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更开放的性关系:同性恋给异性恋的五个启示

(2011-09-19 12:56:59)
标签:

同性恋

异性恋

仁和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师

心理咨询中心

郑州

情感

更开放的性关系:同性恋给异性恋的五个启示

郑州仁和心理咨询中心/推荐     

                                               


    2011年6月末,美国纽约州众、参两院经过艰难的辩论,最终通过了<同性婚姻法>.自此,纽约州成为美国第N个允许同性恋结婚的州府。美国这个人口最多,经济和文化最繁荣的州府顺利通过<同性婚姻法>,自然意义重大。

 在<性史>一书中,哲学家福柯曾经说过:同性恋开创了一种新型的人际关系。
     到现在为止,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已经不再将同性恋视之为非正常,欧美等许多国家纷纷承认同性婚姻。同性婚姻合法化势必成为一种世界潮流。重温福柯的话,异性恋关系到底应该从同性恋伴侣关系中获得一些什么样的有益启示呢?
 
    启示一:一定要男主内,女主外吗?


    同性伴侣山山和军军的关系很有趣。山山高大英俊,在性角色里是一号(同性恋里的主动角色);军军秀气文弱,在性角色里是零号(同性恋里的被动角色)。军军称呼山山为老公。
    如果你以为山山既然是“老公”,那么就象异性恋一样享受一切老公式的特权话,那么你就大错而特错了。事实上,这个“老公”在家务上却扮演老婆的角色。“因为我细心,比较会做家务,所以很自然的就做了。我和军军在一起,没有觉得在任何事情上一定要固定分工,比如我必须出外挣钱养家,他必须在家照顾家务,我们完全随心所欲的跟着内心的感觉走。”山山说。
    这或许正是因为同性恋是一种亚文化,游离于主流的爱情道德之外,因此爱情关系才表现得随意而自由,呈现一种极其宽松而更符合人性化的方式。
    我曾看见一对同性恋关系,高大阳刚的一方,却在性角色里是被动的一方;瘦弱甚至有点女气的一方,却是主动的一方。用他们的话说是;“这就是同性恋关系的美妙之处,你可以象个阳刚男人一样的去爱对方,同时又可以象女人一样柔情似水的承受对方的爱抚。”
    所以,一切皆随意而按照特定的关系需要去组合,分工。
    相反,异性恋的关系就在这方面显得过于僵化:老公一定要赚钱能力超过老婆,否则就抬不起头来;性角色的支配一方,一定就是得了便宜的一方,所以在现实生活就得多为女人付出;所以,不少女人大量的性冷淡就此产生,因为女人既然觉得自己在性爱上面总是吃亏,主动的男人占了便宜,所以就喜欢用性惩罚。这让男人也很委屈,觉得凭什么女人也享受了高潮的性,但总是摆出一幅女人吃亏只付出的势头?
    同性恋的关系却不一样。
    在山山和军军的伴侣关系里, “老婆”军军可能反倒承担养家重任,“老公”山山反倒在家里可以相妻持家;“老婆”的能力可能大大超过“老公”,但“老公”反倒如花似玉般,以青春美貌去弥补在赚钱能力上的不足。没有错,“老公”在性爱上是支配角色,但是在同性恋看来,不存在一号就是只得了便宜,零号就吃了亏,事实上,性爱是双方的你情我愿的平等互惠互利的关系。


 

启示二:女性是否必须一定要依赖男人?
    

