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张宁:一组重要数据揭露出股市近期的走势本质

(2018-01-22 16:53:19)
标签:

上证指数

上涨走势

股票

蓝筹股

深综指

     1、从2017-12-28日至2018-1-19日,上证指数走出了“16天内15根阳线”的逼空上涨走势,16天内指数最大涨幅为7%。而本人编制的“180超大权重股指数”更是走出了16连阳的更为强劲走势,16天内指数涨幅为11%。同时上证50、沪深300等超大权重股指数页是出现了连续逼空上涨走势,期间上证50最大涨幅为10.8%,沪深300最大涨幅为8%。
因此,单凭以上数据,我们确实可以得出“最近16个交易日股市走势极其强劲”的结论

    2、但是,我们通过统计者16天两市个股涨跌数量,却得出了一下的统计数据:
(1)在这16个交易日中,两市上涨股票家数多于下跌股票家数的天数是7天;两市上涨股票家数少于下跌股票家数的天数是9天。也即,在这16个交易日中,如果投资者每日随机抽取一只或几只股票买入,则挣钱的股票数要大于赔钱的股票数,或者说挣钱的概率要小于赔钱的概率。
(2)将16个交易日每日上涨的股票和每日下跌的股票进行累计,则16个交易日上涨股票累计次数为24140只,16个交易日下跌股票累计次数为24709只。考虑到上涨股票中每日平均有9只左右的未开板一字板股票,如果将这些未开板的一字板股票去掉,则16个交易日的上涨股票累计次数就大致为24000只。
也即,从上涨下跌总家数看,之前的16个交易日总下跌股票次数要多于总上涨股票次数。

   3、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就明白了,在之前的16个交易日上证指数逼空上涨过程中,50%以上的投资者赔钱是对的,是符合市场“股票总涨跌家数对比”的。再话句话说,从股票涨跌家数角度分析,股市之前的16个交易日只能算一个走势基本平衡或平衡偏下的走势。

   4、从中位数市盈率角度,2018-1-19日“两市所有股票中位数市盈率”与2017-12-28日“两市所有股票中位数市盈”基本相同,均为44倍左右。这也就代表2018-1-19日两市的平均估值水平或中位数市盈率水平并没有比2017-12-28日两市的平均估值水平或中位数市盈率水平有提高,因此,这段时间的股市行情平均看并没有给投资者带来财富增加。

  5、市场后期上涨空间拓展和再下跌幅度

(1)截至2018-1-19日收盘,两市全部股票的中位数市盈率大致在44倍左右(不同软件的统计会有一点点误差),创业板中位数市盈率为54.5倍,180超大权重蓝筹股的中位数市盈率为21.6倍。上述的估值水平大致相当于2011-1-25日的估值状态或水平。2011-1-25日,两市全部股票中位数市盈率为48倍,创业板中位数市盈率为52倍,180超大权重蓝筹股的中位数市盈率为21.4倍。

(2)2011-1-25日后股市走完了春季行情,之后又开始了一年半左右的熊市再下跌,跌至2012-12-4日见熊市底(上证指数跌到1949点见底)。在该熊市底,两市所有股票中位数市盈率跌至30倍,创业板中位数市盈率跌至28倍,180超大盘权重股中位数市盈率跌至16倍(注意:股市85%以上的股票在2012-12-4日见熊市底,并开始步入新一轮牛市,代表性指数见深综指、中小板综合创业板综等,但绝大多数的180超大盘股及超大盘股指数仍在继续走熊市,直至2014年3月180超大盘股指数才见熊市底,见上证50)。上述的走势对2018年春季行去结束后股市将怎样走、怎样继续寻熊市底具有参考。
(3)作为2010-11-11日的牛市顶(该牛市顶只有看深综指、中小板综、国证2000等才能看得出来,而从权重股指数是看不出来的),180超大盘权重股中位数市盈率是23倍。该局部牛市顶的估值水平属于股改全流通后的“局部牛市顶估值水平”,因此,该顶部估值水平对目前的超大盘股局部牛市的最终顶估值水平或最终顶位置状态会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23倍与目前的21.4倍对比,则蓝筹股指数后期似乎还有7-8%的再上涨空间)。而2015-6-12日的牛市顶尽管也是股改全流通后的牛市顶,但由于该牛市顶属于“全牛市顶”及“超高泡沫牛市顶”,因此,2015-6-12日牛市顶的180超大盘股估值水平对目前的超大盘股局部牛市后期顶的估值水平没有参考意义。

注:2009年9月底以前,由于超大盘权重蓝筹股还未进行全流通,并且超大盘权重股全流通前和全流通后“流通股数量差距巨大”,因此,2009年以前的超大盘股牛市顶及熊市底估值水平对目前的的超大盘股牛市顶及熊市底估值水平应该是多少才合理没有参考意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