我们只能随着严冬血腥恐怖的脚步前行。但是一切都无法阻止这泉水,无法令鸟儿沉寂,无法扼杀鸽子在林中鸣啭,这个富有活力的世界不会停步,它不可阻挡的振作着自己,来到了我们身边。月桂树很快就要散发出芬芳,羊儿很快会立起双脚跳舞,地黄莲会遍地闪烁点点亮光,那是将是一个新天地。

    由此,劳伦斯得出他对于生与死的感悟:死孕育着生。因而大自然没有死。灾难不过是把我们抛入新的生的开端,它使我们乘上了天国吹来的清新柔风,像鸟儿那样在混沌中从死转向生。

    这就是劳伦斯告诉我们的,即使在灾难、恐怖和死亡面前,你看到的仍是大自然的无限生命力之美!你看到了这一点,就说明你接受了来自天国的清风,你同上帝在一起思考,你的心同上帝一样坦荡清明。

 

本文被新浪博客草根博客版 和新浪论坛百样文学》《中国悦读》和《红茶馆》版加精置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