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银川西夏王陵遗址
陵园,本来就应该是沉寂的吧?可西夏王陵沉寂得出乎了我的意料,让我惊异!
险峻峭拔的贺兰山下,辽阔空旷的荒芜原野,历史的风尘已消蚀了王陵本来的面目,只呈现给我们那远去王朝的一侧身影。
——大小高低不等的陵塔土堆,残留的断垣頽壁,残砖烂瓦,祭坛的基座,宫阙的基石,在野草刺从边静静地面对苍天。
这是岁月尘封已久的沉睡,是苍凉孤独中的冷寂,是阅尽繁荣与败落后的沉默!
恰如喧闹常是浅薄的表情,而深厚往往是沉默的原因。西夏王陵也正是以不失高贵的沉默向我们展示它的博大和深厚。
9座王陵,253座后妃和王公大臣的陪葬墓,按照天上星宿的排序,分布在东西5公里,南北10余公里的区域,总面积达50多平方公里。这么宏大的场面,在全世界也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
每一座王陵陵园的面积都在10万平方米以上。原本有一套完整的建筑群:长长的神道,高大的石兽和文官、武将的石刻雕像,高耸的阙台,庄严的碑亭、考究的月城或瓮城,神圣的核心区陵城。陵城内,有华丽的献殿和灵台,墓室在陵城中心的地下。王陵的主建筑——陵塔,为圆形塔式砖木夯土结构,直径34米左右,高约30米,外用彩色琉璃砖包砌。陵园内外,松柏相映,紫烟氤氲。
那是何等的富丽堂皇,何等的恢宏气势啊!
只可惜,现在,我眼前却是一片废墟!
过去的辉煌已神秘的消失。
夏王陵,你只有沉默!只有用沉默表示对往昔辉煌的默念。
那个辉煌时期在11至13世纪。公元1038年,党项族拓拨部首李元昊,在经过长期蓄谋准备之后,正式宣布脱离宋王朝,建国称帝,国号大夏,史称西夏;辖今宁夏,甘肃大部,陕西北部,内蒙古西部和青海东部地区,与宋、辽形成三国鼎立之势。
西夏王朝,在近两百年中,历经十帝,政权相对稳定,农牧业发达,商贸活跃,国库充裕,军力强劲;他们创立了独特的西夏文字,在注重自己的传统羌族文化的同时,积极吸收汉族和藏族文化,既提倡儒学,又弘扬佛教,法律体系完备,文学艺术如诗词、音乐、绘画创作都比较活跃,富有成果,而且从宋地引进了当时在世界上最先进的陶瓷烧制技术和活字印刷技术,形成灿烂而独特的西夏文化,至今还让我们无限神往。
结束这个文化期的,是一场残酷的战争。
公元1227年,成吉思汗的蒙古铁骑,终于踏碎了西夏国王的王冠。在此之前的22年中,元蒙对西夏共发动六次征战。西夏党项人的抵抗异常顽强,给来犯之敌以重创,前五次都取得了抗击蒙军的胜利。这是横扫亚欧大陆的蒙古大军从来没有遇到过的顽敌。第六次的征战,成吉思汗亲自帅领,他曾一次次地发誓要杀绝党项人!这场战争历时十一个月,蒙军才攻破已围困半年之久的西夏都城兴庆府(今银川市)。然而,成吉思汗自己也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没想到,这位叱咤风云的一代天骄,就在最后胜利之前死于党项人的毒箭。
失败了的西夏党项人遭到了蒙军灭绝性的屠杀,全城血流成河,所有宫殿、宗庙及其他华美的建筑,在火海中化为灰烬,无数珍宝被劫掠,典籍被焚毁。不待言说,西夏王陵同样遭到了毁灭性的劫难!
那场战争之后,西夏王城也仅仅剩下这片残破的王陵和另一座城外的佛寺。
正如古希腊柏拉图所说“战争使一切颠覆。”繁荣的西夏国及其灿烂文化,在几天之内悲壮的消失了!
