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世界精神卫生日:爱是最有效的“良药”

(2014-10-10 14:00:04)
标签:

世界精神卫生日

郑州心理咨询师

郑州仁和心理咨询中心

世界精神卫生日:爱是最有效的“良药”
世界精神卫生日(网络图片/郑州心理咨询师)


 

10月10日是第23个世界精神卫生日,今年的主题是“心理健康,社会和谐”。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各类精神疾病患者人数在1亿人以上。有72.3%的人群尚不知晓自己处在失眠症、抑郁症、焦虑症等各类精神心理疾病中,且现代社会中精神病患者的人数比例仍在快速增长。
       
三分之二精神病人得不到规范治疗

 

一份数字显示,安徽省阜阳市重性精神病人约有5万人,但是接受规范化治疗的仅有1万多人,这意味着三分之二以上的病人没有得到规范化治疗,这些病人大部分在农村。造成这些精神病人没有得到治疗的原因,除了经济困难外,有些病人因为擅自停药造成病情反复发作,病人及家人对治疗精神病失去了信心。

 

“这些病人病情不稳定,存在肇事肇祸倾向。”当地一位心理专家说,眼下农村大多是留守老人和孩子,这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一定的危险。

 

据这位心理专家介绍,自《精神卫生法》颁布实施以来,各部门救治精神病人的意识有所提高。阜阳市2009年将重性精神病人纳入公共卫生管理体系,目前已建立了市县乡三级防治体系。但我市人口基数大,仍有部分精神病人得不到规范治疗。

 

在农村,如果有精神病人,首先要向村医反应,遇到精神病人肇事肇祸要及时拨打报警电话。

 

自我调节,避免心理疾病

 

在人们的印象中,精神病患者带有一定的危险性。在这样的偏见下,很多人歧视、惧怕、厌恶精神病患者。而实际上,精神疾病早已成为影响现代人身心健康的常见疾病。来自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中国各类精神疾病患者人数在1亿人以上。有72.3%的人群尚不知晓自己处在失眠症、抑郁症、焦虑症等各类精神心理疾病中,且现代社会中精神病患者的人数比例仍在快速增长。全球每4人中就有1人需要精神治疗。不过许多人面对心理疾患时,往往是不以为然甚至讳疾忌医。

 

心理专家提醒,生活中要学会释放压力,通过锻炼身体和倾诉的方式进行自我缓解,不要把工作中的负面情绪带回家中,这样才能避免心理疾病的产生。
 
如何防治精神疾病?

 

提到精神病人,很多人认为这是一个不治之症,不少家人甚至隐瞒病情,其实精神病像高血压、糖尿病一样,是一种慢性病,只要接受正规的治疗,长期服药,80%的病人病情都会得到控制,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工作,承担起家庭的责任。心理专家说,《精神卫生法》规定,患者家人要给予患者更多的关爱,不能对他们不管不问。但现实生活中,有些家人只尽到了照看的责任,缺少关爱,这也是精神疾病容易复发的原因之一。

 

如何防治精神疾病?心理专家表示,对于患有精神病的患者来说,除了常规的治疗方案,家人的关爱非常重要,在病人的居家康复护理过程中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会大大缩短他们的治疗期和治疗效果。而对于精神疾病的预防,家庭的关爱也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链接:家属怎样照顾精神病人?

 

1、坚持系统的药物治疗
一方面,注意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掌握其发病的特点,复发的苗头,药物副反应等。
另一方面,督促病人遵照医嘱按时按量坚持服药,切忌随意减药停药,药物由家人妥善保管。同时,定期陪同病人到专科医院复查,并做有关辅助检查。

 

2、合理安排好日常生活
督促病人按时起床、刷牙、洗脸、更衣、整理房间、购物、听音乐、做户外活动等,养成良好的生活规律。合理安排病人的衣、食、住、行,饮食应当易于消化、营养合理,忌酒、咖啡、浓茶和盲目吃补品。

 

3、督促病人参加适当的活动
尽量安排病人与社会环境接触的机会,不仅让他们参与家庭事务,还要鼓励他们多与朋友交往,督促他们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庭活动和社会活动,培养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同时,结合病人身体状况、病情许可和兴趣爱好,安排一些文体活动,愉悦身心。

 

4、营造合适康复的家庭环境
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是慢性精神病人康复的重要外部条件。家属应以和蔼、耐心的态度对待病人。尊重病人人格。生活上关心、体贴他们。帮助病人正确认识对待疾病,消除悲观情绪。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