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自杀成老年人死亡十大原因之一  老年人精神关怀亟待加强

(2014-10-02 19:27:22)
标签:

空巢老人

重阳节

郑州心理咨询师

郑州仁和心理咨询中心

自杀成老年人死亡十大原因之一 <wbr> <wbr>老年人精神关怀亟待加强

空巢老人(网络图片/郑州心理咨询师)

 

10月2日是中国传统的敬老节日重阳节,也是“子女常回家看看”被写入中国法律的第二个年头。然而,中国老年人的精神关怀仍待加强。

 

来自中国西北部青海省的王倩倩已在东部城市济南工作7年。今年国庆长假,她因为加班而不能回家看望2000公里之外年逾60的父母。王倩倩说:“父母身体状况一般。不能回家看望他们,我心里很愧疚。”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子女是父母养老的主体,“儿孙绕膝”被认为是老年人晚年幸福的主要标准之一。然而,现代社会的冲击下,“父母在,不远游”的古训早已被打破,异地工作和生活的压力,让许多年轻人疲于生计,忽略了父母的孤单。

 

根据中国民政部发布的数据,这种像王倩倩这样异地工作造就的“空巢老人”去年就已经突破1亿人,其中不少人身患慢性疾病。

 

一些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出现问题,甚至走向极端。有数据显示,自杀已成为中国老年人排行死亡的第十大原因。在自杀死亡的老人中,95%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同时,中国的老年期精神障碍的患病率达1.5%,明显高于普通人群。

 

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马广海认为,老年人群体内心更加敏感。很多老人子女不在身边,对养老问题、重大疾病、家庭纠纷等问题产生的负面情绪无法得到排解和抚慰,容易酿成悲剧。

 

当前,中国已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老年人口已有2亿人,针对他们的养老服务和人文关怀却捉襟见肘。

 

今年8月下旬,山东一位68岁老人被发现已死在家中多时。当地民政部门介绍,2006年这位老人曾向当地街道办事处提出回儿子家居住,随后政府工作人员和邻居再没有看见过老人,也未到她家里看望,直到这名老人的遗体被电力检修人员意外发现。

 

类似的案例并不少见。《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主编吴玉韶说,中国“未富先老”的特征日益凸显,老年人面临着贫困、疾病、失能、服务、照料、精神关爱等诸多困难和问题。

 

今年5月,中国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的首份《中国家庭发展报告》显示,随着家庭规模的缩小,家庭养老压力较大,老人独居家庭、留守家庭等一些特殊家庭的养老问题较突出。家庭养老负担加重,老人精神慰藉的需求难以得到及时满足。

 

中国去年7月1日正式实施的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护法》对老年人的家庭关怀进行了明确规定,包括“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等。但多项社会调查显示,这一规定在实际操作中效果并不理想。

 

 “社会流动在加速,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难以做到将父母接到身边或者‘常回家看看’,但精神关怀并不完全受制于距离。”社会学者王忠武说,现在通信条件发达,子女在有空的时候多给父母打打电话,多倾听老人的想法。他说:“几句温暖的话,比给父母钱更能让他们感到快乐。”

 

此外,有郑州心理专家认为,老年关怀不仅需要家庭的力量,中国基层政府、民间公益组织也应当加强对老年人关怀的关注,为老人提供必要的生活帮助和心理慰藉。

 

马广海认为,现在中国许多社区实行老年人集中供养,或者开辟专门场所、聘请专业人员指导老人锻炼身体、培养兴趣,这些方式都是可行的措施。他认为,基层政府部门应当创造条件,帮助老年人实现“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才能减轻老年人的心理负担和空虚感,提高老年人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