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会孩子感受幸福

(2009-04-13 06:22:15)
标签:

教育

家庭教育

期望值

家长

感恩

知足常乐

分类: 教子悠思

    作为家长无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个幸福的童年。可是我想问家长朋友们一个问题:“您的孩子幸福吗?”

    我想你们一定说:我的孩子是幸福的。我相信你们的话。

    但是,您了解孩子的感觉吗?

    我的一位从事教育工作的朋友曾在某中学初二年级的一个班做过这样一个现场调查:分别问学生家长:“您的孩子幸福吗?”在场的家长们基本上都肯定地说自己的孩子幸福。然后,再问同学们:“你们感觉自己幸福吗?”绝大部分的学生都说自己不幸福。

    这个结果让家长们很惊讶,完全没想到!看来,我们家长真的不太了解孩子的心。对同一个问题,回答却不同,而且反差这么大,问题出在哪儿呢?

   我说,出在观念不同、感受不同。幸福是一种感觉。幸福与否,是一个人对现实生活满意度的主观感受,在同样的环境条件下,是否幸福,每个人的感觉可能就不一样。我们应该教育孩子明确以下基本观念:

    感受幸福,首先要有正确的幸福观。

    社会上许多人笃信“有钱就幸福”,“有权就幸福”,“有名就幸福”。有许多孩子也抱有这种看法。的确,财富可以换来更充裕的物质享受,名利可以满足虚荣心,但是财富和名利却不一定会给你带来幸福。

    在某个城市,一个醉汉躺在街头。警察发现了,就把他扶起来,认出了他是当地的一个富豪。警察说,“我送你回家吧。”“家?我没有……家。”警察指着不远处一栋别墅说:“那不是你的家吗?”富豪说:“那是我的房子。”

    这个富豪,房子很豪华,但里面没有温暖,没有爱,也就没有家的感觉,他只有醉倒在街头,他不幸福,他甚至很可怜。尽管他很有钱。

    所以,我们要告诉孩子:幸福,不在于你拥有什么,不是外在的物质、金钱,权势、地位,而是内心的感受。当我们感受到爱,我们幸福;当我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我们幸福;当我们劳作,创造了财富,我们感到了自己的力量和成就,我们幸福;当我们身体不舒服了,劳累了,亲人、朋友端来一杯水,我们幸福!当我们付出了爱,帮助了别人,让别人快乐,我们因行善而感到快乐和幸福!这种种幸福感,与钱多钱少、名声大小、地位高低确实关系不大。

    感受幸福,需要有一个乐观的心态。

    有两个年轻人在沙漠中跋涉,他们十分的干渴,都迫切地需要饮水。还幸运,碰到了一支经过的队伍,他们每人得到了半瓶水。其中一个是悲观者,说“唉,只有半瓶水!这哪够喝呀!”他此时的心情是遗憾和不满意;而另一个是个乐观者,说“啊!太好了!我有了半瓶水啊!”高兴极了,他此时的感觉是幸福。

    面对同一个情形,不一样的态度,就会产生不一样的心情,导致不一样的结果。不同人的不同生活态度,导致不同的人生。所以,有的人是怨天尤人地过一生,而有的人是快快乐乐地过一生。

    感受幸福,需要给自己一个合适的期望值。

    人的欲望,往往无止境;追求过高的奢望,达不到,就感到不幸福;而把自己的期望质控制在适度,便容易满足,得到成功的幸福感。所以俗话说“知足者常乐”。

    有的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使孩子心理压力过大,并且容易在孩子心中汇聚挫败感,使他们渐渐丧失了感受幸福的能力。有一个中国孩子和一个美国孩子同时参加一项竞赛活动,结果,中国孩子得了第二名,美国孩子得了第三名。中国孩子回家告诉了家长,家长一脸严肃:“得了第二名还有什么好高兴的?你为什么不把第一名拿到手?”孩子被批了一顿,好像是做了什么错事,心里只是一种挫败感,而没有胜利的喜悦。美国的那个孩子回到家,受到了父母的热情赞扬:“我们没想到你能拿到第三名,真了不起!我们为你感到骄傲。”孩子满心喜悦,感到幸福极了。

    感受幸福,还必须有感恩的思想。

    一些孩子因为长期被过分的溺爱,对自己被关爱已经麻木,认为父母和家人为他所做的一切本来就是应该的,他不知道要感谢父母和所有关心他的人,这时候,他就感受不到被爱的幸福了;一旦满足不了他的要求,他就感觉特别的痛苦,甚至产生怨恨;不知感恩,不懂得应该付出,也就感受不到付出带来的快乐。所以,越是被溺爱的孩子越是没有幸福感。只有懂得感恩,懂得自己的责任,愿意为家人、为他人、为社会付出的人,才是真正幸福的人。

    假如您的孩子也感到自己不幸福,那么,就应该分析原因,是孩子不能正确理解什么是幸福呢?还是不善于用乐观的态度看待问题?还是家长期望值过高?还是长期溺爱孩子而使他们感觉麻木?真值得认真思考一下。 

 

(本文在新浪论坛《博论坛》《大话教育》版成为热点论题点击过900)

 

请阅相关文章:

我对中国教育的忧虑

教育和培养孩子懂得感恩

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

培养爱护孩子的自尊和自信

及早为孩子进行人生设计

及早为孩子进行人生设计(续)

让孩子在赞美声中成长!

哈佛的训言与农民的道理

美与欣赏

论尊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