同性恋关系对于异性恋关系另一个重要的启示就是女性是否必须一定要依赖男人?
女人在婚姻中是否真正有平等?这是女权主义者一直在追问的问题,女性也为此奋争了世世代代,但是传统的观念还是认为,女人一定是要依赖男人的,比如力气活,没有了男人,怎么办?
    因为这种天生是弱者式的必须依赖心理,所以女性在婚姻中渴望完全的平等基本是不可能的事情。很多女性也自我放弃这种平等诉求,由此造成婚姻中的大量抱怨,委屈,失落,自卑,仇视,异化等等。
    女同性恋似乎颠复了这一点。
    当我采访著名女同性恋者石头时,她曾经直接用拉拉群体里著名的煤气罐理论来解释女人其实在体力上不一定需要男人:没有男人,女人一样可以搬煤气罐。石头和她的同性伴侣生活在一块儿时,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便。力气活,可以自己干;安全感,两个女人完全可以互相给予。
    这种理论也曾经深深影响了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西方的妇女解放运动。在那场运动中,激进的女权主义者为了证明女人不一定需要依赖男人,有的便身体力践地过着同性恋生活,比如著名女权主义者罗宾。
    女同性恋的生活实践,直接证明了女人不需要男人时,同样过得很好。这当然不是因此鼓励女人离开男人,而是提醒那些一旦失去爱情和男人,便觉得昏天黑地,或者觉得自己再强大终归还是需要依赖男人而活的女人,女人的自立和自我意识是完全可以实现的。而女性主义者一直相信,女性自立和自强是婚姻幸福的重要条件。
 

启示三:感同身受以及关系的愉悦性
 

约翰、格雷博士曾经写作过一本《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的文章。在那本经典的两性圣经的书中,格雷博士向世人传达了男女在沟通思维方式上面的巨大差异。
    在另一本畅销书《男人进卧室向左,女人进卧室向右》中,他同样揭示了男女两性在性方式,观念等上的大不同。
    但在同性恋伴侣毛毛和艾若看来,基本不存在这种差异。“我们很熟悉对方的身体语言,也许是都身为男性,知道他的性爱兴奋点在哪里?知道他喜欢什么样的性爱方式?当然,这种熟悉不仅存在于性爱中,也存在于生活中的各个方面。”
    所谓的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正因为感同身受,所以,同性恋伴侣比较容易理解对方身上的一些缺点。“那些缺点也是我普遍存在的,也是我的弱点,所以我为什么要强求于他一定可以做得更好呢?”
    相反,异性恋关系中,普遍存在一个男人或者一个女人经常抱怨读不懂对方在想些什么,或者对方有莫名其妙的思维方式。出现这种矛盾,其实是很难站在对方的立场去考虑问题。比如男人和女人发生矛盾时,总是想:他(她)为什么不能象我这样想?
    事实上,不象同性恋伴侣互相都来自“火星”或者“金星”,发生矛盾时,“火星丈夫”和“金星太太”很容易各说各话,各自带着男性或者女性的思维,价值观等抱怨对方,或者强求对方。
 

启示四:用内在而不是外在来维持关系
 

很多异性恋关系要靠婚姻制度和其他社会属性强力维持,但同性恋情里,因为缺少法律、道德、亲情等约束,同性恋情从一开始就处于随时可以开始,但也随时可以结束的状态中。这表面看来是制造同志恋情短暂的主要原因,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因为没有那些外力的强制性的捆绑,它的好处也显尔易见:它需要相爱的两个同性恋者,必须依靠彼此给予对方的平等、尊重、内心性格的吸引力等来维持和对方的关系。也就是说,他们必须不断调整自身,让自己变得更有魅力,才能留住对方。
    福轲就曾经说过,同性恋在自己的恋爱关系里,或许具有一种特别的审美心理,比如他们特别看重外表;他们更重视爱情和性的娱乐功能等。他们的爱情关系正因为游离于主流社会道德,表面上快乐的性质大于社会功能,但我们是否也可以反问:爱情,是否本来娱乐的功能就应该大于社会功能?换句话说,如果爱情让人感到不快乐了,还有坚守的必要吗?
    比如同性伴侣西瓜和米米尽管相守七八年,都是将近四十多岁的中年人了,但还是健身房的常客。在他们看来,身材保持得好,才能够在彼此面前更有魅力。
    但很多异性恋夫妻结婚后,就觉得高枕无忧了。婚姻学家海蒂说:“男女伴侣可能觉得只要签了一张婚约,从此就可以马放南山了。因为不注重在婚姻里维持激情,不注重对自身的修饰和更新等,结果婚姻渐渐失去活力,两个人相互厌倦对方。”
    这是否也是婚姻有过多保障反倒更容易导致夫妻彼此的内心倦怠呢?
    男女婚姻如果因为过于功利的现实因素占主导地位而不在乎感情的话,长久的关系很难维持。因为太多的责任和压力等,反倒让双方缺少对趣味和愉悦性的建设。但人是趋利避害的,与其靠责任把双方捆绑在一起,不如用一种内在的情趣和愉悦让他或者她甘心情愿和你一起。
    否则,就象著名投资人王功权,宁愿放下一切和情人私奔,因为他突然发现生命的大快乐,所有套在身上的婚姻绳索猛然断了。你会发现,原来所谓坚不可摧的婚姻约束,其实如此脆弱。