在其后的700年中,又因为战火、洪水、风沙、地震以及人为因素,加重了王陵的损毁,到上世纪70年代被文物部门“发现”,便成为眼前的摸样。
一个国度文明的发祥和积累,需要长达几百年、上千年,但要毁灭它却不需要多么长的时间,也许一个晚上就够了。古庞贝文明的毁灭,就因一次火山的喷发,奔流的岩浆和火山灰顷刻之间掩埋了这个古罗马的艺术天堂。那是天灾,人类没有办法;然而,古巴比伦文明和古埃及文明的结束,却都是在外族入侵屠杀之下断送的;就连古希腊文明、古印度文明的神秘中断,也与战争有直接关系。
文明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璀璨无比。就其精神力量而言,具有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极其强大的的影响力;但是,它的外部形态又总是极为脆弱,在遭遇来自野蛮的毁灭性打击之后,往往便一蹶不振,从此烟消云散,只给后世留下一些珍贵的记忆。
中、南美洲的玛雅文化和印加文化的神秘消失后,就再也没能恢复。至今,这些国家的人们,也只能拿仅存于博物馆里的残片,向外人叙说骄傲的当年。而造成玛雅文化消失的原因,虽然至今还没有公认的说法,而内部暴乱相互残杀和祭祀杀人过多当是主因。印加文化的消失,那是16世纪西班牙殖民者入侵屠杀造成的,是有案可查的。
西夏文化也遭遇同样的命运。
啊,神秘而灿烂的西夏文化,你的消失,不能不说是历史的遗憾!
就在那一场劫难之前,党项人曾做了最后的准备,他们转移了大量珍宝文物、文献典籍,包括历史文献,佛教经书,精美的绘画,西夏文典,以及珠宝、古器,悄悄地隐藏于比较边远的黑水城(今内蒙额济纳旗)。黑水城成为了又一个敦煌艺术宝库。
时间到了二十世纪初,一批批外国探险强盗,趁着大清国虚弱无能,潜入我国西部寻宝。他们盗走了敦煌的无数无价之宝之后,又把魔爪伸向了黑水城。臭名昭著的俄国人科兹洛夫以及英国人斯坦因、瑞典人斯文赫等,掠走了藏在黑水城的大部分最精华的文物和文献。仅科兹洛夫一人掠走的珍宝和文献就上万件!上万件,这是多么庞大的数字!以这些珍宝文物,就足够开一所博物馆!这些本属于我们中国的无价之宝,却现存于俄国圣彼得堡亚洲民族博物馆、艾尔米塔什博物馆和大英图书馆。
中华民族只有流泪!
西夏王陵只有沉默!
我得知,为了抢救和保护这份珍贵的历史遗产,揭开西夏文化神秘的面纱,还它的本来面目,近百年来,一些专家学者就志身于对西夏文化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大量成果,如大型文献资料书《中国藏西夏文献》,已经编辑出版了20卷;如今,许多人在继续为这项有意义的事业辛勤工作。就在3号陵——泰陵的东侧,我看到了一座建筑——用西夏文和汉字两种文字书写的“西夏博物馆”。参观后出来,我感受到了一种宽慰。
出了王陵,我走在银川市的北京路上,看到一座建筑物上有两排巨大的西夏文字,一个我也不认识!我想包括银川市民在内也没有几个人能够认识。这是为什么?细想一下,我好像懂得了,树立它的人用意不在于字面意义,而是表示了对西夏文化的尊重、怀恋和传承。不由得,我心里有一股暖暖的感觉。
北京路从西到东贯穿银川新老市区,西端至贺兰山下,连着王陵,东端经过老城区,可达养育了银川平原西夏文明的黄河。它笔直、宽阔、平坦,两旁的博物馆、科技馆、图书馆、文化中心、会展中心,文化广场、文化公园,都是那么的漂亮、精致和大气,并且具有鲜明的西部民族特色。第二天,我参观了博物馆、图书馆和文化中心,那浓厚而又充满活力的文化气息,分明让我领略到了西夏文化的血脉正在激情澎湃的流淌!
西夏文化是中华古文明中灿烂的一章。西夏文化的精神已经融入我们民族历史的血液之中!
古西夏地域,今天又在开创新时代的西部文明;可以肯定,那将更加的灿烂辉煌!
沉默的西夏王陵,会得到最大的安慰!
(本文被新浪论坛《读书论坛》《百样文学》、《百味论坛》《博古通今》《茶余饭后》版推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