    启示五:我们能够超越爱情的妒忌吗?
    

同性伴侣西瓜和米米已经在一起生活八年了。他们早已经无性,关系中的激情慢慢转向一种温和的亲情。
    没有性,关系还能够维持吗?
    西瓜说:“长久的爱情关系,不是只靠性激情来维持的。我们起初的相爱充满了浪漫和诗情,但是和大多数人的爱情一样,性渐渐不再在关系中占据主导地位。我们信奉一种暧昧方式,即不问不说,对于对方的隐私持尊重态度。”
    现在,他们是牢靠的伴侣,但各自在外面有性伴侣。在西西看来,和别人那只是性,并不影响他和米米的BF关系。“他知道,但是从来不问。他相信我不会离开他。如果一对情侣,因为性激情淡化而分开,那是最没有价值的理由。”西西说。
     《南方周末》曾经报道一对成都相守二十年的伴侣,彼此知道对方出轨,但默许。这和近些年来美国人流行的“高级人有秘密”的婚姻方式一脉相承。在不少美国夫妻看来,如果夫妻性激情消失,与其离婚,不与默许对方去外界寻找。“不说,不问,不干涉。”
    近些年来,媒体曾经发出声音;我们正面临着一个外遇宽恕时代。异性恋夫妻唐建和肖姗就在这方面很有困惑。他们结婚七年了,两个人的性频率从结婚之初的一周三次,慢慢过渡到现在的一个月不到一次。无性,让两个人都很煎熬。“可是你不会敢去偷情或者寻找其他可能,强大的道德压力,会让你死无葬身之地。”姗姗说。
    两个人只好吵架,彼此纠结,压抑的性有时会变成一种曲线反映机制,“有时吵架表面吵一些小事,但大家心里都知道,其实就是性的压抑,彼此不能满足所造成的。”
    性与爱,到底可以分开吗?
    在许多同性恋伴侣看来,一定是可以的。也许是因为感同身受——比如男性都在性爱上的求新追求,以及对于性与爱完全可以分开的体验等;也许是因为同性恋没有异性恋婚姻道德制度的约束,就象我在采访云南摩梭族人的走婚制时,发现因为他们独特的婚姻道德的影响,当族里的男女一旦终止走婚关系,很自然的结束而不觉得需要占有和妒忌时,你会发现,我们强调夫妻是彼此的私有财产以及性与爱必须统一的婚姻道德,并不一定完美无缺。
    在许多同性恋看来,爱,越来越深;性激情,则越来越少。如果因为性激情的减少而不断离婚,那是多么伤害和没有意义的折腾。事实上,你完全可以选择一种“经济方式”,比如继续维持你们的情感关系,至于性,便从别人身上获得罢了。
    同性恋这种自由的关系模式,一直对于异性恋社会的夫妻道德富有争议。怎么可以超越妒忌?怎么可以允许对方的身体出轨?其实这种自由的关系模式,异性恋情侣萨特和波伏娃早就探索过了。在两位爱情鼻祖看来,相爱并不意味着对对方的身体拥有权利,或者成为对方的身体看守,恰恰相反,真正的爱情就是给予对方自由。
    当然,我们并不是鼓励或者提倡多边恋,只是在离婚率由1999年的120万对到现在2010年的248万对,并且还在节节攀升时,我们难道不能从同性恋的处理爱与自由的方式中,获得一些有益的启示吗?

(来源:心理月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